中國國民黨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黨內初選到底要怎麼選?這已經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藍營以及整個臺灣輿論關注的焦點話題。
27日下午,在中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的主持下,國民黨中常會確定了終極方案:2020黨內初選將以黨員投票佔三成、民意調查佔七成的方式來決定2020候選人,同時強調要尊重既有的機制和傳統。
2019年2月8日吳敦義在南投
這個黨員投票的比重,吳敦義在今年春節期間回老家南投拜年時曾經透露過;對於尊重傳統和體制,眾人似乎也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
據中國國民黨發言人歐陽龍介紹,國民黨中央即將按計劃推動選舉作業,在今年7月份最終確定提名人選。屆時,參加初選的人士需繳納200萬新臺幣的保證金、700萬新臺幣的作業費。
國民黨中央一錘定音,力求澄清所有紛擾。吳敦義還表示,國民黨2020黨內初選符合勝選和團結兩大前提條件,因此,國民黨不會再重蹈「換柱」覆轍。
把記憶拉回到2016年選舉之前的國民黨提名作業,會發現當時的狀況與今日的國民黨士氣完全不同。
最初,國民黨內部是決定候選人初選在2015年6月12日至6月13日舉行,初選方式是採先聯署後登記,待候選人登記後,再進行溝通協調,推舉其中一人競選;
如果協調結果無法達成協議,則由國民黨中央黨部辦理全臺性民意調查以及黨員投票兩種方式,依得票優勝順序決定提名人選;
稍後,又因為可能參與競逐的人選有各種不同的意見,最後決定完全以民意調查方式來進行。
在一片尋求「黨內團結」的聲浪中,到最後只有洪秀柱是唯一登記的參選者。後來民調結果公布,洪秀柱獲46.2%支持度超過30%門坎,獲得提名。但是到了10月,因洪秀柱的政見引起國民黨內爭議,最終爆發了「換柱行動」,國民黨中央通過臨時全體代表大會廢止提名洪秀柱,改為徵召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參選。這不但重創了國民黨內部團結的氣氛,更導致2016年國民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的大敗。
今天國民黨中常會決議採用「7成民調、3成黨員投票」的初選機制,這樣的結果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嗎?該機制對國民黨內可能參選2020的各位會帶來什麼影響?更多內容,請關注今晚22:17播出的《海峽新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