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八小時的總決賽後,第三季的《這就是街舞》是順利的落下了帷幕,當然長達八小時的總決賽也耗盡了很多人的精力,凌晨結束的總決賽的結果還是讓很多人感到滿意的,王一博成功問鼎街舞的冠軍隊長,楊凱也不負眾望的拿下了冠軍的頭銜。而布布被淘汰算是總決賽爭議最大的了,帶著一群孩子跳舞也被調侃是遭到了賽制針對。
縱觀這一整季,《這街3》跟前兩季是有不小的變化的,雖然從評分來看,跟前面不相上下,但是節目的主旨和想法發生了不小的轉變。相較於前兩季更多的是突出選手的個人實力和色彩,這一季節目更多的是側重選手在舞臺上對於節目效果的呈現,相較於前兩季,這一季節目組也表現的更加遊刃有餘,在賽制上更加的靈活。
但是在觀眾眼裡,賽制的轉變卻讓不少人感到不公平,比如一開始王一博勝利只給了一萬元團建經費,但後續其他隊長勝利卻能獲得復活名額。看上去是節目組故意針對王一博,但其實是節目組中間想要平衡選手之間實力的差距,還有節目的進程。這樣的賽制也誕生了像水舞臺、火舞臺這樣毀譽參半的效果,節目想呈現更好的舞臺效果,但是卻耗費了不少選手的體力,反而因為水舞臺的特性導致選手不太敢跳。
不過這一季確實是一直在為節目效果努力,很明顯的是這一季更加注重齊舞的比拼,不管是一開始的隊長大秀、35V35,還是後面總決賽等等,齊舞幾乎是貫穿了節目的始末。也讓這季的選手優先級有了很大的改變,前兩季中到了最後剩下的幾乎都是個人實力強勁的battle選手,而這一季編舞師成為了關鍵性的角色,就算到了總決賽也能看到不擅長Battle的編舞師的影子。
編舞師成為了這一季的一大亮點,王一博戰隊的楊文韜,張藝興戰隊的黃瀟和Apple,王嘉爾隊的李春林,鍾漢良隊伍中的張建鵬,都成為了這一季比較有聲音的選手。很顯然如果沒有節目組在後面對賽制的掌控,大概率這一季也會跟前兩季一樣,並沒有太多編舞師的機會和鏡頭,所以這一季是給了編舞師一個舞臺來展現自己。
但其實比較遺憾的是這一季好作品並沒有想像中的多,節目幾乎每一期都給了編舞師展現自己的機會,希望編舞師能夠創作出好的作品來帶動節目質量,以對抗季數增長帶來的疲倦感。但很顯然這一季能讓觀眾記住的作品不多,楊文韜的《囍》,黃瀟的《丹青》,能夠出圈的作品不多,而後面一些對其他題材的詮釋,也並沒有給太多人驚豔的感覺。
當然一個作品的好壞跟很多因素有關係,高強度的錄製其實也是在消耗編舞師的創意和儲備,對於節目來說走到後期的齊舞已經引發了不少人的質疑,畢竟冠軍是一個人的,還要靠齊舞來淘汰選手著實讓人有些沒想到。而除了編舞師獲得了較高的人氣外,其他選手在這一季收穫的人氣並不多,第一季的楊文昊、韓宇,第二季的叶音、阿K等人都算是當季的熱門,而這一季除了黃瀟、楊文韜,最受關注的可能就只有布布一人了。
總體來看,這一季的表現稱得上是中規中矩,收尾時8.8分也跟前兩季持平,不過這一季到結尾評分的人數卻不及前兩季,尤其是第二季評分人數是創下新高,也說明了一些熱度問題。這一季最大的精彩莫過於四個新人隊長很好的承擔了節目的效果和責任,選手們也都比較拼的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唯一遺憾的是節目組這一季想要呈現更多的舞臺效果,但是能出圈的作品卻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