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18公路地標系列:自駕雅安!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大熊貓的家園

2020-12-23 武漢旅遊

從成都出發,沿成雅高速一路向西,差不多150公裡左右,就到了有著「天府之肺」之稱的雅安。以大相嶺、二郎山為分水嶺,青衣江、大渡河一北一南,孕育出了煙雨迷濛、山河交錯、空氣潤澤的雅安城。

雅安市全景圖

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

在城市的家族中,有這樣一種類型:這些城市在並不遙遠的過去,曾經因為得地利之便而輝煌一時,從而有著深厚的歷史遺產;等到今天地利的優勢不再,它便慢慢地化蛹為蝶,以另一種閒散的表情展露芳容。雅安,正是其中的代表。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相傳兩千多年前,「茶祖」吳理真在雅安蒙頂山種下第一棵茶樹,使得這裡成為有文字記載以上來最早人工種植茶的地方,是茶文化的發源地。雅安出產之茶,北上京城,成為歷時千年的皇家貢茶;西入青藏,成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備飲品。

蒙頂山茶園

史料記載,清代每年輸入西藏的荼80%以上來自四川,其中主要為雅州所產邊荼。為了傳遞茶葉,自唐代以來,一條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的「茶馬古道」就這麼誕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茶馬交易雖然是唐宋以後的事,但早在漢代,蜀地的商人們就開始用茶葉等本地的特產與大渡河之外「犛牛夷」的邛、筰等部落交換物品,踏出了一條進行商貿的道路,稱為「犛牛道」

唐宋以後,茶馬交易紅紅火火,來往商人熙熙攘攘,進出貨物絡繹不絕,使原來的犛牛古道變成了蜿蜒於西部高山大川、峰嶺峽谷之間,形成了一條盤桓於中國歷史長河中,裡程最長、路途最險的「川藏茶馬古道」。雅安,便是川藏茶馬古道的起點。

收茶葉的馬幫

在那個時期,由於路途艱險,貨物需要由人力運輸。於是產生了一種特別的工作崗位——背夫。從雅安到康定的茶葉,全部由背夫一步一個腳印背運到達,多的足足要背兩三百斤。有的婦女、小孩甚至也加入了背夫的行列,他們以接力棒的形式,從雅安出發,向西經康定、昌都至拉薩,再由拉薩向西通到境外的不丹、尼泊爾、印度,全長近4000公裡。

雅安西康大橋出口外,有一組古樸的群雕銅像:背著茶包的背夫,扛著茶包的馬隊,其中有兩位男孩也跟在媽媽後面負重前行。孩子們目光堅定,憧憬遠方,沿著崎嶇的山路向前跋涉……這組群雕,就名為「茶馬古道雕塑群」。

時至今日,雅安通往嘉定的古鹽道交會處,仍是漢、藏、彝三個民族的結合部,綿延千裡的川藏茶馬古道穿越古今,連接東西,成為了漢藏等民族兄弟情誼的紐帶和橋梁。

遍地都有大熊貓

雅安是一座被山水滋潤的城,充沛的雨水、遼闊的森林、宜人的氣候,滋養著這裡種類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它猶如四川天府之地的綠色之肺,營造著世代棲居在這裡的人們的山水之鄉,他們紮根於此,生活於斯,守護著這片北緯30度上的生態家園。

1869年的春天,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就是在四川寶興發現了大熊貓,從此,大熊貓才走進人類視線,圈粉了整個世界。

1949年以後,大熊貓肩負著「和平友好使者」的身份,作為「國禮」被送出國門。從20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早期,我國先後送出去24隻「國禮」大熊貓,其中,有18隻來自同一個地方,那就是熊貓家園——四川雅安。

中國贈送美國的大熊貓」玲玲」和「興興

據2018年大熊貓數據顯示,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生存著大熊貓野生種群1864隻,而雅安境內野生大熊貓的數量就達到了340隻,且在八個縣區均有分布,可以說是遍地都有大熊貓了。

攝影:孟水明圖片描述

而從上世紀末開始,由於大熊貓已經成為了瀕危物種,我國便將大熊貓僅僅作為「研究性租借」的對象,借給指定的國家進行研究與保護。但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幸運地被選中,申請大熊貓的過程堪比申奧!比如荷蘭足足申請了15年,歷經前後三任首相以及動物園方面的不懈努力,才終於爭取到了機會,迎來了心心念念的熊貓寶寶~

