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明記得當我讀到這段話時心中一緊,接踵而至的五味雜陳,就像我自己失去了所愛一樣的心痛。
這是書中的主角Vic,他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苦,太多的矛盾和折磨。他被政治的高壓、沒有言論自由折磨;他被自己對母親一生的愧疚折磨;他被自己不夠勇敢不夠正義的良心折磨;他被自己敏感而脆弱的內心折磨;更讓他折磨的是他發現自己居然愛上了鄰居(也是朋友)的老婆,他要如何面對多年陪伴自己受苦的太太?
這看似狗血的劇情,卻被格羅斯曼寫得如此真實,讓人動情。在這樣一個歷史的大背景下,我本以為是痛苦和挫折促成了他們的愛情,就連Vic自己也曾這麼認為,然而作者又否定了我的猜測,他寫道「但當他功成名就了,希望看到Mar的心情卻沒有減弱」。她是唯一可以理解他的人,他們內心都藐視榮華和權勢,他們都嚮往自由。他受的一切折磨在愛情面前都不重要了,他覺得只要有她在,他什麼都可以不要,只要有她,他可以永遠幸福。
格羅斯曼是不是在表達愛情可以替代一切,超越所有呢?.沒有人知道答案,他們有沒有在一起呢?還是永遠沒有再見面?《生活與命運》中的愛情都沒有結局,就像沒有人知道「生活」與「命運」究竟是怎樣,究竟會在哪裡。而作者筆下的愛情,即使在戰爭、死亡、強權的重負下,看來如此的痛苦、糾結,但本質又讓人覺得是那麼的美好。
6-1號樓裡的三角戀
比如在書中著名的6-1號樓中,據守著一小隊勇敢的戰士,因為是前線中的前線,已經看淡生死的他們卻成為了書中最有生命活力的一群人。突然有一天這裡來了一位話報員姑娘Ca,她的到來撩動了這些年輕小夥子們的心。大家開始不斷地開她玩笑,叫她「樓長夫人」,每個人都認定她喜歡的是6-1號樓的老大G,一個聰明、勇敢、敢作敢當的男子漢,格列科夫也從不掩飾對卡佳的「心意」。只有卡佳自己心裡知道,她喜歡的是那個讀詩的小夥子S。S與Ca偷偷的相愛了,他們相擁著在地下室睡著了,G發現了他們。
第二天黎明時分,他們手挽手被叫到樓長面前,S用仇恨的目光望著這個要拆散他們的長官,G命令S要派去團部離開這裡,然而下一秒,這鐵漢柔情便流露出來,G逞強而又憂傷的望著他們,說讓他把話報員同志也送回團部,連調派信也寫好了。送走他們不久,6-1號樓便失守了,這些戰士也永遠消失在戰爭的硝煙中。誰也不知道S和Ca後來怎麼樣……
德國軍官的禁忌之戀
再比如一段禁忌之戀,一個德國中尉與一個蘇聯女子的愛。中尉巴赫曾因傷被送進軍醫院,他在史達林格勒的情人季娜居然摸黑走了很遠的路來找他,要知道即使一個德國女子也未必敢來。但他在大家的嘲笑聲中拒絕了見面。當德國戰敗後故事再回到他們,這整段都非常精彩,短短一千字述盡了他們內心的波折和掙扎。以下直接引用原文:
這會兒他們在一塊兒躺著,沒有說話。他的一生——朋友、書籍、他和瑪利亞的戀愛、他的童年、他出生的城市裡的一切、他上的中學和大學、轟轟隆隆地遠徵俄羅斯,這一切都已失去意義.這一切成為一條道路,通向這張用烤糊的木板拼成的床板.他一想到他可能失去這個女子,就覺得十分害怕。
他找到了她,他上她這兒來了,在德國、在歐洲發生的一切,都是為了他能遇到她……以前他不懂得這一點,他常常把她忘了,他覺得她可愛,正因為他和她的關係絲毫沒有什麼認真的成分。現在除了她,在這世界上什麼都沒有了,一切都沉沒在雪裡……只有這張很美的臉、這微微向上翻的鼻孔、奇怪的眼睛和這使人著魔的、孩子般的可憐而又慵懶的神情。她在十月間在戰地醫院裡找到了他,步行去看他,可是他不願意見她,沒有出來和她見面。
