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時間盡頭回首,又是收穫的一年。
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走過的路都是收穫,連痛苦和無奈也是,他們總會變成你內心深處的厚重和鎧甲,和幸福一起照亮過往和前方。
要說這一年我最大的收穫,當屬讀書了。人們常說,開卷有益,讀書是最美麗的,也是最有益處的開卷。我讀書慢,且時間有限,我的書大多是要費心血細品的,因而一年讀不上幾本。今年重讀了一遍《紅樓夢》、《水滸傳》,接著讀了《古文觀止》、《聲律啟蒙》、《人生海海》、《皮囊》、《牽風記》、《北上》、《一千零一夜》、《局外人》、《我是貓》、《歐亨利短篇小說集》、《伊豆的舞女》、《雪國》、《麥田裡的守望者》、《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還有幾本書沒有讀完,如《百年孤獨》《中國文學課》等。
我一直認為讀書不在多,在精。讀透一本書(當然,不可能真的讀透),有了自己的理解,比模稜兩可的讀幾本書好處要多的多。且每人讀書角度不一樣,對書的理解也大不相同。
我嶽母讀《紅樓夢》,跟我的理解便大相逕庭。我之所以喜歡紅樓夢,源於小時候在補課班裡,老師測試我們的課外閱讀量,給你判詞讓你猜是金陵十二釵裡的誰,說到「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同學大聲回答王熙鳳,說到「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同學回答薛寶釵和林黛玉,我震撼了。
我從沒讀過名著,這些詞美的逆天,同學們都讀過,只有我沒有。就到姑姑家的表弟那裡借了一本,認真讀起來。現在對紅樓夢的理解當然要深了很多,但對其最初的美好幻想一直駐留內心。這些都在影響著我的閱讀興趣和理解趨向,我更著重於它的詩詞歌賦、美好愛情,熱愛它的匠心獨運、無所不包,追逐它的夢幻開頭、悽慘結尾,一切都是那麼美,就連惡毒和姦詐,在我這裡也會減弱幾分。
我嶽母更關注她自己的一生在書中有共鳴迴響之處,如「好了歌」、「好了歌注」,如「紅樓夢曲」,如四大家族和這一眾男女的悲慘結局,都是她的關注重點。原因是她的一生也是悽苦的一生,她看金錢很淡,不甚慕榮利。也常著文章自娛,以樂其志。可以看出,對書的解讀,跟每個人的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
於我,更願意相信其中的美和信仰,善與執著,在會心處留一縫隙與自己悲喜共勉,僅此而已。我當然知道人生的艱難,正因如此,並不想將自己拋在黑暗中徜徉。生活也不只有悲喜兩面,它摻雜著複雜與簡單,平淡與陡坡,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細品生活,細品書香。
一、在讀書中,收穫了不一樣的美
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書籍只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
美沒有標準,不同於瑣碎的生活,它是一種基於具體的集中的抽象,好的文學和哲學作品會讓我們收穫這種抽象。
如在存在主義作品《局外人》中,主角莫爾索行為怪誕荒謬,難以理解,但他才是活得最真實、有著深沉本真追求的人。
死亡前,他第一次表露,覺得自己過去是幸福的,現在也是幸福的,他至死都是這個世界的「局外人」,他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荒謬,但至死幸福。莫爾索「遠非麻木不仁,他懷有一種執著而深沉的激情,對於絕對和真實的激情。」
他早已了解這個世界是荒謬的,他感覺到世界對於人的欲望漠不關心,認識到人同世界特別是人同社會這種不協調乃至對立的關係。他熱愛自然和生活,渴慕自由,完全靠著自己現實的理性與實踐精神支配著一切行動。
這種洞悉和人生態度就是一種具體的抽象美。
二、在讀書中,收穫了另一種生活
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許多燈籠,燈和燈由此辨認,心和心、人和人由此辨認。
我們每天上著早8晚5的班,回家還要帶孩子收拾屋子洗衣做飯,瑣碎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將人心打磨的麻木,讓人對生活失去了某些興趣和新鮮感。
茶餘飯後,捧一本心愛的書,一頭鑽到裡邊啃起來,體味作家對世界的另一種解讀,我們仿佛又過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於人生的繁雜處,靜下心來,重新思索我們所處的真實社會,豔陽得以照進光來。
如在讀《伊豆的舞女》時,像是跟著川端康成在伊豆天城山上旅行了一番,也重新戀愛了一次。十四歲舞女情竇初開的嬌羞,及作者始終透露出的淡淡的哀傷,讓人心醉神迷,不可自拔。以作品反襯現實,頓時覺得四周都變得美好了。
三、在讀書中,收穫了心安
世上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好書的魅力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如在《神曲》中,描繪了地獄、煉獄、天堂裡的眾生相,對很多歷史上的人物抽絲剝繭的進行批判,對話栩栩如生,讀來盪氣迴腸。
如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尼採用詩的語言,陳述著他的超人哲學理念。道理並不重要,享受的過程最重要。駱駝、獅子和嬰兒是人生進化的三個過程,他「上帝已經死了」的言論振聾發聵,從駱駝的忍辱負重、到獅子的強力意志,再到嬰兒的新生,揭示出人應該自己左右命運,而不是靠莫須有的上帝指揮,將命運之劍再次交回到了人類自己手裡。
掩書冥想,我們的很多思想觀念是否也需要更新換代了,尤其在這個浮躁駁雜的時代,更應該反思理想和信念,取時代精華,去心中糟粕。
有了這樣的覺察,我動亂許久的心,安靜了。
最後,以一首自創的小詩作為結尾,共勉:
從來讀書只看月,夜月何知書微涼。
獨擎風雨披頭謔,難得彩虹在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