荷蘭當地隨處可見的熊貓元素

作為國寶,大熊貓享受的待遇那也必須是槓槓滴。當年大熊貓「寶寶」運抵西德時,受到了紅地毯的接待;「蘭蘭」和「康康」的座機一進入日本領空,就有一個戰鬥機編隊護航;在英國的「滾滾」住的是25萬英鎊打造的套間,吃的是特供有機食品;在加拿大的「大毛」、「二順」住在多倫多動物園耗資近800萬加元建造的「豪宅」內,食用的竹子均從美國孟菲斯每周三次空運至多倫多,以確保竹子充足、新鮮,還為大熊貓配備了包括獸醫學、內分泌學等學科在內的專家團隊……

法國迎接大熊貓專機

當然,可愛的大熊貓也給當地動物園帶去了相當可觀的流量,比如熊貓到來法國當年,博瓦爾動物園遊客人數增長60%,超過了100萬人次。不僅如此,動物園每年要進十個貨櫃的中國製造的毛絨玩具。兩隻熊貓幾乎是單靠自身就製造了一種經濟模式。

1961年,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立,其會徽草圖,就是來自中國的大熊貓「姬姬」。

世界自然基金會會徽

近年來,針對大熊貓放歸自然,雅安也同樣走在前面。2013年,四川慄子坪自然保護區建成首個大熊貓放歸自然基地;2017年,泥巴山大熊貓走廊帶的大相嶺建立熊貓放歸基地,開展圈養大熊貓野化放歸研究、大熊貓和伴生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科學研究,探索大熊貓保護科學研究新模式。大熊貓在雅安被發現,又從雅安回歸,誰能說,這不是一種緣分呢?

雅安三絕

在地理位置上講,雅安處於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從文化方面來看,雅安則是漢民族文化向少數民族文化過渡的地帶。兩個過渡地帶,造就了雅安與眾不同的「差異美」。《中國國家地理》在「上帝為什麼造四川」專輯中,把雅安列為蜀中4個個性城市之一。而當一座城市不再以繁忙的遍地重鎮形象來彰顯它的業績時,生活便回到了平淡與安詳之中。

牛背山日照金山。攝影:孟水明

綿密的雨

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邊緣的雅安,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素有「天漏」之稱。雅安雨多,可追溯到遠古。自古以來,雅安便有「華西雨屏」、「雅州天漏」之稱。隋時立雅州,那時雅州便「多雨,天無有三日之晴」之說。

但雅安的雨,更多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好雨」。春季,滋生萬物;夏季,消除暑氣;秋季,洗去塵土,顯出天高雲淡,層林盡染,給人以「雅」的感受,因此被稱為「雅雨」。並且雅雨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沐浴雅雨能使人疲憊的身心豁然振奮,利於延年益壽。據史料記載,在唐朝和清朝,都曾出現過九世同堂的長壽家族。在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向碧峰峽長壽山"九世同堂」的陳氏家族頒賜了「華夏第一家」的金匾。

雨中蒙頂山。攝影:塗斐

細膩的雅魚

相傳雅魚乃女媧補天時從其身上遺落的寶劍入水所化,所以雅魚天堂骨形似寶劍。又傳雅魚頭骨暗藏一柄「寶劍」,為戰國時蘇秦離間諸國後,車裂身亡,其佩劍滑落江中,為雅魚收藏,以至於成為日後獎賞雅魚的「防偽標記」:有劍則真,無劍則假。

傳說真假不可辨,但雅魚肉質鮮嫩卻一點不假。生長在周公河、青衣江中的雅魚以鮮活的水生物為食,體形秀美修長,鱗鰭細亮鮮豔,肉質緊密細嫩,口感爽滑,營養豐富。以滎經砂鍋燉之,湯鮮、魚嫩、味美,久吃不膩。清代雅安舉人李景福將雅魚進貢入京,慈禧食後贊其曰「龍鳳肉難與之媲美」。

