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
儘管沒有一部華語長片入圍,但本屆奧斯卡並不缺乏中國元素。除了中國女導演宋思琪的作品《妹妹》獲得「最佳動畫短片」提名外,講述福建商人曹德旺創辦的福耀玻璃在美國辦廠故事的紀錄片《美國工廠》,更是一舉斬獲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本片聯合導演和製片人Julia Reichert在發表獲獎感言環節時,用英文版《共產黨宣言》致敬:「現如今,勞動人民的生活越來越艱難——但我們相信,如果全世界的工人團結們起來,情況就會越來越好。」 並特意用中文說:「謝謝曹德旺。」
而作為紀錄片男主角的曹德旺在得知獲獎的消息之後,也在第一時間向國內媒體表示」雖然紀錄片對我有很多批評,但我很感謝導演。而且我非常驕傲的是,在紀錄片拍攝的四年半中,我和我的美國工廠毫無保留地公開一切,我相信即使美國的企業也不會做到這個程度。」
此外, 參與製片的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也發推表示祝賀。
與《小丑》,《好萊塢往事》,《寄生蟲》等本屆奧斯卡熱門影片不同,國內很多業內外人士和各種自媒體對《美國工廠》這部帶有很大中國色彩的紀錄片都關注甚少,很多普通觀眾甚至對本片一無所知。
《美國工廠》是由美國Netflix(網飛)公司出品的記錄片,由SteveBognar、JuliaReichert執導,該片已於2019年8月21日在美國上映。
福耀玻璃美國公司為影片拍攝完全敞開了大門,使得製作人員可以出現在工廠裡的任何地方,跟蹤採訪包括曹德旺、美方高管、美國和中國基層員工在內的所有人,以確保所有人的立場、觀念都得以在這部電影中得到表達的機會。
而這一切跟參與影片發行的歐巴馬夫婦沒有任何關係。
影片由中國企業家曹德旺主演。以美國金融危機為背景,講述了中國福耀玻璃集團,收購美國俄亥俄州一座廢棄的通用汽車工廠,並將其改為玻璃製作工廠並僱請上千位藍領美國員工的故事。
2014年,曹德旺買下了通用汽車遺留在俄亥俄州莫蘭生產線所在地,用一年左右時間將其改建成了這家中國玻璃巨頭在美國的第一個陣地。福耀玻璃美國公司由此誕生,允諾為當地創造數量接近通用汽車車間的就業,因此得到了當地政府數千萬美元的財稅補貼支持。
來自福建省福清市的熟練工,開始手把手教這些美國失業藍領製作擋風玻璃的技術和方法。但這座美國工廠裡,融合中美這兩種文化,遠比將純鹼、石灰石和石英砂熔化在一起要困難的多。
那些令中國主管引以為豪的敬業精神、集體主義和應運而生的工作效率,在美國失去了它們的吸引力;取而代之的,是既要安全生產,也要高薪福利的工會化訴求。「入鄉隨俗」並沒有那麼容易。
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處在命運轉折點的美國失業產業工人的焦慮,也能看到當他們的從小到大的價值觀遭到史無前例挑戰時的那種困惑,更能看到他們出於自己命運自己掌握的那種投票態度。
不少人認為《美國工廠》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工作,文化隔閡,關於養家餬口,以及自己爭取自己的權益、尊嚴和榮耀的故事。
《美國工廠》本身也是一個通過中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建廠創造就業,用帶有些許國際人道主義情懷的敘事手段,講述中國國力增強,資本對外輸出的故事。
《美國工廠》以俄亥俄州代頓市的那些藍領工人的視角,向美國人民展現了一個全新的、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以及大洋彼岸那效率至上的觀念,在美國的紮根和流行。
筆者認為這部紀錄片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為我們真實還原了中美兩個國家、兩種文化、在勞資關係中的直接對立的真實面貌。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也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