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消息:影視產業觀察線下沙龍第七場來啦!喜歡韓綜的你絕對不能錯過!
時隔一年四個月,打造了《無限挑戰》的金泰浩PD攜著兩檔新綜藝回歸,包圓了MBC周六-周日傍晚時段的黃金檔。
節目播出一月有餘,是時候來聊一聊這兩檔綜藝了。
《閒著幹嘛呢》沒有固定的節目模式,節目固定成員也僅有劉在石一人。就目前來看,節目最大的關鍵詞莫過於「接力」,從攝像機接力漂流再到音樂片段的接力創作等等,僅播出不到十期的節目,已經衍生出了四個主題,也終於逐漸找到了最有效的接力創作路徑。
而《一起眾籌》,則是在觀察類節目的框架下,由明星發起眾籌項目並鼓勵觀眾參與。目前節目推出了三個主題,分別是「國旗盒子的設計和販賣」、「小規模聚會」、「有聲書計劃」。
在筆者看來,在節目形式上,兩檔節目各不相同,但是卻暗含著一個共同點——
兩檔節目都把綜藝玩成了「眾藝」,強調不同的人參與其中,不加修飾,展現出每個人特有的個性和能力。而一向引導節目流程的製作組則最大程度地隱身,不加幹涉,只在節目最初的設定以及後期的剪輯上完成必要的工作。
觀眾不再單純以「觀看者/被娛樂者」的身份出現,而是以「參與者」的身份成為節目的一部分,「眾人之藝」也就成為了可能。
說實話,很難向沒看過《閒著幹嘛呢》的人安利這檔節目。
因為節目本身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可言,截至筆者寫稿時播出的六期節目裡,就已經進行了四個主題,分別是「接力攝像機」、「曹的公寓」、「大韓民國直播」、「天才鼓手劉」。
「接力攝像機」展現的是以劉在石為起始,不定時長、不定對象地將攝像機進行傳遞的過程,無論是拍攝對象、呈現內容、拍攝風格都完全不同,整期節目就像是明星Vlog的集合。節目主要的看點是從各種人脈發展而來的未知拍攝對象。
接下來是「曹的公寓」。曾經參與過「接力攝像機」的明星們齊聚在明星曹世鎬的家中,像看電視一樣地觀看、吐槽別人的視頻。這個階段裡,節目沿襲了近年來韓綜的觀察綜藝的形式,總的來說也沒有太多的新意。
隨著接力攝像機的增多(兩臺到四臺),劉在石一行人決定在客廳裡開展多機位的演播室遊戲秀,連遊戲項目和問答題目都是自助的,與設計更為精良的演播室綜藝相比,自然還是差點火候。
接著,是「大韓民國直播」。幾位明星化身為主持人,拿著攝像機、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與一路上的人見面,短暫地進入他們的生活中,了解他們的日常。這部分通過大量的混剪,構造出了「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的氛圍,無論是趕早班車上班的年輕人、穿梭在鄉間的郵遞員、在人生暮年還學習認字的老人、時刻箭在弦上的消防員們,在平凡生活中的努力的樣子給觀眾帶來了不少感動。
如果只是多臺攝像機的無限傳遞,就節目創意而言是新鮮的,但在內容呈現上也不外乎都是觀眾習以為常的部分,包括筆者在內的觀眾不禁要打個問號——《閒著幹嘛呢》到底是要幹嘛呢?
