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講述觀點之前,先講個笑話。
于謙於老師在後臺準備演出,一回頭發現自己的煙被誰拿走了。他一想,一準是哪個窮孩子跟他開玩笑,就發了條微博——「我不說,不代表不知道。」一會兒,他媳婦給他回覆:「對不起!」
玩笑只是個玩笑嗎?不盡然。
有人說,很多人很多事本來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何必分的太真?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明明知道了真相,卻願意揣著明白裝糊塗。或許,做人難得能做到糊塗。
為什麼非要裝糊塗呢?這裡涉及到一個很高深的學問——人與人之間的絕對信任。我們總會相信,我們信任的人不會騙之間,不論發生什麼事情,對方都會對我們坦誠。所以,我們在裝糊塗時,其實是在給對方一個解釋的機會。
那麼,這個解釋的機會真的很重要嗎?我很確定地說,重要。我絕對信任你,不論發生了什麼,你不跟我說,我絕不會問。但久而久之,從來不解釋的這種行為,將打破原有的信任生態。當你的信任額度完全透支,就會變成我不再信任你,不論發生了什麼,你跟我說,我絕不相信(當然,你不跟我說,我也絕不會問)。
老祖宗教育我們要愛人助人,要與人坦誠相待。但老祖宗也不斷告誡我們,人心隔肚皮,不要完全掏出真心給別人看。所以,「我不說,不代表我不知道」這種做法,確實是傳統文化中相互對立的「毒瘤」。這是老祖宗的人性掙扎,也是我們難以跨越的心理障礙。因為,我們都曾因為絕對信任,被人傷害得透透徹徹。
倘若我們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那這個世界,一定會變成伊甸園嗎?原諒我直言,這種假設即使成立,世界也不見得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美好。即使我不說,也不代表你不知道。
這就是我們之間的信任。
手指一按,即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