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2》(電影劇照/圖)
電影《無間道2》開場沒多久,香港黑幫幾個頭頭圍坐在一起打邊爐。
在電影裡那天是14號——黑社會大Boss向各個堂口扛霸子「收數」的日子。不過,社團話事人倪坤剛剛被人暗殺掉了,他兒子倪永孝,也就是影片中屌炸天的吳鎮宇倉促接班,還沒來得及展露出縱橫捭闔的「坐館」能耐,於是乎,下邊管事的高級幹部們伺機反水。那天晚上,哥幾個吃著火鍋,聊著天,你一言我一語,攛掇著不再給倪家「交數」。
小圓桌上盤盤碟碟,啤酒瓶子兀自戳在邊邊上,火焰在鏡頭中旋轉、跳躍,炊煙裹挾水汽嫋嫋升騰。幾個大佬眼神迷離,眸子裡透露兇光,寥寥幾句臺詞,不安、緊張、躁動的情緒呼之欲出,他們相互慫恿、壯著膽,卻又各懷鬼胎,刀光劍影,潛流暗湧。
吃火鍋這幕戲成為《無間道2》乃至整個香港影史最耐人尋味的高光時刻之一。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點解黑社會甘中意打邊爐?香港專欄作家馬家輝,曾就這個問題專門撥電話請教過道上的兄弟。經過一番考證,馬老師總結認為,「一是因為吃火鍋不用等,隨來隨點隨吃,什麼時候都可以加入。加個人添雙筷,多點一碟肥牛肉便可繼續無限時地吃下去,非常適合黑社會的工作需求。」
就在風雲突變的間隙,另外一位大哥曾志偉匆匆忙忙趕來,拖了一把椅子,抄副碗筷便加入飯局。別看人家上班不用打卡,但是白領回家休息的時候,黑社會仍在做事,而且沒有節假日,主要是還食無定時。這年頭搵食艱難,你知道古惑仔有多努力嗎!
與其他四位同事立場大相逕庭,曾志偉對倪家忠心耿耿,是絕對不會揭竿而起的。他的加入,使得本就緊繃的局勢更為微妙,變數叢生。
有人認為火鍋是最為「民主」的吃食。大傢伙不分主次,從同一口鍋裡撈吃的,唾液交融,各取所需。在坐的五個分舵舵主實力相當,地位均等。兒自始至終,吳鎮宇都沒在現場露面,只是通過大哥大與火鍋宴上的幾位角兒交鋒較勁,討價還價。「大佬坐陣,門徒往返,每個人都在這裡找到屬於他的一份溫暖」,火鍋店形成了一個遮蔽權利競逐的空間場域。至少表面上看,吃火鍋是一種溫馨、和諧的社交方式。
至少表面上看,吃火鍋是一種溫馨、和諧的社交方式。(新華社/圖)
然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食客們在性格、地位、智識上的差異千溝萬壑,就像咳嗽、貧窮以及「中年男子」的小腹那樣,遮是遮不住的!火鍋桌上沒有明爭,卻有暗鬥。
歪國人平時吃飯喜歡用長方形餐桌,主次分明,而且一人一個小碟子,分餐而食。火鍋是共餐制的極致,而且往往屬於半成品,需要協作、分工,一起勞動。流淌著前工業文明的深沉基因。
群體關係中的行家裡手一般在上菜處落座,先涮羊肉卷,再下牛肉丸,土豆粉、蓮藕、海帶絲、鴨血次第跟進,杯盤碟盞遊刃於股掌,節奏順序紛繁有至。一頓張羅調製出的不僅僅只是一萬個周全妥帖,更有著不容置喙的絕對話語權。
更多時候,在次序平等的宴席上落定,腦袋立馬放鬆不少,不假思索的從從湯裡撈出一片牛肚,機械般的往嘴裡送,一個聲音高叫起來:「還沒熟。太誇張了吧!」
坦白講,掌握火鍋桌上熟不熟終極評判權的人是最裝逼的。
有些情形往往還只歸因於強勢方的性格使然,不少則流露出權勢不對等的傲慢。「這是權力交換的地方,亦是利益瓜分的空間。」火鍋上永遠奉行這樣的政治哲學。
從這個角度看,世界上最民主的菜不是火鍋,而是東北亂燉。東北亂燉有點接近於湯水稍微多了一丟丟的乾鍋,然而這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亂燉的吃法,管它什麼葷的素的,青的紫的,提前下鍋,一起下鍋。小雞、蘑菇、粉條一股腦往大口鍋裡塞的滿滿當當,小火慢烹,咕嘟咕嘟給一勺燴嘍。哪管什麼三七二十一,吹著牛,嘮著嗑,談笑間杯盤狼籍。
順便說一句,同樣是「吃大鍋菜」,火鍋被吃貨標榜為華夏美食的標杆,亂燉卻成了老工業基地吃東西不講究的明證。你們這幫愚蠢的地球人呀,偏見為何如此沒頭腦、無釐頭,如此根深蒂固。
PS:《無間道2》當中大佬們圍爐夜話的火鍋看上去像是潮汕牛肉丸火鍋。坦白講,大吃省美食裡邊鮮有敗筆,唯獨潮汕牛肉丸火鍋當中的粿條太難吃了(其它都還是灰常灰常好吃的),實在是太難吃了,比桂林米粉還難吃。簡直是潮汕美食的阿克琉斯之踵。
PPS:《無間道2》取景的那爿食肆貌似叫鴻福海鮮四季火鍋店,隱匿在土瓜灣的窮街陋巷。現在依舊開門迎客。
點擊藍字標題,即可閱讀「南周知道」的相關文章:
1、《我們做了一份「最難喝飲料」的測評報告》
2、《我們又做了一份辣條測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