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HE組合成員Ella(陳嘉樺)曬出視頻。
Ella已經懷孕9個多月,即將臨盆,但是這位停不下來的孕婦,前兩天竟然挺著大肚子,勁歌熱舞跳起了她的單曲《渾身是勁》,動作還超靈活!她還霸氣喊話肚子裡的寶寶:「勁寶哥,快出來吧!I'm so ready!」「地表最強孕婦」稱號,她當之無愧!
小編看到視頻時真的為她捏了把汗啊……
請注意,是熱舞!普通媽媽九個月的時候該是坐時間長了都會腰酸吃力,而Ella還不斷地踩拍子跳舞點……
Ella開口就是「渾身是勁的媽媽已經準備好了,勁寶哥,快來吧」!
照Ella這麼個跳法,十年後孩子還真得感慨一番:說來不信,當年我能出生全靠奇蹟~
雖然說孕婦適當運動不僅對自己,也是對胎兒有好處。但孕婦如何衡量運動強度呢?
孕婦長期在家坐著躺著、不出門不運動,是養胎的誤區。如此孕婦很容易超重,生產出巨大兒(體重超8斤的新生兒就屬巨大兒),不僅會增加孕婦發生產傷和產後出血的機率,更可能影響孩子以後的身體健康。
孕期運動除了對媽媽有好處,對寶寶也是有幫助的,一項研究表明,孕婦通過做適當的運動,可以降低新生兒患心臟缺陷疾病的概率。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李映桃推薦了自測的方法,例如每次運動不少於15分鐘,如果感覺到心跳加速、疲乏無力則是高強度運動,常見的高強度運動有跑步、遊泳、爬山等;
如果感覺心跳加速但不覺疲乏則是中強度運動,常見的中強度運動有孕婦體操、疾步走、跳舞、上下樓梯和上肢舉重鍛鍊(≤5 kg)等;
如果運動後感覺心跳不加速且不覺疲乏,就是輕強度運動,如散步、園藝和輕度家務勞動等。
除了這個方法外還有數步判斷法。現在很多手機軟體有計步功能,那麼孕婦可以根據自己每天走路的步數來判斷運動的強度。根據每天行走的總步數判斷,每日行走<5000步判斷為久坐不動,5000~7499步為低活動度,7500~9999步為較低活動度,10000-12499步為中等活動度,>12500步為高活動度。
「孕婦運動對防止體重超重,預防妊娠糖尿病有很好的作用,我們會鼓勵孕婦運動,但是也要建立在孕婦本身的身體狀況能夠負荷的情況下。」江蘇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曾珊副主任醫師提醒,如今懷二寶的準媽媽越來越多,她們的年齡大多超過了32歲,身體機能下降,發生妊娠併發症的機率也大了不少。頭胎剖宮產的孕婦,還容易出現子宮疤痕妊娠、前置胎盤等情況,如果運動強度過大,容易出現大出血危險。
提醒
運動前、後及運動期間,孕婦都應攝入足夠水分以維持體內水平衡,穿著寬鬆的棉質衣物、適當大小的文胸和跑步鞋,在陰涼通風的環境下運動,應避免高熱、潮溼環境,最好在體育館或社區運動中心進行。運動後腋下體溫不宜超過38.3℃,運動後沐浴時需注意保暖。
若出現以下症狀或體徵,如運動期間陰道流血、羊膜破裂、持續性疼痛或疲勞、呼吸困難、眩暈、胸痛、頭痛、下肢疼痛或水腫、胎動減少,運動後出現持續30分鐘以上的規律宮縮,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儘快就診。
提到孕期運動,不少孕媽都覺得,「懷孕前三月」是關鍵時期,得等過了三個月再開始運動。一旦過了3個月,身體狀態就變得相對平穩,孕媽媽們也都放寬了心。
但是過了這「3個月」真就沒事了嗎?
其實,有一種病,開始在孕中如影隨從。
這種病叫宮頸機能不全,是造成妊娠中期(12周到28周)流產的重要原因。
宮頸機能不全,也叫宮頸內口鬆弛症,主要表現為無宮縮(即無痛性)的情況下,反覆出現妊娠中期流產。
那麼,我們先來科普下原理:宮頸是子宮的大門,它分為內門、外門和中間的一個通道,承託著子宮。
懷孕中期,胎兒逐漸長大、羊水量增多、子宮增大,宮頸負擔加重。宮頸機能不全的孕婦,內門相對比較鬆弛,還沒到足月分娩就提前打開了。
內門越開越大,最後外門也會打開,宮頸全程開放。有些孕婦雖然宮頸內口(內門)還沒開,但宮頸的長度(內外門中間的通道)明顯縮短,預示著繼續懷孕下去可能發生晚期流產或者早產。
其實,以現在新生兒科的水平,就算28周早產了,新生兒寶寶還是挺安全的。但是,患有宮頸機能不全的媽媽們,連28周都撐不到。懷孕五六個月的時候往往就要流產!
那麼,準媽媽們一定會問這幾個問題了:
以下是高危因素,要注意:
(1)先天性子宮頸發育異常。
(2)分娩時宮頸損傷,尤其是妊娠中期流產、人工引產導致的宮頸損傷。
(3)宮頸做過LEEP刀或者冷刀錐切。
(4)多囊卵巢綜合症。
2、這個疾病怎麼診斷呢?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診斷標準。
先給出這個疾病的幾個特點:
(1)孕中期兩次及以上流產史;
(2)在沒有宮縮沒有腹痛的情況下宮口開指;
(3)排除感染、胎盤早剝、胎兒畸形等其他因素;
(4)流產的孕周越來越小。
上述的病史特點就是醫生診斷這個疾病的最重要依據。
另一個主要的診斷方法是孕期經陰道超聲監測宮頸。如果發現宮頸長度小於25毫米,宮頸內口呈現」Y」字型、「V」字型、「U」字型漏鬥,就要小心了!
有高危因素的孕婦可在16周提前開始監測,每2周一次,至28周結束。
一般來說,發病率大約0.27%到1.84%。而且,有過這個疾病的孕婦,接下來懷孕的時候會反反覆覆發生同樣的情況。
很多人用長期臥床、限制活動、使用子宮託等方法,並不一定靠譜。反而因為長期臥床,會產生腹脹、便秘、下肢靜脈血栓等併發症,更不利於保胎。
「宮頸環扎手術」是唯一經過科學證實有效的方法。
宮頸環扎手術是治療宮頸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宮頸環扎手術分三種,三者之間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手術時機不同,風險不同。
為儘量避免麻醉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手術是「半身麻醉」,整個過程孕婦本人是清醒的。醫生用三股不可吸收的縫線編成一條辮子,將宮頸縫扎一圈,箍住宮頸,阻止它進一步開放,達到延長孕周的目的。
常見的風險主要是:誘發宮縮、宮頸創面癒合不良、胎膜早破、感染。
但「總的來說,宮頸環扎術發生併發症是低風險的。併發症的發生很大程度上與環扎術時間、指證相關」。
最後,我們來劃重點了。
準媽媽們過了孕早期也不能掉以輕心,孕中期可能因為宮頸機能不全反覆流產;
宮頸機能不全診斷的主要依據是病史,典型病史是:孕中期反覆無痛性的宮口擴張流產,且排除感染、胎兒畸形等因素;
高危因素孕婦從孕16周開始定期監測宮頸機能B超,及早發現異常;
宮頸環扎手術是唯一證實有效的治療方法,手術相對低風險。
記者:浙江新聞 李文芳
整合自都市快報、健康時報,邵逸夫醫院
監製:曹漪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