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陳玉桃
來自興國在外鄉賢匯原創散文
《芳園旅社(一)》
興城旅夜倍悽清,破紙窗前透月明。
戰鬥艱難還剩我,阿蒙愧負古人情。
這是一首名為《興國旅舍》的現代詩,作者是中共黨史上的一名重要人物,大元帥陳毅。
陳毅與興國有著深厚歷史淵源,興國將軍廣場聳立著一尊石像,高大巍峨,神採奕奕,那風塵僕僕的樣子,像剛剛從農村調研歸來。
石雕人物,就是被興國人們親切地稱之為「陳忍」的陳毅。
陳毅曾任過興國中心縣委書記,是故,大半個世紀後,興國人民為紀念陳毅,便在城中將軍廣場塑起了這尊大像。
一
話說1937年9月,國共實行二次合作抗日,陳毅所率贛南紅軍遊擊隊編入新四軍,10月初,陳毅帶領賀怡、宋生發親往興國,準備就釋放政治犯問題與國民黨興國縣政府展開一次面對面交涉。
陳毅一行,住進了縣城中心的芳園旅社。
時令入秋,白日陽光豔豔地照耀大地,給人一種寧靜安詳之感。
然而這只是一種假象,或許說,只是不諳世事的孩子的幻境罷。
對於那些摸爬滾打討生活的成年人,只感受到時令的變化與政治的變化一樣的恰合——國共合作,一致對外,那只是秋日豔陽,可秋這樣的季節,畢竟不可與夏同日而語——夏才真正的熱辣,紅紅火火,那是共產黨紅色政權發出的熱量;而秋天的熱,只是正午一剎那的陽光,一過午後,氣溫回落,寒氣從土層鑽出,慢慢侵向人體。
自1934年10月紅軍北上長徵後,興國又被國民黨佔領,民國政府對蘇區紅軍家屬的清查清算,使興國百姓久久地陷入寒潮。
冬去春來,春去秋來,紅軍子弟兵走後,原蘇區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人們,從此再也感受不到夏天的熱辣——那些激情燃燒不再。
興國尤盛。
(瑤崗腦梅家)
二
興國的山水是出了名的好。
當然不能單用一個好字,得說出一個理由來。
興國的山,俊秀,奇美。山的龍勢從鄰縣寧都入首,蜿蜒盤旋,氣勢磅礴,可謂盤龍錯節,山山相顧,水山有情。
贛南十八縣市地理之大,可與海南省比,人口亦相當。本世紀初,網傳中央要單設一個贛南省,雖僅是瞎傳,卻足可見贛南之大。
贛南十八縣市僅從山水地理地貌講,唯興國、寧都獨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這個論斷上理解,興國、寧都亦為佼佼。
這是山水龍勢峰巒脈像等等所決定了的。
一個縣出不出人才,又可從縣城觀覽俯察而得知。
自李唐來,興國人物噴薄而出,不絕如縷,唐中書令越國公鍾紹京,戶部尚書、會稽子謝肇,上柱國、檢校司徒鍾伯庾,榮祿大夫胡大彥,宋司空、開封府尹、中書令李潛,大詩人李樸,煥章閣待制李格,宋真宗翰林院制誥王言,清康熙重臣王思軾,頭品頂戴、建威將軍鄒復勝,光祿大夫、建威將軍李佔椿……
非是一品,亦即二品。換今天日說法,不是正國級便是副國級。
其中鍾紹京、鍾伯庾、李潛、李樸、李格、王言、王思軾,均為縣城或縣城附近人。
由此可見,興國城內,地重龍顯。
志載,興國建縣衙,初選鼎龍湖溪,秤稱土地,卻見湖溪之泥不及瀲江之重;後又選瀲江,卻以瀲水為界,理論瀲東瀲西土地輕重,最後選定今天的興國縣城,以雨壇腦、瑤崗腦、治平覌等地為中心。
雨壇腦,即今天的瀲江二小、校門口大操場、縣圖書館等地。
雨壇,即古代官府、縣衙大人們作法祈雨及祭祀的去處。
今天的興國縣城管局,便是民國以前政府作法祈雨祭祀的地方,那裡有座建築,類似古代的亭,但比亭高大,氣派,卻又不及廟魁偉。
我們沒有親眼見過,但我們從電視劇裡看到過,那就是壇。
