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戀愛》中的「恩艾CP」從熒幕走進了生活。兩人戀愛的消息迅速登頂微博熱搜,在知乎上也引起了熱烈討論。
大多數人的反應是「戀愛綜藝假戲真做,真的嗎?」
這個問題並不新鮮,早在差不多十年前,大家就已經開始討論。
時間倒回 2010 年,當時正值《我們結婚吧》(一檔明星扮演假想夫婦的韓國戀愛綜藝,下稱《我結》)大熱,這部綜藝是許多人「淪為」 CP粉的開始。
「維尼夫婦」是這檔節目裡面最火爆的一對 CP。「新郎」是尼坤(Nichkhun),中泰混血,是當時韓國炙手可熱的男團 2pm 的門面擔當。「新娘」是來自中國的宋茜(Victoria),是當時剛出道不久的女團 f(x) 的隊長。他們是韓國首爾63大廈首對外國人「夫婦」,人稱「維尼夫婦」。
尼坤(Nichkhun)& 宋茜(Victoria)
按照當時的審美來說,尼坤完全就是畫報裡走出來的王子,英俊帥氣又溫柔體貼。而宋茜就是甜美可愛又溫柔細心的公主,這兩人,絕配!
兩個人自帶粉紅磁場,一言不合就撒糖。
種生菜的時候,宋茜一直「教訓」尼坤,而尼坤一言不發,默默就把宋茜抱起來「端」走。
真蘇到不行,韓劇都不敢這麼演。
長大後發現,韓劇都這麼演,但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讓觀看的人深信這就是「愛情」,而不是演繹出來的童話故事。
在節目最後,面對分別的時候,兩個人是儘可能笑著說再見的。
《我結》截圖
如果離別的時候,兩個人大哭一場,那可能意味這一切就真的只是一場戲,哭過了也就散了。反倒是因為不舍和感動,眼裡為對方閃著光的樣子,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我結》截圖
也就是這個時刻,讓人無比確定他們一定是相愛了。
早在《我結》開始之前,他們就在其他綜藝節目上碰過面,並且互有好感。上了這個節目,絕對是因為緣分,而相愛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哪有什麼劇本?這不就是一對年輕人,幸運地相愛了而已嗎?
當時所有的 CP 粉都堅信他們是真愛,即便節目結束了,他們的感情也一定不會結束。
現在想想當時為什麼那麼迷戀這對 CP。
維尼夫婦
關鍵,還是因為年輕。
9 年前,90 後最小的也才 11 歲,最大的也不過剛滿 20 歲。「哪個男子不鍾情,哪家少女不懷春」?即便是 9 年後的今天,十幾歲到二十幾歲這個年齡段的小年輕,仍然是戀愛綜藝不可或缺的受眾群體。
根據《戀夢空間 2 》(2019年我國一檔戀愛綜藝)官微公布的數據顯示,這檔節目在 00 後和 10 後觀眾的收視份額佔比超過了 8%,而 90 後觀眾的收視份額也近 5%。
另一個關鍵就是,在中國的傳統婚戀觀裡,愛情神秘而莊重,是不能為外人道的隱私。
從小父母只會義正言辭地告訴你絕對不能早戀,而學校只會教給你生理知識,讓你明白男女有別,要保持距離。
那些懵懂的少年心緒被打壓、禁止,讓每一個正值青春的孩子覺得戀愛即便算不上羞恥,也應該遮掩起來。
從來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去表達。
戀愛綜藝讓原本私密的愛情變得可生產、可圍觀,於是理所當然成為青少年的「戀愛啟蒙課程」。不論大家都從裡面學到了什麼,但至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戀愛應該是美好的」。
《我結》截圖
雖然後來尼坤公布戀情,宋茜重心轉回國內,兩人解綁。但對許多觀眾來說,當時的他們完成的不只是一檔綜藝節目,而是青春時期的愛情夢想。
誰都希望有朝一日,年少時的夢想能成真,維尼夫婦能真的在一起,但即便不成真,那也已經足夠美好了。
在《我結》之後,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沒有繼續追戀愛綜藝,原因是備戰高考期間,取締任何娛樂活動,和戀愛有關的一切更是明令禁止、堅決抵制。
高考仿佛是一道坎,考前都還是孩子,那些無名悸動的感情都是「不合法」的早戀,考後,你將一夜長成大人。媽媽會開始擠眉弄眼地暗示你可以談戀愛了,爸爸會旁敲側擊地告訴你要注意安全。
我們終於被允許戀愛了,可是和誰戀愛呢?大學的對象大多都是高中自帶的。單身的我們只能是繼續單身,於是又看起了偶像劇和戀愛綜藝。
2015 年,當時最流行的戀愛綜藝是《我們相愛吧》(下稱《相愛吧》),在第一季裡,最吸粉的當屬崔始源和劉雯這對「石榴夫婦」。
崔始源看起來有點像玩世不恭的貴公子、一個諳熟情場規則和各種戀愛套路情場高手。而劉雯卻是個靦腆內斂的戀愛小白,兩人因為來自不同國家,還存在著一定的語言障礙,剛開始這一對並不被看好。
但在節目中,兩人從櫻花樹下甜蜜漫步到漢江公園溫馨野餐;從互送禮物到一起做飯;從一起度過生病的難關到見家長……
《相愛吧》截圖
從初見時的尷尬、忐忑,到後來的甜蜜和羞澀,每一期節目,都能看到兩人關係更進一步。
一個是英俊帥氣的人氣偶像,一個是時尚有範的國際超模,平日早已習慣各種鏡頭的兩人在現實戀愛中,竟然也會緊張到冒汗、害羞得臉紅。
《相愛吧》截圖
要說這都是演的,那只能說演得真好。
戀愛綜藝確實營造了一種戀愛格外美好的氛圍,簡直就是偶像劇。
而實際上,偶像劇與真人秀邊界的重點就在真實人物上。
偶像劇的人物角色和人物關係都是虛擬的,戀愛綜藝裡儘管是虛擬的人物關係,但是雙方都是現實的人而非某個角色,具有真實性。
《相愛吧》截圖
虛擬的人物關係成為戀愛綜藝的「真假」模糊地帶,這種曖昧也是戀愛綜藝好玩的地方,它給觀眾提供了互動的空間。
觀眾可以通過微博、ins 等各種網絡社交媒體關注 CP 的動態,追蹤 CP 線下的各類大小活動……從節目到生活,在他們互動的蛛絲馬跡中尋找他們真的相愛的證據。
大家都是福爾摩斯,為的就是找出事情的真相!
