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於「海底撈」狀告「河底撈」商標侵權這件事情而登上熱搜,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甚至還有一部分的網友開始了起名惡搞,而這件事情自然也引起了小編我的注意。
據悉,這所和「海底撈」撞名的「河底撈」,位於長沙市雨花區,是一家正宗的湘菜館。儘管在被「海底撈」狀告以後,飲料官司以後的老闆,還是將自家的餐館名字改成了「河底鮮」。
根據老闆娘的說法,因為當初是被大公司告了,因此在這之後也不想惹麻煩,甚至都沒有人是因為想要吃海底撈而誤打誤撞來到這家店的。在這家飯館吃飯需要上到二樓,儘管已經更換店名,但是外面的店標語還是沒有更換。
至於當初為什麼要取名「河底撈」,還要從老闆的經歷開始說起,老闆在開這家餐館的時候,已經做了20多年的廚師了,尤其特別擅長做魚,於是夫妻倆就想著開一家河鮮店,當初取名叫「河底撈」的意思也是為了一語雙關,凸顯店的特色。
這家餐館是在2018年才開始開的,當初開這家餐館之前就已經定好目標,是一家主打河鮮的餐館。當初去註冊商標時,發現好多個想好的名字都已經被註冊了,剛好就發現「河底撈」這個名字還沒有被註冊,於是就選擇了這個名字。
當初「海底撈」在狀告這家店的時候,甚至開出了30萬的索賠高價,然而在經過了解以後,卻發現兩家是完全類型不同的店,就連店內主打的菜式和服務都很不一樣。
於是老闆在找到律師幫忙打官司以後,一邊等著法院的結果,一邊照常營業,之後在知道勝訴以後,兩夫妻才放下了心裡大石頭,幸好這場官司並沒有對這家店造成太大的影響,很多來這裡吃飯的人,都是喜愛河鮮的那部分人。
當初這件事情在發生以後,兩夫妻是在親朋好友的通知下,才知道自己和「海底撈」之前的那場官司上了熱搜,而這件店也被越來越多的網友都知道了。
之後,在根據法院的判定結果,認為兩家店並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於是在一審的時候,駁回了海底撈餐飲公司的訴求請求。
據悉,海底撈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以經營川味火鍋為主、融匯各地火鍋特色為一體的火鍋店。而「河底撈」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地道的湘菜館,兩家的定位完全不一樣,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是還是被告上了法庭。
在這件事情解決以後,「河底撈」也該名成了「河底鮮」。最近這幾年,發生了很多起山寨大牌蹭品牌熱度的事情,從品牌到logo,確實會有一些不法的商家為了達到宣傳店家的目的。而故意去打擦邊球。
這次的事件,也讓小編發現,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所屬商標產權的相關問題了,雖然這件事情存在著吸引眼球的目的,然而卻始終都是不光彩的。大家有什麼意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