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軍人出身的明星,很多人會想到韓紅、郭達等等,其實潘長江也是軍人出身的,而且他也非常厲害,是屬於正師級的。
潘長江登過很多次央視春晚的舞臺我們也知道,而他也留下過很多經典,給大家帶來了很多快樂,而潘長江其實有過一些悲慘的經歷。
潘長江的父母都是唱評劇的,後來潘長江也去了評劇團,但是以他的外形和身高很多時候他都是去演小花臉。
後來潘長江去唱二人轉,而他很有天賦,很快就適應了。之後他和趙本山合作了《大觀燈》從而火了,而後又去了日本參賽拿了個人表演金獎,還有了「東北醜王」的稱號,雖說這個名聲不太好,但也確實能說明潘長江在東北喜劇的地位。
而潘長江上春晚的時候也不是那麼順利的,那個時候好不容易有機會上春晚表演《草班臺子》,結果這個節目最後被斃掉了,不過潘長江心態很好,說自己雖然沒有正式上臺,但是好歹體驗過春晚劇組的生活。
後來潘長江在央視春晚表演了《過河》,調侃自己濃縮就是精華,讓大家都認識到了他。之後潘長江又排了一個節目叫《開學》,這個節目也很好,而且也排了很久,但是最後還是被斃掉了,只因為節目太多。
那時潘長江可能是被刺激到了,半夜三更跑去中央電視臺,而那時候是冬天,潘長江在附近一直溜達,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上吊。
而他也確實這麼做了,拿著自己的皮帶試了一下,但是不行。然後又想過跳河,但是湖面都結冰了,然後突然一個老大爺叫住了他。
當時已經七點了,潘長江只好說自己想咋冰撈魚,老大爺說那樣不行的,然後又認出了潘長江,說他的小品很好看,很喜歡他,希望他以後能好好演,會永遠支持他,這一番話感動了潘長江。
潘長江選擇了活下來,之後在春晚表演了《一張郵票》,正式成為央視春晚的常客。而後潘長江又參演了《舉起手來》,這部戲讓很多人對潘長江印象深刻。
之後潘長江一直都有作品,不管是春晚的小品,還是影視作品,而很多還是被觀眾喜歡的。潘長江也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喜劇明星,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年潘長江差點就死了呢?
其實潘長江那個時候會有那樣的想法也是正常的,首先背景是冬天,而人到了冬天就容易患抑鬱症,加上那個時候自己辛辛苦苦拍的小品卻因為節目太多而被斃掉了,又不是自己的問題,那麼肯定會有不服和抱怨。
那個時候難免會有一種努力了又怎麼樣還不是失敗的心理,或者會覺得不公平,而人一旦想到不公平這三個字,自然是想反抗,但是如果無從反抗,自然會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
其實潘長江早年患過一種病,據說不到25歲就會去世,但是潘長江卻萬幸活了下來,所以之後他養成了一種樂觀的精神,但是他越樂觀,生活帶給他的苦難就越多,這難免會讓人痛苦。
等到了某種程度,被某一事件激化,所有的樂觀都會變得極度悲觀,就會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就像一個一直以來都很講原則的人總是碰壁,結果遇到了非常打擊他的事,他可能就會瞬間黑化,然後之前有多壞之後就有多壞。
而那個時候潘長江會絕望想必也是和他的生活環境有關。潘長江在拍這個小品之前已經結婚了,但是婚後的生活很窘迫,他要帶著自己的妻子、女兒住在一間廁所很多年。
好不容易因為《過河》出名了,讓潘長江看到了希望,但是這個小品被斃掉又讓他瞬間失望,他不禁會想自己會不會回到以前那種在冬冷夏熱、又潮又臭的廁所裡生活的日子,而一旦深想,失望就會變作絕望。
另外喜劇人本身要承受的壓力就是很大的,他們總是給人帶來歡笑,但是別人的歡笑很多時候是建立在他們的痛苦上的,大部分的喜劇人都是壓抑的。
所以說炸彈一直埋在了潘長江的心裡,只不過那個小品被斃掉等於點燃了引線,而那個大爺的一番話不僅把引線給掐了,還冰封了炸彈。
其實很多喜劇人都有潘長江的這種經歷,那就是感到絕望。像開心麻花的馬麗也在拍完《夏洛特煩惱》之後也有過一些不好的想法,有點做不下去喜劇的感覺。
結果後來有一女生和馬麗說自己和自己的丈夫當時鬧離婚,結果一起去看了《夏洛特煩惱》之後就和好了,而馬麗聽了後也去看了成品,然後就釋懷了。
所以說喜劇人其實不容易,他們很多都懂得給觀眾帶來歡樂,但是自己卻總是痛苦,他們知道怎麼用作品來提倡一些正能量,但是自己卻活得壓抑。
如果這個時候可以有人鼓勵他們、支持他們,告訴他們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感到快樂,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那麼就會少點喜劇人患抑鬱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