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2月20日訊(記者 吳公然 通訊員 劉維帥)稱取、淘洗、蒸煮,在陣陣飯香中取出分裝,看、聞、嘗、打分……12月19日至20日,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暨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推進活動在長沙舉行,經34位專家層層選拔、優中選優,15個粳稻品種和15個秈稻品種從78個優質稻品種中脫穎而出獲得金獎。
其中,湖南當選金獎的3個秈稻品種分別為湖南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農香32」「農香42」以及湖南農業大學培育的「T兩優131」。
12月19日至20日,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暨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推進活動在長沙舉行。
本次活動由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指導,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組(中國水稻研究所)主辦,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和湖南農業大學承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擔任鑑評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張洪程、胡培松等34名水稻專家分組進行了食味品質鑑評。
鑑評現場。
鑑評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洪程表示,本屆參評的優質稻品種品質、外觀都較上屆有了進一步提高,金獎的評比越來越激烈。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活動很有意義,對我國的優質稻育種、稻米加工技術和產業化、品牌化有很大推動作用。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孫好勤表示,優質稻食味鑑評活動有力促進了我國水稻品種由產量導向產量品質並重轉型,有力促進了我國水稻育種方向調整,有力促進了我國稻米生產效益和國際影響力提升,是新時期推進水稻種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30個優質稻品種獲食味品質鑑評金獎。
活動期間進行了國家水稻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試行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的籤約儀式,攻關單位共同籤署承諾書,承諾願意作為試點單位,遵守關於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的相關約定,這有利於我國種業「走出去」。
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活動已連續舉辦3屆,市場導向性強,示範帶動力大,有力促進了我國水稻品種育種由產量向產量品質並重轉型,持續推動了我國水稻種業「品種—品質—品味—品牌」的梯次轉變,有效提升了我國稻米生產效益和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