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楊金水,他是《北平無戰事》中的王蒲忱,他是《琅琊榜》中的言闕,他是《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中荀彧.他是演員王勁松,他飾演的角色,雖然多不是主角,但都有著超強的存在感。
在剛剛收官的國情大劇《破冰行動》中,王勁松飾演塔寨村村主任林耀東——一個現實中確有原型的「製毒王國」的大Boss。一副無框眼鏡,一身中式長袍,看似溫文爾雅,實則陰鷙狠辣,王勁松的演繹賦予了這位大毒梟獨一無二的氣質,他稱林耀東是多面教父,而為了這樣一個多面的角色,他說自己其實已經準備了32年。
《破冰行動》熱播期間,王勁松在接受多家媒體訪問時,曾被問到同一個問題:是如何塑造林耀東這個角色的。
王勁松回答說,這個問題的答案要從林耀東本身說起,他的身份十分複雜,是塔寨村村委會主任,兩級人大代表,是林氏家族中代表權威的大家長,更是深不可測的大毒梟。基於對角色的揣摩和理解,王勁鬆通過許多細節來塑造了這一角色。
首先從形象上入手,為了暗示林耀東做事沒有邊界,王勁松從劇組提供的十幾副眼鏡中挑選了劇中那副無框眼鏡;另外,他強調林耀東的服裝上衣要長,鞋底要薄,這樣一來視覺上重心靠下,整體就顯得厚重沉穩。
其次是林耀東的說話方式及動作。比如,他在臺詞中使用留白,用眼神和細微的動作填充,情緒就在一停一頓中表現出來。劇中,林耀東一登場就抓住了所有人的目光,瓢潑大雨中,他款款走來,面對緝毒警察對林勝文的人贓俱獲,波瀾不驚,從容不迫。角色還未開口,觀眾就認定了他「鐵狼」的身份。
他還特別提及林耀東送別兒子的一場戲中,林耀東把兒子敞開的長袖衣服一粒一粒扣好,目送他離開,此時此刻,觀眾看到的是一位父親的不舍。而王勁松說,這段戲的設計靈感,正是來自於自己幼時關於父親的記憶。
在入行32年的王勁松看來,這些都不是技巧,而是生活給予自己的贈品,「生活告訴我,所有的技巧都是蒼白而不值一提的。做演員,必須是真誠的,把靈魂裡曾經擁抱過的呈現出來,不要裝!」
王勁松在《角色是演員生命的重量》一文中回憶自己拍攝言闕用了12天,荀彧20天,楚天南7天,鄭維君8天,而林耀東40天左右,他們的確只拍攝了這些工作日,但他們又不只需要這些天數就可以了,「我從1988年開始演第一個角色已經32年,幾乎沒有人看過上個世紀我演的電視劇,但並不代表那段時光不存在,即使是卑微的存在,也必須要承認那個人是我,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我。所以請允許我這樣回答:為了這個角色,我準備了32年!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 荀彧
除了閱歷的積累,他還認為演員情感的培養也至關重要。「演員是一個雜家,方方面面的事都要去學習,但是他又可能無法做到事事都精。我覺得關鍵的一點是,演員應該是靈敏而善感的,所以還是要修煉個人,讓自己變得豐富一些,讓自己的情感世界變得敏感一些,然後你就能夠隨時地捕捉到各種各樣的信息,然後把它存留在記憶裡。」
王勁松認為,這種情感、信息的儲備,與演員能夠給予角色多少東西息息相關,進而它就會影響到角色的力量,而這「和你自己心裏面儲備的東西有關,你給予他一瓶水它就是一瓶水,你給予他一噸水就是一噸水,臺詞等所有的體現和依託也全是你給予他的力量。」
做演員32年來,王勁松嘗試過各種類型的角色,塑造過太多經典形象,但他從來不認為一個演員什麼都能演。就比如《破冰行動》中任達華飾演的趙嘉良,這是王勁松在林耀東以外最喜歡的角色,但他坦言自己「真的演不了」,「這個角色有20多年在香港生活的經歷,這在我的身上是沒有印記的,也不是僅靠幾件衣服就能打上的。」
「能不能演」,也成為了他是否接一部戲的標準之一。「所有我拍的戲,我都要看一下我能不能演,能不能演好。」他還強調:「我還是不能夠去演那些個我抓不到的人,我必須能知道是他一個什麼樣的人,能感覺到他的心跳,我才會去演。」
