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在火炮戰艦的領域,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代表著兩個最高階的戰艦,尤其是在艦炮的火力上遠高於其他水面戰艦,有些朋友會問:那戰列艦與戰巡的區別又在哪呢?俊赫君就這個問題,和大家一起白話一下。
戰列艦與戰巡的區別:正品與「高仿」
記得那還是俊赫君很年輕的時候,逛街的時候常常遇到年長的阿姨悄悄的走過來問一句:「小夥子,運動鞋,高仿的要不要?」這裡提到的「高仿」,就是指外形模仿正規球鞋廠商生產的,但不是真正的品牌球鞋,如果俊赫君要解釋戰列艦與戰巡的區別,那麼也會套用正品與「高仿」這個對比做比喻。
戰列艦指的是具有火力強大的大口徑艦炮、厚重結實的裝甲防護、噸位極高、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大型水面戰艦,也就是當時海軍強國艦隊編制中的主力艦,代表型戰艦如一戰時代英國的厭戰號戰列艦,「海軍假日」期間的「七巨頭」,指1922年到1936年的15年間,英美日三國的7艘最先進戰列艦,如長門號、羅德尼號,戰艦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等。
不過這種戰艦不僅建造成本高,使用成本也很高,相比較於沒事兒日常到航線上巡航溜達,還是更加適合扎堆兒在港口,帶著艦隊小弟們一起打「群架」,或者在必要時刻部署在某海域上,形成武力威懾,與現代美軍航母,在非戰爭階段,一般會在敏感區域部署的方式相近。
那麼問題來了,戰列艦不能常常到海上航線上溜達,那麼巡洋艦在保護航線時,可能會力量不足,需要更高一些的大型戰艦時常提供支援,怎麼辦呢?既然正品太貴,那麼就用便宜些一些的「高仿」吧。
戰列巡洋艦出現了,其具有戰列艦的大口徑艦炮,在與航線上與對方巡洋艦交戰時具有絕對火力優勢,在防護上做了一定的捨棄,裝甲防護厚度上比同時代戰列艦要薄很多,不過同時也具有同時代戰列艦不具備的高航速優勢,主要用於追擊巡洋艦。
因此,戰列巡洋艦可以看做是,代替主力戰列艦執行保護航線威懾,並可以進行小規模海戰,大規模海戰時執行外圍警戒與追擊任務,平時重點獵殺巡洋艦的一個艦種。
戰列巡洋艦的誕生於代表作:無敵號與胡德號
1905年的無畏號戰列艦出現後,無畏艦時代開始,1907年,英國皇家海軍又建造了一個全新的「理想型巡洋艦」無敵號,這艘戰艦與劃時代的無畏號戰列艦不同,採用戰列艦的305毫米艦炮,但是採用巡洋艦的艦體,主裝甲防護最厚處僅有152毫米,嚴重的「重攻輕防」,航速可以達到25.5節(在當時是很高的航速,無畏號僅有21節,13年後的最快戰列艦長門號,也就25.3節),到了1912年,這艘戰艦獲得了自己的證明命名:戰列巡洋艦,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戰巡。
而戰列巡洋艦的代表性戰艦有很多,二戰中「獨狼」沙恩霍斯特號,以及曾經最大的戰艦胡德號,不過沙恩霍斯特號整體上來說與最初定義的戰列巡洋艦不太相同,其主炮口徑只有283毫米,遠低於同時期的戰列艦,主舷側裝甲最厚處卻達到了320毫米,因此德國實際稱這型戰艦為「強襲艦」,主要任務並非是正規海戰,而是海上破交戰,側重打擊商船和巡洋艦為主。
胡德號則符合戰列巡洋艦的設計初衷,具有戰列艦同等火力,使用的是與戰列艦同水平的四座雙聯裝主炮塔,口徑達到381毫米的艦炮,防護稍弱一些,水線主裝甲帶最厚處為305毫米,改裝前的實際航速可以達到32節。
至於胡德號被「一發入魂」而沉沒的具體故事,俊赫君在部分文章中提及過,今天就不再詳述了。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來點兒總結
總體上來說,戰列巡洋艦是戰列艦在成本控制後的「低價替代品」,是戰列艦時代中,具有戰列艦火力水平的高戰力大型水面戰艦,不過戰巡並非為大規模的主力戰列艦海上決戰而生,其缺點和其優點一樣突出,是一型極具特色的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