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讀:「兩面三刀」這句成語許多人都聽過,也都知道這句成語是一個貶義詞,用來比喻一些居心不良,表裡不一的人。但許多人卻不了解這句話的本意是什麼。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也許最後的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成語意思
這句成語出自《包待制智勘灰闌記》。其中有一個故事,寫的是一位婦人和別人通姦後害死了自己的丈夫,隨後又嫁禍給丈夫小妾。
後來案件被包拯接手,案件的真相也逐漸明朗。但婦人在給自己辯護的時候,卻說自己是一位賢惠的妻子,並非是「兩面三刀」之人。
但包拯明察秋毫,不僅給小妾平反,還將真正的兇手抓住。從此之後,「兩面三刀」這句成語就成為貶義詞。
不過許多人並不明白,這句成語中的「兩面」和「三刀」分別指的是什麼。
這裡面「兩面」很好理解,一個是陽面,一個是陰面。
陽面指的是表面看上去很和藹可親的人,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笑面虎」。
而陰面則表示一些心口不一的人。
這「兩面」合在一起說的就是那些「笑面虎」且「表裡不一」的人。比如清末民初的康有為就是這樣的人。
此人率先提出反對封建婚姻的口號,並且將這個口號喊的震天響。但結果如何?他自己偷偷地娶了6房妻妾。這還不算,他主張以漢為重,而他的妻妾不是日本女子,就是美國女子。這就是「兩面三刀」中「兩面」的代表。
那麼「三刀」又指的是什麼呢?
根據寓意的理解,這三刀分別指的是險刀、軟刀以及硬刀。
首先是險刀,這類人愛耍陰謀詭計,通常是在背後捅刀子,讓人防不勝防。
軟刀則指的是那些殺人不見血的人。這類人更加的狡猾,手段也更加毒辣。即便是有所提防,但因為這類人手段高明且不留痕跡,因此也無法讓其顯露兇相。
硬刀指的是那些無情之人。這類人只認利益不認人,但凡觸及到他的利益,他可以立刻翻臉不認人,絲毫沒有感情可言。
歷史上這三類人非常多,比如秦檜、曹操等。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佩服我們的老祖宗,一句簡單的四字成語,居然可以表達如此多的意思。僅僅攤開其中的「一面」或者「一刀」就基本可以寫一個長篇文章了
不過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有的成語在被總結之前,所表達的含義大有不同。「兩面三刀」這句成語也是如此,在沒有成為成語之前,其本意也並非是貶義,而是褒義。
為何這麼說?
下面讓我們翻開著名的歷史典籍《魯班經》,這成語的本意就在其中。
本來意思
眾所周知,《魯班經》是古代非常著名的建築學資料,其中提到了許多建築術語,「兩面三刀」就是其中之一。
而這句成語之前原本指的是瓦工砌牆的水平,也是古代瓦工所必備的技術。
其中兩面說的是磚塊的兩個粘合面,一般是上下兩面,也有左右側面。而選擇粘合面也是個考驗技術的工作。有經驗的老師傅在上手之前,首先會把磚放在手中旋轉、翻身。這麼做是為了觀察磚體形狀,以此來確定這塊磚的貼合面。
而三刀則說的是瓦工在砌磚的時候,用瓦刀挖一次泥漿後,分三刀批上磚的粘結面。也就是在轉的正面批一刀,頂面和側面再各批一刀。
不要小看這三刀,如果瓦工沒有掌握這三刀的技巧,少則4刀,甚至五六刀才能完成。這樣砌出來的牆很不協調,也很不美觀。
古代的瓦工師傅想要練成「兩面三刀」的本領,背後是汗流浹背、腰酸背痛的苦練。
比如新瓦工在學習的時候,師傅會刻意把徒弟安排在兩個技術好的老師傅中間,然後共同完成一面牆的工作。
而結果往往是兩位師傅早早地完成了工作,而徒弟才只做了一半或者更少。
不過徒弟在非常辛苦地追趕老師傅們進度的同時,技術也在進一步提升,直到成為一名合格的瓦工。
所以「兩面三刀」在成為成語之前是一種建築術語,也是一種衡量瓦工水平的標準,更是對瓦工的一種褒義的稱讚。
答案是否和你想的不同呢?
參考資料:《魯班經》、《包待制智勘灰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