正因為如此,王勁松更喜歡出演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現實題材的故事。就像林耀東,他與之前《獵毒人》中的楚天南雖然都是大毒梟,但後者是在境外製作、販賣傳統毒品的虛構人物,而林耀東則是境內製造現代化毒品,並銷往海外的真實人物,這點不同也要求他不僅要熟悉角色,還要對現實背景做大量功課,「沿海地區的生活習慣,博社村的宗族文化,宗法之間的平衡,這些都是要提前做功課,先了解的。」
不過,無論是有真實原型基礎,還是虛構出來的人物,在角色的塑造上,王勁松認為都要落地、落實。另外,主創團隊是否拍攝過標準化的作品,在業內是否被認可,充分的拍攝日程,也都是他列入接戲考量的「標準化因素」。
王勁松表示,自己要為每一個參演的作品負責,要對每一個自己飾演的角色真誠,至於作品拍攝完後的命運,並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我也管不了,演員就是影視行業、影視作品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於他來說,演員就是要專注,僅此而已。
從入行開始,王勁松一直在按照自己的常規習慣準備所有的戲,哪怕是每一個道具他都會考慮。無論角色是否成功,他都在堅持,即使在出演《大明王朝1566》迎來演員生涯的拐點之後。「當那天我得到大家認可的時候(《大明王朝1566》中飾演楊金水),尤其是得到我們業內同行認可的時候,我覺得我做的是對的,我的堅持是對的。」
▲《大明王朝1566》 楊金水
他告訴麻辣魚,角色和演員是互相成就的,演員賦予了角色力量,角色成就了演員生命,「它給予你自信,給予你成長的道路,在你的生命裡留下了坐標點,你可以往回看,看到的都是角色一排一排地堅挺得立著。」
在網絡上,王勁松有這樣一個稱號:流量小生的爸爸專業戶。
近年來,他參演了許多由年輕演員挑大梁的作品,結合自己與年輕演員合作的經歷,對於現在眾多年輕演員所經受的各種聲音,王勁松表示:「對他們的批評或者讚揚都不是很客觀,也不是很公正,很多人不能深入到行業內了解演員這個職業的特點,所以難免會出現偏頗。」
比如,總有人拿年輕演員來與老演員比演技,對此王勁松認為,無論是從經驗還是閱歷上來說,對年輕演員們都是不公正的,如果要比較,要講標準,就應該講他們對職業的敬畏心和職業道德感。「你要吃這碗飯,你要從這個行業掙錢,就一定要有擔當,要有你的職業道德,這很重要。你所傳遞的東西最起碼是要正能量的,你的導向要正確。」
這種擔當還體現在演員的態度上,即負責演好戲,而不是去關注所謂的流量,王勁松在早前的採訪中說過自己不太懂流量,讓他去學習怎麼成為流量,還不如看一本書,他堅信「一名演員演好戲是最重要的,一個人最有魅力的時候,就是認真工作的時候。再大的新聞它都有時效性,馬上就會過去。你留給觀眾的應該是那些不可磨滅的角色。」
在這個行業正確的世界觀基礎上,「我們要引導觀眾,給他一個正確的審美觀,讓他對這個世界良好的認知,這樣這個行業才能是良性的。」王勁松續稱,觀眾要站在客觀的角度,綜合立體地評價演員,製作方也不能站在某種立場,就要求某一類型的演員火起來。
演員要有擔當,作品更要有良心,這不僅體現在製作層面上,更體現在價值觀導向上。就像反映緝毒故事的《破冰行動》,就是在通過活生生的例子告誡人們毒品千萬別碰,更「不要抱著僥倖心理,以為吸一次上不了癮」。
這是王勁松希望觀眾們能從《破冰行動》獲得的警示,也是他對演員這個職業的敬畏心和道德感的秉持,作為職業演員,他以此為生,他也一直在等待著下一個多層次,有力量,能夠讓觀眾記住的角色,「但願我可以以我的職業為驕傲,因為我的每一個角色都在嘗試給予他生命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