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優酷視頻獨播一部抗日題材影片《奇襲地道戰》引發很多觀眾的熱議,身邊的親朋好友,上至七八十歲的老者,下至十來歲的學生,都對這部影片產生興趣和關注,而在豆瓣電影的初始評分也高7.1分,是今年至今評分最高的網絡電影,能有著如此廣面的受眾群和評價實為難得,也許是「地道戰」這三個字,吸引了歲數偏大的觀眾,畢竟它是一個長久不衰的經典抗日題材IP,而吸引年輕觀眾的原因,應該是影片以全新的視角,更符合當代人觀賞習慣的拍攝製作手法,講述了一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
《奇襲地道戰》講述了抗日戰爭後期,日本軍隊對中國華北地區的掃蕩越加野蠻、殘忍,以「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進行侵略,當地的軍民在與敵人展開了遊擊戰,很多村莊採用地道戰,就是利用平原地區的地形特點,與敵人對抗戰鬥的一種戰略攻勢,從北平學成歸來的葉成(劉林城飾),看到家鄉遭受如此殘忍的破壞,積極地參與到戰鬥中,並將自己所學到知識運用到實戰中將地道升級改善,與鄉親們一同殲滅入侵者。
首先說明一點,在觀看這部影片時,沒有必要刻意地與老版的《地道戰》作為比較,確實沒有太大的對比性,《奇襲地道戰》講述的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並且是以多維度的不同視角,來展現出一段刻骨銘心的英雄傳奇,比如片中劉亞津飾演的葉父,表面上顯得有些自私,一心想著傳承葉家香火,然而卻有葉成不知道的另一面無私的奉獻;又或是邵芸飾演孫小茸,她與葉成這對戀人間的情感,讓我們感受到殘酷環境中的一絲柔情;還有片中所表達的兄弟情、戰友情等,更全面的向觀眾呈現了,在當時艱苦條件下齊心抗敵的歷史還原。
這部影片更吸引自己的地方,是片中大量槍戰、爆破、與敵廝殺的動作場面,相信喜歡戰爭、槍戰類型片的觀眾,多數人更喜歡看發生在城市街道內的「巷戰」,因為空間受到了限制,敵對雙方的武力也相對地受限,所以看上去無形中形成了一種緊迫感,而在《奇襲地道戰》中,很多時候的敵我對決場景,是發生在空間更為狹窄、更封閉的地道中,短兵相接,近身肉搏,看著片中的勇士們,利用地形優勢痛快的殺敵,感覺比看「巷戰」場面更刺激、更過癮。
片中雖然是以葉成為中心將情節鋪展開,而當影片結束再去回想片中的人物,你會發現「主角」不只是葉成一個人,每一個參與其中奮勇抗敵的平民百姓都是「主角」,大春、黑子、石頭等等,都是觀眾心目中的英雄,歷史的名冊中也許沒有記載他們,但正是無數個這樣的無名英雄無私奉獻與流血犧牲,換來了後輩們的幸福生活,每一個中華兒女和他們的子子孫孫們都不應忘記,日本侵華的這段民族屈辱史,也應銘記這些平民英雄的傳奇壯舉,將悲憤化為激勵自己頑強奮鬥的力量。
可以說《奇襲地道戰》是今年以來自己看過的,製作上乘的網絡電影之一,明快的節奏、全新的視角,刻畫了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整片更是突出了片名中的「奇」:出奇兵、擺奇陣、發奇招、引奇想。尤其是致敬了每一次當民族危難時挺身而出平民英雄,表達出中國人團結的力量,傳遞出無私與奉獻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