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合併牛奶蛋白過敏臨床病例分享

2020-12-23 澎湃新聞

導語

胃食管反流病(GERD)與牛奶蛋白過敏(CMPA)都是嬰兒期常見的疾病。二者臨床表現相似,均可出現嘔吐、反流、餵養困難、生長發育受限、易激惹、喘息等症狀,常給臨床診斷帶來困擾。

近年來,關於這兩種疾病相關性的研究逐漸增多。有報導稱,1歲以內嬰兒中約50%的胃食管反流病發生與牛奶蛋白過敏有關。正確認識牛奶蛋白過敏在嬰兒胃食管反流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對於提高診療水平、減少誤診和藥物濫用、改善患兒症狀和轉歸具有重要意義。

本病例是主要表現為胃食管反流症狀的牛奶蛋白過敏。通過該病例的分享,探討牛奶蛋白過敏和胃食管反流病應如何鑑別診斷及合理治療。

臨床病例

病史和臨床表現

女,6月齡,因「反覆溢奶,排便困難4月」於2019年3月12日再次至門診就診。

患兒純母乳餵養,出生後2月起,溢奶持續存在且無明顯好轉。患兒幾乎每次吃奶後都有溢奶,量有多有少,多時可基本等於餵奶量。3月齡添加配方奶粉餵養後,症狀進一步加重,並伴有排便困難和溼疹:排便4-5天一次,糊狀大便,偶有墨綠色或深棕色;面部及耳部明顯溼疹。隨後母親暫停配方奶,並嚴格忌口,患兒症狀略有好轉,但仍有溢奶,排便3-5天一次,偶有墨綠色或深棕色。且患兒常有撓鼻子並有流涕症狀,一般可自行緩解。

行24小時胃酸監測提示存在病理性返流。

目前患兒6月齡,母乳餵養逐漸減少,來門診諮詢進一步添加配方奶的方案。

病例分析

牛奶蛋白過敏可累及身體多個器官和組織。胃腸道症狀可表現為反流、嘔吐、腹瀉、便秘、便血等,嚴重者可出現缺鐵性貧血、生長落後;皮膚症狀可表現為溼疹、紅斑、風團、血管性水腫等;呼吸道症狀可表現為流涕、慢性咳嗽、喘息等,這些症狀單獨或同時出現。由於嬰兒消化道黏膜發育不成熟,消化液分泌不足,加上腸壁通透性較高,牛奶蛋白過敏也可單獨表現為消化道症狀。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內容物從胃內反流進入食管甚至口咽部。生理性反流多發生於較小嬰兒,餐後表現較明顯,生長發育狀況一般不受影響,可隨月齡增加而好轉。病理性反流也稱胃食管反流病,表現為反覆嘔吐、餵養困難、嘔血、生長受限、體重下降、缺鐵性貧血、呼吸道疾病等4。

胃食管反流病在嬰兒期的臨床表現與牛奶蛋白過敏部分症狀和體徵高度重疊,常常給臨床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帶來困擾。

圖一:GERD和CMPA相關症狀1

檢查

體重6kg,面部及頸部可見片狀溼疹,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尚可,神志清楚,無脫水貌,咽紅,扁桃體無腫大,兩肺呼吸音粗,未及喘鳴。腹部稍隆、軟,全腹無壓痛、反跳痛,叩診呈鼓音,腸鳴音1-2次/分,弱。

大便常規:未見紅細胞和白細胞;大便隱血:弱陽性

血常規:

肝腎功能:未見異常

24小時胃食管pH監測:可見病理性返流

直腸肛門測壓:未見異常

食物激發試驗:(+)

要點分析:

對於臨床上考慮胃食管反流病且高度懷疑與牛奶蛋白過敏相關的患兒,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估:詳細詢問病史、全面體格檢查及必要實驗室檢查。

詳詢病史:

醫生可重點詢問患兒餵養方式、牛奶蛋白攝入時間與反流症狀出現時間的關係、是否每次攝入牛奶蛋白均出現類似症狀、患兒及家族有無明確過敏史等相關問題4。

該病例中,患兒持續溢奶,每次餵養後均溢奶;添加配方奶後症狀明顯加重。

體格檢查:

查看患兒是否有皮疹,以及皮疹的分布情況特徵;

腹部檢查患兒有無腹脹、包塊、腸鳴音是否正常;

肛周檢查包括有無紅腫、肛瘻、肛裂等表現;

觀察患兒生長發育情況,如身高、體重、頭圍、胸圍等指標是否正常4。

該病例中,患兒除溢奶外,還有便秘、隱血、溼疹、流涕等症狀。研究發現,牛奶蛋白過敏患兒30%-70%表現為皮膚症狀,50%-60%表現為胃腸道症狀,20%-30%表現為呼吸系統症狀。大多數牛奶蛋白過敏患者的症狀會涉及2個及以上系統,而原發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症狀大多只涉及1個系統1。通過體格檢查,初步考慮牛奶蛋白過敏。

