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找到一種能整日慰療耳朵的音樂風格:
清晨的搖滾樂
把剛從睡眠節奏中甦醒的心臟震得有些驚惶;
午後的陽光搭古典樂恰恰好,
卻總有些染不上人間煙火,
和擦肩而過歡聲笑語的人群離得太遠;
夜晚無數種旋律陪伴我們思念、流淚、回想,
每種情緒似乎都有了寄託,
唯獨少了一支鎮痛劑。
耳與旋律的無數次親吻後,落日飛車似乎正是那個答案,慵懶恬淡,頹痞而帶點調皮勁兒,在這個略顯浮躁焦慮的年紀或是時代,成為可以循環一整天暫時卸下我們肩頭沉重的良方——在忙著去面對一切之前,不妨先learn to chill?
落日飛車為何能在眾多年輕人中掀起一股浪潮,在迷幻中給人帶來美與愉悅的感受?本次推送就以這支可愛的樂隊改編的《我是一隻魚》為例稍作討論,歡迎大家留言指教。
1940年代盛行的爵士樂反映出人們在二戰結束後的擁抱和平的喜悅及對多元未來的期盼;50至60年代,理想的未來並未如期而至,人們則用搖滾樂來傾訴自己強烈的反思與渴望;70到80年代的Disco、Funk誕生於全球經濟快速發展,霓虹燈閃爍中折射紙醉金迷的繁榮;時至今日,告別90年代再跨過千禧年,人們從熱鬧的舞曲中走出來,迎來 Ballad、R&B、嘻哈、電音的新浪潮①。
「跨世紀的金鼓敲起來,跨世紀的銀號吹起來」——這是一個充滿新奇事物又惹人戀舊的時期。在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們憂慮的主體並非溫飽與戰亂,在全球化逐漸加深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背景下,我們離不開網際網路構築的虛擬社交,也離不開在面臨多種選擇的境況下對幸福與愛的追問。何為歸屬?我的未來在哪?在無奈自嘲與順其自然的生活態度幾乎成為主流的當下,「喪文化」應運而生。
但這種看似悲觀頹靡的文化潮流並非完全不含正面情緒,不如把這看作新一代獨特的步調:時代的洪流不知要把我衝向哪裡,可以走的路太多的,我需要好好考慮後再做打算。因此慢下來,接受自己對大趨勢暫時的無能為力,接受自己被寄予眾望,接受自己隨大流的舉動與內心深處某個念想略有出入……先擁抱在芸芸眾生中顯得格外不起眼的自己,稍作休息才能繼續前進。
在這樣的潮流中,落日飛車的浪漫像是忙裡偷閒的片刻自由。卸下精神上的重擔去體會平淡安恬的日常情緒,再普通不過的戀慕綺思也值得品味。魚渴水般渴望心上人的垂愛,一串泡泡是有點俗氣又真摯的表白,遊過浪花中陽光碎屑的瞬間恍恍惚惚便是就是雋永。
改編後的《我是一隻魚》呈現了另一種審美風格。98年的原版以及其所在的整張專輯《愛在太平洋》其實是一張很有音樂性的專輯,band味十足。而落日飛車的改編版則體現了樂隊一貫的迷幻搖滾味道,開頭的吉他和「落水感」十足的合成器很容易將人代入飛車營造的愜意氛圍,隨後薩克斯和緩慢推進的鼓點又賦予聽眾一種奇特的漂流體驗,由方才平靜的水面過渡到水流的湧動,如同魚在尾鰭的助力下自由穿梭。
落日飛車將情緒渲染拿捏得恰到好處,第一句最後的三個和弦的根音下行和屬七色彩,將 「可不可以不想你」裡無奈憂鬱的情緒彈進了聽眾心裡,反拍的吉他又給了原本平直的旋律線帶來一些亮點。而副歌裡合成器簡單的柱式和弦則令人驚喜的悅耳:一般的副歌處理是通過在主歌的基礎上堆積更多的配器或是更複雜的彈奏技法來達到情緒的推進,但落日飛車在這裡反而抽離了吉他,只剩鼓(包括小打)、貝司和合成器,運用一種很規整的彈奏技法,砌成奇特的層次,甚至有些「躡手躡腳」的可愛。
通篇來看,落日飛車在這首歌裡掛留和弦、大七和弦和屬七和弦的運用,恰好比一般的流行樂多了些許變化,又沒有脫離大眾的主流音樂審美範圍,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音樂理性與感性的有機統一。並且在音色的選擇上,落日飛車可以說是又潮又復古,通常有著比較大的混響,帶著迷幻電子的調調,這份安逸的曲風或許也浸染了樂隊故鄉潮溼柔軟的南方暖風,讓人在品味音樂的同時舒緩心情,緩解壓力。
在為繁忙學業和宅居在家的生活感到疲憊時,不妨稍稍在落日飛車的專屬浪漫中小憩片刻。相信一定能與奶茶久別重逢,相信來年仍會盛放的櫻花,相信人類的愛和羈絆就是奇蹟本身。在承擔起未來的重量之前,我們要先安撫好這顆牽掛太多的心臟。
囿於篇幅,今天就聊到這兒啦。
祝落日飛車樂隊越來越好、多來北京巡演!
在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你有任何關於本文章的想法,或有什麼喜歡的音樂人想和愛樂聊一聊的、給愛樂安利的,都歡迎給我們留言哦!
最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心儀已久的數字專輯呢?或者就想試試能不能當一次「錦鯉」呢?這次,我們抽取一位朋友贈送50元紅包(開獎時間:2020年4月17日晚21:30),用一點小小的心意,請你聽歌,讓你成為「錦鯉」!
· 轉發本條推送至朋友圈
· 本文章評論區下點讚數量第一
①參考自220AD《為什麼碧梨是歐美音樂00後第一人》
②參考自鄒小櫻
③落日飛車樂隊專輯封面圖片來源於網易雲音樂
④落日飛車樂隊演出現場照片及其他插圖來源於網絡
文案 | 周嶽曈 鄧南喬
排版 | 陳可心 鄧南喬 王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