砂鍋雅魚

溫柔的雅女

川蜀出美女,但雅安女子的美自有她的獨特之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雅安藏漢雜居,雅安的女子便融合了藏漢兩族的特徵,容貌比藏族女子柔和而又比漢族女子多了幾分立體感。

「雅女」有雅雨的靈氣,雅茶的平和,就像是那些在雅雨中飄動的花傘的主人,或許沒有蓉城女子那種我是美女我怕誰的驕傲,也不同於山城妹子的火辣和柔情,她們就像碧峰峽中一潭清澈透明的泉水,有一種無言的溫情和恬靜。

「雅女園」,據傳此地為古雅女待閣出嫁之所。

純粹而迷人,溫柔又獨立,這裡是西南蜀地最溫柔的地方,上有牛背雲海,下有茶馬古道,既有次第交錯的仁義鄉梯田,也有層疊變幻的茶園風光,綿密的「雅雨」滋潤出秀美靈動的「雅女」,女媧補天的動人故事世代流傳。

這裡,就是雅安。

相關焦點

  • 雅安原創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驚豔北京國家大劇院
    四川在線記者 文莎喝茶舞、背夫舞、熬茶舞、洗腳舞,身著粗布衣衫的舞者們隨著音樂和劇情舞動身姿……12月26日晚,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川藏茶馬古道,連接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傳奇天路,東起於四川雅安蒙頂山,經瀘定、康定、巴塘、昌都到西藏拉薩再至不丹、尼泊爾、印度。因為道路崎嶇,全部由人力運輸,一種艱辛的職業在古道上應運而生——背夫。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背夫們在峭壁上一步步「背」出了這條川藏兩地的血脈交融之道。
  • 致敬「背夫」精神 秀色直播探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
    來源:時刻頭條12月31日,秀色直播走進國家大劇院,進行了歌劇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的彩排探班直播。該系列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指導、光明網主辦、思享無限獨家支持,旗下秀色直播將全程直播該系列活動。
  • 思享無限直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 「背夫」精神感動觀眾
    思享無限直播民族舞劇《川藏·茶馬古道》 「背夫」精神感動觀眾 2021年01月06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川藏·茶馬古道》是一部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中共雅安市委宣傳部、雅安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原創民族舞劇。
  • 用雙腳丈量茶馬古道-北緯網(雅安新聞網)
    這裡,是從雅安出發、經滎經過來的「大路茶」古道所在地,舊稱犛牛道。大相嶺,就是現在說的泥巴山。     背夫是靠下力氣吃飯的人,地位也低,被人稱作「背子」或「背二哥」。他們一般先去雅安的孚和、永昌等茶莊領茶包。茶包是用篾條包裝的,16斤一包。力氣大的背十五六包,重約300斤。     生活無依無靠的女人和娃娃,也去背茶。
  • 【方志四川 紀實】熊蕊 高曉軍 ‖ 穿越千年,「天路」再一次從雅安...
    這一時期進行商貿交換的道路古稱「犛(旄牛道)」,它是歷史上最早的「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我國古代川、滇、藏地區的一條交通要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它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 茶馬古道的線路主要分為兩條,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 講好雅安雨城故事 封面新聞雨城頻道今日上線
    相傳女媧在此鍊石補天,大禹在此開山治水,「蔡蒙旅平」永載史冊,綿延千裡的川藏茶馬古道從這裡啟程。26年前,中國第一張都市報——《華西都市報》創刊,開創了中國的都市報時代。《華西都市報》與雅安雨城區相守相知,見證著雨城區的每一次蝶變。
  • 又是一個親切的名字——茶馬古道
    不知道多少朋友和我一樣,以為茶馬古道就是一條路,都拖出去,槍斃五分鐘。茶馬古道是我國內地和邊疆地區進行貿易所形成的交通路線,但首先茶馬古道並不只是一條,而是一個龐大的交通網絡,貿易的主要貨物倒是茶和馬。