實驗室檢查:

牛奶蛋白過敏特異性檢測: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清特異性IgE抗體測定有助於診斷IgE介導的牛奶蛋白過敏;斑貼試驗對於非IgE介導的牛奶蛋白過敏引起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的診斷意義。

非特異性檢測:外周血嗜酸細胞升高,往往提示過敏反應。

24小時食管pH監測:診斷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有研究認為,原發性胃食管反流病與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病之間在酸反流次數、酸反流持續超5min次數等指標無顯著性差異。因此使用24小時胃食管pH監測在鑑別牛奶蛋白過敏引起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價值仍存爭議。

該患兒4個月病程中,患兒外周血嗜酸細胞計數、嗜酸細胞%持續偏高,提示可能存在過敏;血紅蛋白持續偏低,提升一直存在貧血。24小時胃食管pH監測可見病理性返流,但不能明確是原發性胃食管反流病抑或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的胃食管反流病。

因此可進一步進行食物迴避試驗、口服食物激發試驗等檢查以明確診斷。

治療

建議胺基酸配方粉餵養2周;後期逐步添加迴避飲食的母乳,暫時不添加輔食,並適當補充鐵劑。

胺基酸配方粉餵養期間,患兒溢奶情況明顯好轉,約2-3天溢奶一次,每次量少,約5ml,排便2-3天一次,大便墨綠色。

1個月後隨訪,複查血常規:

停用鐵劑3天後,複查大便常規及隱血均未見明顯異常。

要點分析:

北美小兒胃腸病、肝病和營養學會和歐洲兒科胃腸病學,肝病和營養學會2018年聯合發布的《小兒胃食管反流臨床實踐指南》建議:

1. 疑似胃食管反流病嬰兒:由於胃食管反流病和牛奶蛋白過敏的反流、嘔吐等症狀類似,因此在對疑似胃食管反流病進行更昂貴或風險更大的幹預前,應首先考慮改變餵養方式。採用胺基酸配方等低敏配方餵養2-4周,以評估症狀改善情況6、7。

2. 疑似牛奶蛋白過敏嬰兒:胃食管反流有時是牛奶蛋白過敏嬰兒表現出的唯一症狀。因此疑似牛奶蛋白過敏母乳餵養兒的母親應迴避牛奶蛋白;非母乳餵養嬰兒應採用低敏配方餵養。

該患兒症狀持續存在,累及消化道、皮膚及呼吸道,建議使用胺基酸配方粉餵養。

餵養2周後,患兒溢奶情況明顯好轉。繼續使用胺基酸配方粉餵養1個月後,便秘好轉,大便隱血消失;外周血嗜酸細胞(880×106/L→250×106/L)、EOS%(12.6%→3.4%)均下降;提示過敏症狀減輕;血紅蛋白上升(100g/L→117g/L),提示貧血得到改善。

隨訪

12月齡時隨訪,患兒使用胺基酸配方粉近6個月後,先轉為深度水解配方,再逐步轉為普通配方粉餵養。

目前已無溢奶情況;大便1-2天一次,墨綠色;體重9.2kg,身高72cm,有明顯追趕生長趨勢;患兒溼疹發作次數亦明顯減少。

輔食已添加米粉、麵條、蘋果、梨、獼猴桃等水果,南瓜、土豆、紫薯等蔬菜以及瘦肉。

要點分析:

該患兒堅持使用胺基酸配方粉6個月後,溢奶、便秘、溼疹症狀均明顯改善,輔食添加基本正常,並實現了追趕生長。

說明AAF不僅能顯著改善牛奶蛋白過敏患兒反流症狀,在保證奶量併合理添加輔食的情況下,還能幫助患兒實現追趕生長。

總結

1歲以下嬰兒中牛奶蛋白過敏和胃食管反流病的高關聯性,提示胃食管反流病與牛奶蛋白過敏可能還具有因果性—牛奶蛋白過敏導致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

國外有研究倡議:兒科醫生應在所有表現為胃食管反流病症狀且小於1歲的嬰兒中篩查牛奶蛋白過敏。可採用診斷性食物迴避,嚴格迴避牛奶蛋白2-4周,迴避期間使用無過敏原的胺基酸配方替代。

已確診由牛奶蛋白過敏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患兒,進行牛奶蛋白食物迴避,並選擇胺基酸配方粉作為替代餵養方案,預後療效及患兒生長發育情況均較為滿意。

