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開屏映畫關注我們!
2016年好看的國產片我們選不出十佳,
只挑了這五部
作者:影鑑君
公眾號:開屏映畫(ikaiping)
開屏映畫的影鑑群陣容跟沒被下線前的貓眼專業評委不相上下,甚至很多名單是重合的,子非魚、圖賓根木匠、韓浩月、色色猴、大豆、程青松、胡不鬼……他們擁有文娛領域最苛刻的影評眼光,一年一度的影鑑年選便由他們發起。
這個2016年,影鑑委員們本來是想從將近400部國產片裡選出10部推薦影片,甚至更多,但最後發現很難違心湊數,真正想推薦的影片怎麼也達不到10部。最終,評委們從25部提名國產片中選出了5部值得推薦的影片。這五部,是濃縮的精華,也是僅存的碩果。
影鑑年選的規則十分簡潔。每位影鑑委員對每部電影給出「推薦」或「不推薦」的評價,超過半數委員評價「推薦」,則該片進入「影鑑年選」。
今年參與影鑑年選的評委共有18位,這意味著,如果一部影片想要入圍最終的推薦名單,必須得有不少於9票的推薦。結果,提名的25部國產片中,只有5部達到了這個標準。《路邊野餐》13票,《羅曼蒂克消亡史》13票,《驢得水》10票,《我不是潘金蓮》10票,《塔洛》9票。
相比去年11部影片進入「影鑑年選」的佳績,今年縮水到僅存5部入選佳片的成績令人感慨。《路邊野餐》與《羅曼蒂克消亡史》得票數並列第一,這兩部影片都帶著導演強烈的個人風格與自我意識;《驢得水》與《我不是潘金蓮》的得票數也不分上下,有趣的是,它們也同樣都是聚焦於現實的諷刺喜劇;《塔洛》則是2016年末國產片送給中國電影界的一個最大驚喜。
影鑑年選
2016年影鑑推薦的5部國產片
推薦比例:13/18
推薦比例:13/18
推薦比例:10/18
推薦比例:10/18
推薦比例:9/18
觀影人:張冠仁(影鑑委員)
觀影地:上海大光明電影院
這部處女作爆發力驚人,審美獨特。近些年,中國電影開始有了一些依靠電影本體特質來走向國際的作品,路邊野餐是其中出彩的一部,它們不僅僅滿足於只將電影作為社會性的時代註腳,氣象一新。當然,最重要的是年輕的畢贛懂得了當大水漫天之時,赤腳步行者必須繞道而行的智慧,對於一個青年導演這些就足夠了。
觀影人:柏小蓮(影鑑委員)
觀影地:北京國貿百麗宮影城
一片蕭條慘相的2016華語電影中不可多得的亮點,編劇兼導演程耳將自己的美學修為與文學造詣全部融入,塑造出一部風格凌厲、鏡頭華麗又細膩無比的優秀影片。在此前提之下,眾多風格(包括國籍)不一、水平也有差異的演員都貢獻了十分精彩的表演。
觀影人:李宏宇(影鑑委員)
觀影地:北京橙天嘉禾影城(祥雲小鎮店)
《驢得水》出現在2016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上,是一個怪物。盛世之下、錢潮之中的國產電影早已乖乖躲開了社會現實,連寓言和批判也不去碰了,《驢得水》就像一片乾裂的河床上劈頭蓋臉下了一場暴雨,簡直發神經。不是每個人都能完全領會這個電影裡噼啪作響一次次抽向中國人的鞭子,因為有太多往事蓋上了重重幕布,他們已無從知悉。
戲劇改編電影,是對演員的極大挑戰,從這一點來說,《驢得水》水平明顯還差些。但是看電影的時候我的確想到了波蘭斯基的《殺戮》,如果你對比一下兩者的海報,就知道這恐怕並非偶然。
