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環科院副院長:周邊汙染傳輸對北京影響顯著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白琥 尹力)北京市環保局和瑞典駐華大使館18日在北京聯合舉辦「中瑞北京空氣汙染治理研討會」。會上,針對北京大氣汙染成因問題,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軍玲指出,周邊汙染傳輸對北京影響顯著。

  近年來,北京一直面臨著嚴重的大氣汙染問題,而屢屢出現的重霾天氣,則成為該地備遭詬病的「心肺之患」。

  王軍玲表示,周邊汙染傳輸是北京大氣汙染問題的成因之一。

  她指出,天津和河北水泥、鋼鐵、煉油石化等高汙染企業數量多、規模大、區域燃煤總量約3.5億噸。其中,河北燃煤量現狀約2.8億噸,天津燃煤量現狀約4700萬噸,北京燃煤量現狀約2330萬噸。

  此外,北京市的地理氣象條件也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

  王軍玲表示,該市大量的生產、服務活動主要集中在約6000平方公裡的平原地區,汙染物排放強度高,森林資源總量偏低,水資源嚴重不足,生態系統功能脆弱。

  值得注意的是,多年來,北京常住人口、經濟總量、能源消耗、機動車保有量、建設規模不斷擴大,亦是不爭的事實。王軍玲表示,相關資料顯示,1998年到2012年,北京市的經濟總量增長6.5倍,人口增長66%,機動車增長2.8倍,能耗增長90%。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遠超環境容量。

  多年來,北京實施了一系列措施,以解決長期存在的大氣汙染問題。

  「通過改善能源結構,降低燃煤汙染,基本完成了城區燃煤設施清潔能源改造。此外,北京還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關閉400多家重汙染企業,提高公交出行比例(2012年為44%),不斷加嚴新車排放標準及油品標準。」王軍玲說,「經過多年治理,北京空氣品質連續14年改善。」

  而在上述措施帶來的改善之外,王軍玲進一步指出,北京的大氣汙染治理仍面臨不少挑戰。

  「空氣品質與國家新標準相比差距較大,大氣汙染呈現以細顆粒PM2.5、臭氧為特徵的區域性、複合型汙染特徵,汙染減排潛力縮小,汙染物濃度下降幅度減緩,進一步改善難度加大。」她說。(完)