黃志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消化科副主任醫師,兒科學博士。兒科醫院進食障礙與炎症性腸病MDT專家組成員,擅長小兒腹痛、腹瀉、便秘、牛奶蛋白過敏、消化不良、腸胃炎、炎症性腸病等消化系統疾病。由於對自身醫療水平的精益求精,對患兒及家屬熱情、耐心,深受廣大患兒家屬的信賴好評,目前已經診治病人數上萬人次,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嬰兒牛奶蛋白過敏與胃食管反流是個啥關係?怎麼治療?一文看懂
    因為,牛奶蛋白過敏和胃食管反流都是嬰兒期常見的疾病。 因為常見,所以有瓜葛嗎? 還真的有可能哦:最新研究認為,1歲以內嬰兒這2種疾病的「瓜葛率」,大概是50%吧。
  • 寶寶是牛奶蛋白過敏嗎?需要喝「特醫奶粉」嗎?
    隨著時間推移和反覆接觸致敏食物,慢性患者的症狀則可能更輕微,可能表現為胃內容物反流、腹瀉、體格增長緩慢。 3.吐奶和腸絞痛 胃食管返流(吐奶)和腸絞痛是小嬰兒常見的症狀,但不太可能是牛奶蛋白過敏的唯一表現,只有當孩子同時有其他警惕症狀(比如餵養困難、體重增長緩慢、反覆血絲便)時,才需要考慮這種可能性。
  •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狀是什麼 胃食管反流這樣治療
    胃食管反流病除了會導致食管狹窄、出血等併發症外,還有許多食管外症狀,包括非心源性胸痛、哮喘、慢性咳嗽、聲嘶、慢性聲帶炎、咽喉炎、胃液反流;反流物吸入呼吸道,尚可引起吸人性肺炎、肺纖維化,甚至齲齒等。胃食管反流吃什麼好1、定時定量進食,飲食宜清淡(或少食多餐),晚餐不宜飽食,睡前4小時不宜進食。2、忌辛辣、刺激、生冷和難消化食物。
  • 「燒心」別只想到胃食管反流病,還可能是這4類疾病
    其實,臨床上遇到燒心很常見,但引起燒心的疾病種類很多,並不局限於胃食管反流病(GERD) 。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會出現燒心症狀的疾病。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燒心?燒心是GERD的最常見症狀,而內鏡檢查無明顯食管黏膜損傷,臨床上又稱為NERD。
  • 每天學問病——食管裂孔疝
    促進食管排空以及緩和或減少胃酸的分泌,須根據食管裂孔大小,病理分型,是否合併胃食管反流和胃扭轉,臨床症狀輕重緩急,是否有症狀等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治療方法,無症狀者一般不需要治療,有症狀者大多數經內科治療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僅少數患者要外科治療。
  • 胃食管反流病能喝牛奶嗎?牛奶真的養胃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胃為什麼會不舒服,最主要的原因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病因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食管與胃連接出的賁門肌肉鬆弛,導致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甚至是口腔等部位所造成的疾病;而胃炎和胃潰瘍主要是由於胃酸及各種致炎因子作用下,對黏膜進行破壞導致的炎性反應。 1那麼飲用牛奶是否真的會保護胃黏膜緩解胃部不適呢?
  • 應對牛奶蛋白過敏,看這篇就夠
    一、不只對牛奶過敏,CMPA臨床表現多樣!CMPA是指患兒對牛奶蛋白質(CMP)發生的一種異常的免疫反應。常見的引起過敏的蛋白質為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母乳餵養嬰兒發病通常與母親進食牛奶、雞蛋、大豆、海產品等有關。配方奶餵養的嬰兒發病通常由牛奶蛋白過敏所致。
  • 大咖健康課|給食管加個「圍脖」,解決胃食管反流病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省部級課題10餘項,擅長膽囊結石、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等的微創手術及規範化治療,對微創手術治療疝氣、切口疝、食管裂孔疝、混合痔、直腸黏膜脫垂、腹腔鏡微創胃底摺疊治療頑固性食管反流及低位直腸癌保肛、經肛TEM手術、腸癌肝轉移等手術豐富的臨床經驗。
  • 假奶粉致「大頭娃娃」悲劇再現,牛奶蛋白過敏如何正確治療?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緊急呼叫牛奶蛋白過敏(cow's milk protein allergy,CMPA)是指由牛奶蛋白引起的異常或過強的免疫反應,是嬰兒期食物過敏反應最為常見的一種,純母乳餵養的嬰兒也可能發生牛奶蛋白過敏,患病率為 2%~3%,常見於嬰兒及 3 歲以下的兒童。那麼,導致牛奶蛋白過敏的原因有哪些?該怎麼診斷、治療及預防?
  • 寶寶總吐奶,是牛奶過敏嗎?要喝「特醫奶粉」嗎?
    牛奶中的蛋白質成分導致了過敏,牛奶含有多種酪蛋白、乳清蛋白[包括α-乳清蛋白(ALA)、β-乳球蛋白(BLG),以及牛乳鐵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牛免疫球蛋白],大多數牛奶過敏的患者,對牛奶中的多種蛋白過敏,其中酪蛋白、BLG和ALA為牛奶中的主要過敏原。牛奶和奶製品(包括普通配方奶、酸奶、奶酪等)都可以引起過敏。