她看到他沒有喝醉。他跪下來,吻起她的手,又吻起她的腳,然後抬起頭來,把額頭和臉頰貼到她的膝蓋上,他很快、很急切地說起話來,可是她不懂他的話,他也知道她不懂他的話,因為她只懂保衛史達林格勒的士兵說的那種可怕的話。
他知道,這場戰爭使他遇到這個女子,現在這場戰爭就要使她和他分手,使他們永遠分開。他跪著,摟住她的腿,看著她的眼睛,她聽著他說得很快的話,很想明白、很想猜出他說的是什麼,他是怎麼一回事兒。
她從來沒見過德國人的臉上有這樣的表情,她原來以為,只有俄羅斯人才會有這樣痛苦、這樣懇求、這樣可愛、這樣失魂喪魄的眼神。
他在對她說,他在這地下室裡,吻著她的腳,第一次不是從別人的話裡,而是憑自己的心靈懂得了愛情。他覺得她比他過去的一切都可貴,比母親、比德國、比他今後將和瑪利亞過的生活更可貴……他愛上了她。國家築起的高牆、民族仇恨、重炮的彈幕射擊都算不了什麼,都抵不過愛情的力量……
他感謝命運,是命運讓他在死亡的前夕懂得了這一點。
她不懂他的話,只懂得德國人常說的一些要東西和罵人的話。
但是她猜到他是怎麼一回事兒,她看出他的慌亂神情。這個德國軍官的飢餓而輕浮的戀人帶著寬容而愛憐的心情看出他的軟弱。她明白,命運就要使他們分手了,她比他要平靜些。這會兒她看著他的絕望神情,感覺到她和這個人的關係正在變為感情,這感情的強烈與深厚使她十分吃驚。這是她在他的聲音中聽出來,在他的狂吻中感覺出來,在他的眼睛裡看出來的。
她帶著沉思的神情撫摩著巴赫的頭髮。在她的機靈的頭腦裡卻出現了一種擔心的想法:這股模模糊糊的力量可別把她抓住,把她捆起來,把她害死……她的心緊張地跳著,跳著,她不想聽那狡猾的、使她覺得有危險、使她害怕的聲音了。
——《生活與命運》第三部三十九節結尾
前夫與未婚夫
還有讓人最看不懂的葉妮婭的愛,她的未婚夫和前任,一個在戰爭前線獲得了輝煌的勝利,一個在安全後方被思想警察逮捕入獄備受折磨,而兩個人都深愛著她。她究竟愛誰呢?也許連她自己也不知道。但她終究選擇了她被困入獄的丈夫,放棄了一個可以給她美好未來的愛人。是同情憐憫?還是蘇聯女人體內就流淌著選擇苦難的血液?一個百般折磨後收到愛人包裹時的希望(前夫),和一個勝利慶祝之時撕毀分手信的絕望(未婚夫),究竟哪個更讓人同情呢?
愛、愛、愛,說不清也道不明。書中描述了太多種的感情,愛情、親情、以及陌生人之間甚或是敵人之間所產生的那讓人動容的感情,哪怕是人性中的一絲絲的同情,都說明「愛」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意義,人總歸是因為情感才稱之為真正的人!正如格羅斯曼所說的:
「他們悲慘的、永恆的、人性的勝利正在於此,他們以此戰勝這世界上過去和將來的,已經來臨和即將逝去的,宏偉而非人的一切」。
一千零一夜·夜讀計劃
由[看理想]微信發起、共讀[一千零一夜]中的讀本計劃,每月選取三本書共讀,每周不定期分享讀者們的讀書筆記或書評、讀後感,每月每本書將選取1-3名「夜讀者」,贈送理想國圖書。
點擊回顧前2期
《楊牧詩選》:海風吹打他們尋覓的眼 | 夜讀
《生活與命運》:唯有太息,終不能言 | 夜讀
本月書目
《生活與命運》《被淹沒與被拯救的》《楊牧詩選》
投稿地址:zhdy@imaginist.com.cn
如果你正在看[一千零一夜]提到的其他作者和書,也歡迎分享
長按-掃描二維碼
可購買瓦西裡·格羅斯曼《生活與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