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緊密的醫聯體也是一策,讓名醫和好藥能夠直達基層,大醫院的「方便門診」就會自然萎縮
近日,雲南、山東兩地均有大醫院取消「方便門診」。8月8日,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雲大醫院)宣布取消「方便門診」;8月9日,山東德州市人民醫院公告稱,該院簡易門診於8月15日起不再開具處方藥。據悉,開設「方便門診」多是為了方便患者取藥、檢查,但隨著隱患逐漸顯露,多地大醫院紛紛取消「方便門診」(8月30日《工人日報》)。
大醫院取消「方便門診」的理由是很充分的,除了考慮安全因素外,更是為了適應當前醫改形勢。因為到「方便門診」開藥的,多是已經確診且病情穩定的病人,他們其實更應該到基層看病。大醫院仍然保留「方便門診」,某種意義上是與基層醫院搶病人,讓「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問題更加難以化解。從這個角度看,大醫院不僅要取消「方便門診」,而且看常見病、多發病的普通門診也應該減少甚至取消,這樣才符合大醫院的功能定位。
然而,大醫院開設「方便門診」已有多年,況且它的出現具有一定的歷史原因,與當時的形勢相符。不能否認,「方便門診」確實具有分流病人的作用,可減輕綜合門診和專科門診的壓力,讓其他醫生尤其是專家有歇息的機會。如今隨著新一輪醫改的深入,分級診療被提上議事日程,大醫院大包大攬的現狀必須改變。正因如此,不少大醫院才爭相取消「方便門診」,將來還會有更多醫院效仿這一做法。
但取消「方便門診」不僅要看是否有必要,更要看是否已具備這樣做的條件,當條件還不具備時,即使有必要,也應該謹慎而為,應隨著條件的成熟漸進式地推進。當前分級診療模式尚未成型,一些基層醫療機構還不具備足夠的承接能力,基層的基本藥品目錄還沒有與大醫院統一,在此背景下取消「方便門診」,就會給一些患者帶來諸多不便。他們無法通過「方便門診」開到藥,基層醫療機構又沒有他們想要的藥,這些病人就只好去綜合門診或專家門診,不僅自己耗時費力,而且也給其他病人增加壓力。
取消大醫院的「方便門診」雖是大勢所趨,但前提是要有替代措施。譬如可統一基本藥品目錄,讓基層醫療機構也擁有患者所需的各種藥品,或者通過藥品的臨時配送,滿足患者在家門口開藥的需求。此外,建立緊密的醫聯體也是一策,讓名醫和好藥能夠直達基層,大醫院的「方便門診」就會自然萎縮。到那時,即使請患者去大醫院看「方便門診」,他們也不會去了。(羅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