  • 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目前認為新一代PPI(雷貝拉唑、埃索美拉唑),雙倍劑量,每日2次連續12周無效,即可診斷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診斷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正規的標準劑量的PPI治療後,若症狀無改善,考慮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應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
  • 孕期反酸、燒心,妊娠期胃食管反流如何診療?
    胃食管反流病(GERD)係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和口腔、咽喉、氣管等食管外組織損害,妊娠期通常表現為新發的燒心、反酸等症狀,亦可為原有胃食管反流症狀加重。發生在妊娠第一產程的後期或妊娠第二產程的早期。當出現時,GERD通常是持續整個妊娠期,並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逐漸惡化,通常在分娩後緩解。
  • 胃食管反流病是可以治癒的
    汪忠鎬院士說,「中國胃食管反流病病友會」的正式成立,是醫學界專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病友會不但為全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提供了互動交流平臺,更能幫助患者了解胃食管反流病國際醫學發展動態及診療常識,使廣大患者認識疾病,走出診療誤區,早日恢復健康。病友會的成立還將進一步推動多學科綜合診療體系的構建,實現病症科學研究與臨床防治新的突破。
  • 咳喘、胸痛、口苦…當心是胃食管反流在偽裝!一個小方法,緩解反流~
    病例:孫阿姨,75歲,晚上一躺下就難受,總感覺胃裡的東西往上反,嘴巴裡常常有苦味和酸味,只有坐著靠著時能勉強睡一會兒,即便這樣一晚上最多也只能睡3個小時,白天睡胃也反酸,十分痛苦。其實「致命毒液」是發生了胃食管反流導致的,胃食管反流常常在夜間平臥時發作,胃裡的胃酸是一種強酸性物質,PH值只有2左右,腐蝕性很強,如果這些胃酸反到咽部,進而噴到聲門上,到了氣管裡,就容易造成聲帶的痙攣、氣管的痙攣
  • 反酸、燒心胃難受,是胃病到來的信號!如何才能減少胃酸反流?
    之所以會有類似症狀,是因為胃食管反流已經找上了你!所謂胃食管反流,指的就是原本在胃內、十二指腸儲存的內容物,突然反流並向著食管、咽喉湧入。從臨床數據統計來看,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現胃食管反流,因為肥胖者大多存在暴飲暴食、喜歡油脂刺激性食物等壞習慣,同時肥胖者的腹壓較大,所以發生反流的機率也高一些;除此之外,胃食管反流和精神、心理因素也有關係。
  • 【健康新知】胃食管反流的多種傷害
    原標題:【健康新知】胃食管反流的多種傷害    一個因中耳炎、咽炎、哮喘就診的病人,最終被確診發病根源在胃和食管,聽上去是不是匪夷所思?可這種情形在臨床上不是個案。胃食管反流絕不僅限於泛酸、燒心等典型症狀,還可引發咽喉炎、哮喘、鼻竇炎、中耳炎等多種問題,其臨床表現複雜,危害性大,易被誤診,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 胃灼熱、胸痛、咽喉異物感、咳嗽老不好嗎?最好查查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有些咳嗽患者,各種咳嗽藥吃了也不見效,最後診斷是胃食管反流。有些患者一直以為是慢性咽喉炎,各種對症治療方式都用了,也還是反反覆覆發作,最後診斷也可能是胃食管反流。今天就和大家講一講胃食管反流的表現、治療和預防。
  • 出現了胃食管反流?這5種食物,你都得一一遠離了
    在臨床上,胃食管腔因過度接觸(或暴露於)胃液而引起的臨床胃食管反流症和食管黏膜損傷的疾病,被稱為胃食管反流。出現了胃食管反流身體健康會受到影響,在發展過程中會明顯的感覺到食管部位有灼熱感,和胃酸反流到食管有關。如果可以通過合理的方式來控制疾病,身體健康受到的影響才會減輕。
  • 100種病久治不愈 或為胃食管反流病
    □記者 楊振東    本報訊 5月17日上午,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辦的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河南省胃食管反流病新技術研討班在該院開班,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忠鎬及省內知名醫學專家和相關領域的醫學人士共300多人到會。
  • 緩解胃食管反流,飲食如何配合?哪些食物有幫助?
    #百裡挑一#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內容物反流回食管,這種健康問題,發病率較高,在歐美國家困擾著近20%的成年人。酸反流、胃灼熱、胃酸過多、反酸等,都是胃食管反流的別稱。食物,在胃食管反流中扮演著什麼角色?有沒有可以加重或者緩解胃食管反流的食物呢?咱們現在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