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世峰
歡迎來到索菲爸爸親悅讀。今年的冬天特別冷,一場大雪過後,又迎來了幾十年不遇的奇寒天氣。新年的第一次親悅讀,索菲爸爸給大家介紹一本凱迪克金獎作品《雪花人》,送給這個周末在家避寒的小朋友和家長。
雪帶給了孩子們多少快樂的記憶。雪花的形狀我們現在並不陌生,但,是誰把它那美麗的六角形晶體最早清晰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呢?是美國人威爾森·艾·班特利。
圖畫書的題材非常廣泛,但以圖畫書為人物作傳,平心而論,用30來頁圖畫和簡約的文字描述一個人的一生,需要很強的駕御能力。
班特利是美國佛蒙特州小鎮上一位普通的農家小孩,他原本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樣,在遊戲中長大,然後像一般農場的農夫們,在天剛亮時起床,到牛群中工作。
「我也在天剛亮時起床,卻是因為想要發現掛著露珠的樹葉,或被露水細緻地裝飾成珍珠鏈般的蜘蛛網……我帶著相機,跪在溼溼的草地上,拍下大自然精緻的點點滴滴。我這樣做,可以幫助許多人看到他們自己無法看到的美麗事物。他們每天還是有牛奶喝,其他農夫會保證這一點。不過,我想,我為他們做的,是同樣重要的事情。」 從班特利的這段話中,我們感受到這位「農夫科學家」的孜孜以求。
長期的暖冬,把我們對雪的快樂永遠封存在了記憶中。同樣被現代生活封存的,還有一種追求和精神。就像《雪花人》的文字作者傑奎琳·布裡格斯·馬丁所說的,她被「雪花人」班特利吸引而感動的是,「他在沒人注意的地方看到美麗。他的理想,全心全意的堅持,視雪比金錢更珍貴,使他成為我心目中的英雄之一。」
《雪花人》向我們展示了班特利從一個小孩子到雪花專家的生活經歷,他執著、堅持,時間給了他最好的回報,他也送給了世界一份最好的禮物。
「那些纖巧晶瑩的雪花,曾經飄過佛蒙特州的大地,又隨著他的書翻山越嶺,遍及世界。遠遠近近的人都認識到,落在他們手套上的雪花,是多麼美麗奇妙。」直到今天,班特利的著作《雪花》,仍是認識雪的入門書。
無獨有偶。《雪花人》的繪畫者瑪麗·阿扎裡安本身也是一位堅持自己夢想的「農夫藝術家」。她和班特利一樣著迷於雪。她和先生遷到佛蒙特州經營農場,距離班特利故居只有1小時的車程。
她曾在一所經費匱乏的小學任教,創作了記錄消逝中的傳統農村生活主題的教材,獲選為全州低幼教室使用作品。農事活動一直影響著她的作品內容和創作風格,這為她詮釋班特利的故事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和生活基礎。她用木刻和手工上色的技法,表現出19世紀末美國農村小鎮的景象——木刻線條刻畫出質樸、粗獷的美,手繪的色彩則透出豐富的質地。尤其是雪花和雪景,在畫家的描繪下,「呈現出無可比擬的美麗」。
這本書的主旨是鼓勵孩子,「跟隨自己的熱情,不論多困難或看起來多麼不可能、不切實際。」正如臺灣著名書評人柯倩華所言:班特利相信他的作品是他送給世界最好的禮物。他不知道的是,他用熱情和努力工作澆灌出的生命故事,變成一本這麼美麗的圖畫書,啟發有幸認識他的大人和小孩,願意好好活出自己的生命故事,當作送給世界的禮物。
好啦,本期親悅讀就分享到這裡了~
如果您喜歡索菲爸爸親悅讀欄目,或者您有任何關於親子閱讀相關的問題,歡迎您來情報站告訴我們~
【參與方式】下載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在情報站點擊話題#你知道雪花是誰「發現」的嗎#+文字/圖片/短視頻/音頻上傳即可,快來齊魯壹點跟隨索菲爸爸,與您的孩子共度美好時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