相關焦點

  • 北京環科院院長:車排放是汙染主要來源毋庸置疑
    原標題: 北京環科院院長:車排放是汙染主要來源毋庸置疑  東方網12月31日消息:今日,媒體和網上關於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張仁健研究員關於北京市大氣PM2.5來源解析的有關報導,其中機動車和垃圾焚燒貢獻為4%的結論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網上爭論也很多。
  • 國家級重大科技專項水專項追責:中國環科院院長等多人受處分
    9月22日,環保部官網通報了水專項有關問題的處理情況,因資金管理問題,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下稱中國環科院)院長孟偉、副院長宋永會在內的多位課題負責人被行政處分,瀋陽大學、東北大學等科研單位則被追回撥付的相關課題經費
  • 中國環科院領導班子調整 李海生任院長 大氣專家柴發合副院長退休
    會上,李慶瑞同志宣讀了環境保護部關於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主要負責同志的任免決定,宣布李海生同志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免去孟偉同志的院長、黨委副書記職務,免去柴發合同志的副院長職務,柴發合同志退休。
  • 8-11日北京或現重汙染 最嚴減排範圍擴至山東
    京華時報記者劉雪玉攝  根據京津冀及周邊6省區市環境監測部門最新的分析預測,8日至11日,北京地區將出現靜穩天氣極端不利氣象條件,空氣品質可能達到中度甚至重度汙染水平。為此,除北京市及河北省的廊坊、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等城市繼續實施最高級別重汙染應急減排措施外,從今天開始,天津市和河北唐山、衡水、滄州,以及山東濟南等6市也將實施最高級別應急減排措施。
  • 北京今日空氣汙染過程持續 建議減少戶外活動
    明日受降水等作用,北京空氣汙染濃度有所降低並逐步改善至優良水平。資料圖:北京東三環,車輛在霧霾中行駛。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表示,本次汙染過程影響範圍較大,是一次典型的區域汙染過程。從氣象條件來看,本次汙染過程期間,區域較長時間沒有強冷空氣活動,氣溫偏高,擴散形勢靜穩不利,汙染物得不到徹底清除,區域汙染持續積累,濃度不斷升高,後期在逆溫和偏南風影響下,太行山前部分城市逐步達到5級重度汙染水平。
  • 高端視點|夏青:記住北京2020春節霧霾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夏青文|夏青編輯|武安君事起一條普通微信段子,提出「武漢新冠病毒也把環保專家們多年來所謂霧霾形成原因與機制重大研究成果擊得粉碎:初二起北京持續霧霾,請環保專家解答,到初五,已連續四天大氣重度汙染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北京PM2.5濃度反彈,官方回應來了
    在春節和元宵節後的兩次重汙染過程中,外來傳輸更是達到58%-61%之間,其中春節期間1月24日-27日重汙染過程主要以保定等一帶煙花爆竹燃放汙染傳輸為主;元宵節後2月9日-13日重汙染過程主要來源是東部唐山等一帶的燃煤和工業排放。重汙染「以一當十」,對PM2.5濃度貢獻突出,若扣除這兩次重汙染影響,1-2月累計濃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
  • 北京今天白天空氣汙染過程持續 預計夜間逐步轉好
    中新網北京11月17日電 (陳杭)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官方微博17日表示,根據最新預測結果,17日白天北京市為偏東風,存在一定區域傳輸風險;同時雨前溼度增大,有利於汙染物二次生成;因此,擴散條件總體一般,預計白天整體仍然維持3級輕度汙染水平。
  • 北京:寒衣節遇上重汙染天 市民照舊在路口燒紙
    城市空氣品質  目前,東北和華北都出現了廣泛的重汙染。截至昨日上午,東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重汙染城市數量分別達到了12和13個。至昨晚,包括北京在內的東北和華北城市密集出現重度汙染。  空氣重汙染地區依然集中在東北華北  東北三省的重汙染情況在11日減輕後昨日又開始加重。其36個地級以上城市中,11日只有5個出現重度汙染,比前一天減少了4個,但至昨日上午10時,東北三省的重汙染城市數量又增至12個。華北地區在持續一周的空氣汙染後,程度繼續加重。
  • 【專家談】省環科院院長:大氣環境治理需要人人參與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7日訊(記者 李慧穎)成都今年第一次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將於11月8日凌晨啟動。去年,成都也是在11月初啟動的第一次重汙染天氣黃色預警,但與去年相比,今年的汙染嚴重程度實際上要輕一些。省環科院院長、研究員葉宏撰文表示,這正是成都提前科學部署,持之以恆地推進治理工作,帶來的實效。
  • 北京空氣品質已達重度汙染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獲悉,截至今天(10月20日)19時,北京實時空氣品質指數已達到205,為重度汙染水平,其中,東城、西城、朝陽、大興、房山、順義、懷柔、密雲、延慶等區PM2.5濃度較高。
  • 受區域汙染傳輸影響,19日我市部分小時空氣品質將達輕度及以上汙染
    目前河南、安徽、江蘇、山東、湖南、江西、寧夏、甘肅等地部分城市為輕度到中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PM2.5。省內城市均為優良,首要汙染物為PM2.5或PM10。預計18日夜間空氣品質為良到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PM2.5;18日全天為良,首要汙染物為PM2.5。19日我市受弱冷空氣影響,地面為偏北風,19日凌晨起或將受到區域汙染傳輸影響,部分時段空氣品質達到輕度及以上汙染。預計19日空氣品質為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PM2.5。
  • 生態環境部:科學應對 臭氧汙染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可防可控
    光明網訊(記者蔡琳) 6月2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針對近年來,我國臭氧汙染問題逐步顯現,濃度逐年上升等問題做出回應。
  • 北方汙染傳輸影響+不利氣象條件,未來三天武漢空氣品質不佳
    21日,記者從武漢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今日武漢空氣品質為輕度汙染。未來三天空氣品質難有改善,將維持在輕度汙染。汙染期間,建議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減少長時間、高強度的戶外鍛鍊。
  • 共促四川環境質量改善 省環保廳與中國環科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殷鵬)5月18日,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為持續改善我省環境質量,省環保廳近日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環科院)正式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這將為我省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提供更多科技支撐。」省環保廳廳長於會文對此表示。
  • 北京天氣預報:11月15日預計中重度汙染,18日恢復一級優
    來源標題:北京天氣預報:今天預計中重度汙染,下周三恢復一級優 新一輪空氣重汙染來了。11月15日0時,空氣重汙染黃色預警正式生效。15日北京的空氣品質預計達到中重度汙染水平。
  • 馮遠徵擬任北京人藝副院長 馮遠徵與妻子梁丹妮的幸福生活
    馮遠徵擬任北京人藝副院長市委組織部7月29日公示,北京人藝演員隊隊長馮遠徵擬任北京人藝副院長,公示期至8月5日,試用期為一年。馮遠徵1962年11月生,中共黨員,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十三屆市政協委員。
  • 張家口承德空氣品質指數「爆表」,北京西北部汙染嚴重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實況顯示,受上遊地區沙塵輸送影響,4月24日17時,北京西北部地區已達嚴重汙染,這是空氣品質指數中最嚴重一級,首要汙染物為PM10。圖/北京環境保護監測中心。17時,北京京西北監測站PM10小時濃度為446,達六級嚴重汙染。京東北該數據為351微克/立方米,為重度汙染。圖/北京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目前北京市整體處於三級輕度汙染,各區汙染物濃度分布不均,城六區整體為三級輕度汙染,西南地區為二級良。
  • 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 去年四分之三的天數為優良天
    2020年空氣品質呈現「優增劣減」兩顯著。近年來全市空氣品質優良級別天數顯著增加,2020年達標天數276天,較2013年增加100天;一級優天數明顯增加,2020年為106天,較2013年的41天增加65天。重汙染天數顯著下降,2020年重汙染天數為10天,較2013年減少48天,降幅為82.8%。
  • 北京遭遇新一輪空氣重汙染天氣
    中國日報11月16日電(記者 王敬 朱興鑫)2020年11月16日,北京空氣重汙染黃色預警繼續生效中。當日白天,北京空氣品質基本維持在中度汙染水平,部分點位可達重度汙染。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15日零時啟動空氣重汙染黃色預警,北京市空氣品質在16日預計為5級重度汙染,17日夜間起區域南部有降水,擴散條件略有改善。11月16日,北京望京,市民在空氣重汙染天氣下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