觀影人:梅雪風(影鑑委員)
馮小剛到目前為止最好的電影。一個農婦荒誕的離婚案,徐徐牽扯出的是整個中國官場的生態。它有著到目前為止對官員最鮮活最大膽的描繪,他們的狡猾與無能被描繪得相當生動。它也是對中國官僚體系的一種含蓄卻尖刻的批評,當全國上下官員被一樁家事弄著如臨大敵雞飛狗跳時,它表現出的是中國官僚體系在怎樣嚴密卻無效地運轉。
當然,這部電影的好,還在於馮小剛導演在這部影片裡超越了他以前熱血質的道德判斷,這讓整部影片有著一種更接近本質的複雜與多元。它表面上當然是講一個人和體制的戰爭,但卻又在更深的層面消解了它,它講述了潘金蓮在人性上的可疑,在這個鬧劇裡每個人都不無辜。影片結尾處範偉讓潘金蓮換棵樹死的冷血,讓潘金蓮瞬間開悟,在這樣一個極端利已主義的世界裡,所有的追問只是煞有介事的折騰,所有的道路都是無意義的死胡同,因為所有人都只想著自保,於是所有解決問題的方式最終都是他人用來偷運私慾或者開脫責任的藉口。這一刻,想不開的潘金蓮笑了,也在這一刻,影片從現實中掙脫了出來,有了一絲更冷酷的懷疑,一種更刺骨的價值觀上的空幻感,也有了一種更深層的悲憫。
觀影人:大豆(影鑑委員)
觀影地:北京百老匯影城當代MOMA店
《塔洛》講了一個原本自我圓滿的藏族牧羊人在意外的人性探險中迷失的故事。主人公在辦身份證的過程中卻迷失了身份,反思的鏡子成了本片最突出的布景,耐人尋味。與萬瑪才旦之前的《靜靜的嘛呢石》《尋找智美更登》等傑作相比,《塔洛》變化相當大。不僅影像變成了黑白,導演的鏡頭也在摩挲過被現代生活漸漸蠶食的傳統之後,停下來,取了樣,然後鑽進了這個樣本的心裡。
當萬瑪才旦的鏡頭從人群轉向個人,他的電影實現了從文化向人心的轉變。起初,他精細入微地捕捉到了民族文化傳統看似瑣細實則驚人的崩塌;現在,他揭示了個體在這個崩塌過程中的失魂落魄與徒然掙扎。一以貫之的,他的電影仍然臨山崩而不變色,平靜從容。不一樣的是,當他把攝影機的鏡頭伸入人心,這也許意味著他來到了一個新的起點。
一份永久保真的私家觀影指南
「影鑑」院線觀影指南項目於2015年由子非魚、圖賓根木匠、韓浩月、色色猴發起。2016年初,我們正式組建了由21名委員構成的影鑑委員會,如今已經擴充至29人。影鑑委員皆為文化、藝術、娛樂領域的高品位專家,但是我們共同的堅持是影鑑的私家態度,而這種態度將決定影鑑「永久保真」的初心。
我們認為,一個長期穩定且具名的私家影評小組比混沌的大數據更有參考意義。儘管在眾聲喧囂的時代,個人影評的作用微乎其微,我們還是決定把對電影講真話這件微小的事情堅持下去。
影鑑與影鑑年選的規則十分簡潔。我們對院線電影的評價將只有「推薦」和「不推薦」兩種,每期超過半數委員評價「推薦」,則該片為「影鑑推薦影片」;反之,超過半數委員評價為「不推薦」,則為「影鑑不推薦影片」。
子非魚、圖賓根木匠、韓浩月、色色猴、李星文、大豆、程青松、胡不鬼、何無忌、牛文怡、楊早、張冠仁、梅雪風、葉匡政、廖偉棠(香港)、潘採夫、李照興(香港)、段鋼 、陳懿 、鄢烈山 、杜慶春 、柏小蓮 、王若衝、李宏宇、陳念萱(臺灣)、袁鴻、王師(臺灣)、莊秋水、妖靈妖
往期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