雨壇腦的下方,今天的府江小區,就是古代的興國縣衙。
衙門軋子午,座北朝南向。
縣衙的邊兒上,就是筆者一向的辦公場地所在,叫瀲江書院。
那一圈兒,就是興國縣城風水最佳的地方。
所以古代興國衙門一直駐紮在那兒。
所以毛澤東一到興國縣,就去瀲江書院裡,翻看興國縣誌。
縣衙的後山,小徑幽雅,蜿蜒而上,直達雨壇腦。
雨壇腦,與瑤崗腦相連。
瑤崗腦,即今天的烈士陵園大門前往西,過馬路,便也是老物資局、老五交化那一帶,別可今日破敗,那裡才是興國城的「龍頭」。
「龍頭」地界,民國間有座興國城最氣派的建築,叫芳園旅社。
芳園旅社就在這一帶
三
1937年秋那個午後,陳毅、賀怡、生發是徑直朝了旅社走去的。
芳園旅社四個凝重的大字,是由當時興國名流,留學日本並加入了孫中山同盟會的同盟會員黃兆玄題寫的,當然這是後來更換的。
同時,芳園旅社的建築風格,也在某些方面與黃兆玄家的大房子——今天依然保存完好的江西省軍區舊址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只是,今天的江西省軍區舊址,當年是黃兆玄為自己設計建造的住屋,而芳園旅社,早已有之,傳到梅春芳,已是第幾代的事了。
兩層、青磚青瓦、迴廊結構式房屋,共十二間客鋪對外開放,這在當年的興國,屬於房間最多,環境最美,層級最高的旅社了。
遺憾今日難以俯覽原來的芳園旅社所轄。
旅社的範圍究竟多大?興國烈士陵園門口過馬路,今天的物資局,物資局對過的老車隊,旁邊的老五交化,再往南走,便是縣圖書館了。這一帶叫瑤崗腦,瑤崗腦住著姓梅的人家,除梅春芳外,其餘人家都很窮,房子小,破敗,偏居一隅,只有梅春芳一家獨大。
梅春芳何許人也?公開身份一是律師,二是興國縣議員。
當然更是芳園旅社的老闆,大當家。
如果我說芳園旅社一點不輸於蘇州的某個園林,或許你不信。
蘇州園林的布局,除了迴廊的迂迴曲折,最大的特點就是池子。
芳園旅社有水池嗎?
當然有。不僅有,而且還有三個。不僅有三個,而且個個都很大,水質清洌。每一口水塘,塘埂均由麻石砌成。就連步行的塘堤,也是由鵝卵石湊的。
梨樹高大,枝葉婆娑,芳園旅社所有的屋頂,都被梨樹覆蓋著,當秋風起,被興國人稱作「遲禾梨」的碩大梨子,成熟得奶娃兒的少婦乳房一般,滾圓,透明,梨子外皮上的秤星麻,如夜空的星辰,閃爍在無垠的天際,若能夠咬上一口,那噴湧的水漬,甜脆爽口。
雖然處於興國縣城的制高點上,四面陰復,唯此高聳,按常理不能常年有水的池塘,竟然超乎你的想像。
至今老一輩的興國縣城人還津津樂道的是,就在這麼一個制高點上,有一口神奇的水井,四季清澈,再枯萎無雨的秋冬,那怕瀲水不流,此井也絕不斷流。而一旦上了春,則水溢井沿,洗衣菜的老者、婦人、孩子,直接就伸手到井裡往外澆,那情境,簡直讓人不可思議。
倒影著作者的水井
四
那個秋天的夜,寒涼侵襲著陳毅。
陳毅此次來興國,還有一個心結未了,就是希望尋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賴月明。
10月6日,宋生發打探到確實消息,來月明回到家鄉後繼續堅持鬥爭,不幸被捕,國民黨一個姓方的看中了她,硬要娶她,賴月明寧死不從,跳崖自盡了。
對妻子賴月明可能遭到的不幸,陳毅是有思想準備的,但真的聽到這樣的消息,禁不住淚流滿面,對月思人,陳毅在窗前提筆寫下那首《興國旅舍》。
陳毅與芳園旅社有講不玩的故事。芳園旅社就是興國人民革命鬥爭史的一個縮映,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