  • 《第186期》茶馬古道的影像呈現與文化意義
    一、《茶馬古道》中「茶馬古道」的自然與人文《茶馬古道》是由韓國KBS電視臺和日本放送協會NHK電視臺聯合拍攝的,六集高清系列紀錄片既單獨成章,又互為聯繫,展現了世界最古老商路的文化變遷和沿途的民俗風貌以獨特的視角、詳實的內容,縱貫深入這條橫越橫斷山脈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古老道路,用鏡頭講述了古道上頑強生存的山地族群和他們鮮為人知的生活方式
  • 《藏茶傳奇》在雅安拍攝
    雅安藏茶,作為文成公主隨嫁禮品傳入西藏後,很快成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備飲品。為了運送茶葉,自唐代以來,從四川到西藏拉薩,便有了這一條歷史上形成最早、裡程最長、路途最險的茶馬古道。雅安藏茶和茶馬古道,吸引著眾多文化愛者和影視劇導演們的目光。近期,電視劇《藏茶傳奇》將在我市多地取景。
  • ...發現「智慧之眼」:在探尋又一條茶馬古道中感知中國與尼泊爾情緣
    在「滇藏新茶路」開闢之前,馬幫馭負的茶葉終年行走於茶馬古道之上。這條古道途經大理、麗江、迪慶後進入西藏。20世紀初,隨著汽車、火車、海運的發展,「滇藏新茶路」逐漸代替傳統的滇藏茶馬古道。直到滇藏公路、川藏公路通車後,這條線路也便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這條新茶路不僅是滇藏茶葉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也見證著中國和尼泊爾的交往交流。它不應就此被世人遺忘。」
  • 貢茶入京起點在普洱,茶馬古道帶你走進馬幫文化,穿越千年時光
    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而位於普洱的這段茶馬古道,是當年貢茶入京的起點,也是迄今保存最完整、裡程最長、文化最厚重、沿路生態最好的一段,如今她作為景區向公眾開放,不收取大門票,遊覽起來可以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選擇項目,更加靈活。
  • 踏訪茶馬古道:探尋往來滇藏間的馬幫精神
    圖為滇藏茶馬古道上的馬幫要跨越的雪域高原。繆超 攝   滇藏公路是一條從雲貴高原由南向北爬升至青藏高原的蜿蜒「天路」。在它成為寬闊的公路之前,僅僅是古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的「毛細血管」之一。近日,記者沿著滇藏公路雲南香格裡拉段,尋找滇藏茶馬古道舊時記憶,探尋消失半個世紀的馬幫精神。   驅車從麗江跨越金沙江大橋,半個小時抵達香格裡拉小中甸。在車水馬龍的滇藏公路旁,坐落著雲南肯公聰奔茶馬古道文化博物館。該博物館由茶馬古道馬鍋頭(馬幫首領)後人江楚春評、拉茸達清倆兄弟花費十多年時間建立。
  • 留住這一條「紅繩」——透視茶馬古道的保護與開發
    「抗戰時期,茶馬古道是唯一向國內運輸生活物資的國際陸路運輸線,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中國茶馬古道研究中心理事蔣文中說。「茶馬古道像一條吉祥的紅繩,將大西南眾多少數民族連接到了一起。」雲南納西族學者楊福泉如是感慨。  而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個古鎮,仿佛是系在「紅繩」上的珍珠。
  • 3800公裡茶馬古道的源頭,貢茶入京的起點,雲南這個小鎮你知道嗎?
    千百年來,茶馬古道猶如一條中華文化的血脈,橫跨數千裡,而其中的一些重要驛站與集散地,逐漸發展並形成了今天的多個中小城市。儘管在現代化的交通運輸中,馬幫早已經成為一個遠去的背影,但那如詩如畫般悲壯艱辛的歷史,依然讓我們心動不已。
  • 紀錄片丨《茶馬古道》合集
    茶馬古道,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旅遊絕品線路
  • 一起來認識這座寶藏城市,雅安
    ,更是全球最大的熊貓基地,現有野生大熊貓數量就高達300多隻,真·國寶珍稀地。 ◎川藏鐵路雅安—林芝正式開工
  • 「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活動在昆舉行發布儀式
    「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活動在昆舉行發布儀式 伍平 攝雲南網訊(記者 伍平 侯婷婷)5月21日,「5·21國際茶日」華西航空旅遊學校師生同飲一杯中國茶暨「重走中尼茶馬古道」活動發布儀式在昆明市官渡區華西航空旅遊學校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