直到「天才鼓手劉」的主題,《閒著幹嘛呢》「接力」的概念才得到了新的升級表達,節目的出演者也從「分享」進入到了「創造」的階段。
金泰浩PD把劉在石騙到了架子鼓的課堂上,經過三小時的學習,劉在石打出了一段幾分鐘的、磕磕碰碰的鼓點。金泰浩PD把這段鼓點包裝成了「打鼓天才」的作品,分別傳遞給了兩位音樂人。在節目中,鼓點經過音樂人的包裝,再接著傳遞給另外的音樂人,原來簡單的鼓點逐漸發展成為兩首風格不同的歌曲。
所謂的「眾藝」,真的不僅僅是節目中專業的音樂人在貢獻才藝這麼簡單,而是調動起了觀眾的行動力。隨著節目的播出,Youtube上不少用戶都上傳了自己以劉在石的鼓點進行的創作視頻。
總的來說,《閒著幹嘛呢》給人的感覺是漸入佳境的。一開始,劉在石希望能夠做出「有趣的、能讓自己嗨起來」的內容,「哪怕只有10%的新鮮感也可以」,製作組也希望節目能夠有「實驗性」,將節目主題化,每個主題都富有生命力且各不相同。由此,「發掘新的人物」成為了雙方的共識,即使有不可避免的失誤,也希望能做出有意義的嘗試。
如今看來,《閒著幹嘛呢》雖然還沒有大獲成功,但是也正朝著可喜的方向發展著。而其以「眾籌」的方式來創作綜藝內容的做法,無疑是值得借鑑和深思的。
以網際網路的「眾籌」概念為基礎,《一起眾籌》是一檔由明星發起眾籌項目,號召觀眾成為參與者的節目。節目目前呈現了三個眾籌項目,分別是「國旗盒子的設計和販賣」、「小規模聚會」、「有聲書計劃」。
第一個「國旗盒子的設計和販賣」項目,主要是演員劉俊相四處奔波,了解韓國國旗的歷史,邀請設計師參與設計國旗盒子,並以盒子販賣作為節目出口,向觀眾籌措資金的一個過程。就內容而言,從不為人知的愛國鬥士的故事,到一面畫在日本國旗上的韓國太極旗的故事,更像是一期好看的愛國教育節目。
不過節目也的確戳中了韓國人的淚點,接連開啟的兩輪預售反響都不錯。
對於「眾籌」,最簡單直白無非是資金的籌措,但是在綜藝的內容呈現上,表現力終究有限。所幸的是,節目沒有止於此。隨後的兩個眾籌項目,就展現出了「眾籌」在綜藝裡的更多可能性。
搞笑藝人盧洪哲發起「小規模聚會」,一群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在一起互訴衷腸,聽起來是有些天方夜譚,但是節目有效地解決了陌生人化學反應的問題。盧洪哲親自把關參與者的審核,像一隻大手把可能產生關聯的人聚集在一起(比如演技新人配一位有經驗的演員等等),從而讓人與人之間產生源源不斷的話題。
在節目中,每個人都能夠真實表達自己、傾聽對方,這是一種強調真實的人和故事的「眾籌」形式。
演員劉仁娜帶來的項目是「有聲書計劃」,節目雖然沒有正式播出,但是從釋出的預告來看,劉仁娜打算收集那些能夠打動人心的文字,並號召大眾將其轉換成有聲書,從而給別人帶來安慰。
「眾籌」的概念也不再局限於金錢,而是每一個人的鮮活的故事以及每一份微小的、聚沙成塔的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一起眾籌》打破了出演者與觀眾之間的透明的牆,用綜藝的力量集聚「眾」人的力量,也體現了節目的社會價值。
無論是強調「即興」的多形式接力的《閒著幹嘛呢》,還是藉助眾人力量合力完成一件事的《一起眾籌》,兩檔節目雖然都頗為創新,但收視率卻不太漂亮,《閒著幹嘛呢》收視率未破5%,《一起眾籌》收視率未破4%,顯然觀眾還需要適應的時間。
但是,留給MBC的時間恐怕不多了。
自從《無限挑戰》結束後,同時段接檔的綜藝一直都沒能很好地再續《無限挑戰》的輝煌,僅《越線的傢伙們2》稍稍挽回一點頹勢。而MBC其它的王牌節目也接連遭遇重創,《我獨自生活》人氣成員下車、《全知幹預視角》又陷入了經紀人行為失當等輿論漩渦,兩檔節目的收視率大不如前。
在今年七月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發布了《2018年度廣播電視運營商收視佔有率計算結果》,該《結果》是針對韓國國內410個頻道進行的統計,計算過去一年觀眾觀看不同電視臺的時間的佔比。
數據顯示,多年來維持著第二的MBC在2018年首次被CJ ENM超越。
收視份額下滑也與電視臺收益相關聯,據相關數據顯示,MBC去年營業虧損額高達1237億韓元,是罷工了數月的2017年虧損額的兩倍左右。
此番金泰浩PD在與《無限挑戰》相同的時段帶新綜藝回歸,MBC方面也給予了厚望。MBC副社長金永熙(音)在出席MBC最大股東兼監管機構放送文化振興會理事會曾表示,「為了讓金泰浩PD的新作品能夠成為MBC綜藝的成功力量,本部會傾盡全力」,可見MBC也在期待久違的成功。
但是,這個期待已久的成功,會出自金泰浩PD之手嗎?
時間會給出答案。
— THE END —
作者 | 皮迪
編輯 | 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