崔始源曾在香港出席某活動時說道「我有中國的女朋友,她的名字是劉雯」。而劉雯也曾在天天向上的採訪中表示:「崔先生會請大家吃飯」。
雖然兩人從未官方承認過,但石榴粉們根據兩個人線上、線下的種種互動,早已單方面宣布他們在一起了!
但在今年三月,兩人在社交平臺互相取關了。四年了,石榴夫婦有沒有真的在一起過對於廣大粉絲來說真的是一個未解之謎。
後來,大表姐在《奇遇人生》中表示自己從來沒談過戀愛,工作就是她的男朋友。
《奇遇人生》截圖
如果只是這樣,也許對石榴粉來說打擊還不夠徹底,直到崔始源在 Twitter 上點讚支持香港暴徒報導的事件算是讓大家徹底脫粉,百度崔始源吧都宣布關吧。
這一下,是徹底的毀滅。
2016 年,《相愛吧》第二季開播,當時周冬雨和餘文樂也參加了。
周冬雨喊餘文樂「六叔」,餘文樂管周冬雨叫「小蝌蚪」,這個蘿莉配大叔的組合圈粉無數,人稱「宇宙夫婦」,不知讓多少人入坑。
餘文樂當年的微博截圖
14 歲的身材配 14 歲的智商。這個文案,現在看起來,還是覺得很心動。
明知道你們可能是在演戲,但我們是嗑出了真情實感。
在節目最後,小蝌蚪為六叔唱著自己改編的《不完美女孩》,一邊唱,一邊哭。
六叔望著她,眼裡含著淚。看到這一幕,誰管是真是假,跟著哭就對了。
打開這首歌的樂評,你會發現當年哭得很慘的不止你一個人。
《不完美女孩》樂評
結果,大家都知道,餘文樂結婚了,新娘不是她。
經歷過 CP 多次幻滅之後,很多人開始質疑節目裡面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的,進而對戀愛綜藝免疫。
CP 是不是真的戀愛,會影響我們看綜藝嗎?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愛情,誰都希望越純粹越好。但是「CP」(coupling)這個詞,最早就來源於日本同人作品中存在情侶關係的角色配對,詞語本身就帶有一種虛擬色彩。
《相愛吧》截圖
現如今,製作方憑藉明星 CP 和熱點話題獲得了高額收益。而高額的經濟回報又進一步刺激製作方不惜人力、物力和財力打造明星 CP 和炒作宣傳,基於這種現象已經在娛樂節目中形成了「CP 文化媒介奇觀」。
如果 CP 是一種「商品」的話,那麼戀愛綜藝賣的就是成年人的戀愛童話。
誰都想要談甜甜的戀愛,一個時刻充滿儀式感的、注重細節的精緻戀愛。摸頭殺、壁咚、約會驚喜、花式表白……什麼流行來什麼,各種甜寵時刻在線。
《相愛吧》截圖
可大學畢業後,我們走出了象牙塔,也走出了烏託邦。大多數人面臨的是工作、家庭、未來等一系列非常現實的問題。甚至有不少人需要通過 996、007 來維繫生活,能真正為戀愛投入的精力、時間甚至物質都十分有限。戀愛綜藝恰好成為我們內心期待的一種投射。
對當代年輕人來說,無法全心投入戀愛,不僅是因為生活上的壓力,還有心理上的壓力。
「社恐」這個詞,不是語言上的自我調侃那麼簡單。它的學名叫做「社交焦慮症」,是一種現代社會的流行病,會讓人表現出強烈的迴避社會交往和社交場合的趨勢,具體表現有不敢在公眾面前表演或者說話,或者害怕與陌生人、異性見面等。
對於這些恐懼社交又期待親密關係的年輕人來說,戀愛綜藝提供的是「沉浸式」的戀愛體驗。足不出戶,無需社交,也能感受到戀愛的快樂。
無論是出於何種原因,觀眾們藉由觀看別人的戀愛收穫美好的戀愛體驗感,而不用去解決那些戀愛裡面雞毛蒜皮的瑣碎。所以即便知道有臺本,也願意相信是真的。真實在這個時候已經不那麼重要了,真實感才重要。
最近,陳喬恩因為「公布戀情」上了一次熱搜,「公布戀情後回應脫粉」又上了一次熱搜。
《女兒的戀愛》截圖
有網友甚至發起了「作為吃瓜群眾,你覺得陳喬恩真的和艾倫在一起了麼?」的投票,截至投票結束,一共有 44000 位網友投票。
有 44% 的人認為只是為了節目效果假裝的;39% 的善良小天使認為不論真假,都要祝福;還有 17% 的純情小可愛認為綜藝也可以有真愛出現。
可以看出,半數以上的吃瓜群眾還是很積極樂觀的,這很好。
畢竟,不管是談戀愛,還是看綜藝,誰不是為了讓這個苦澀的人生稍微甜那麼一點點?太計較真假,即便是真的,也不那麼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