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晚,北京保利2018年秋拍「中國近現代書畫夜場」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本場共90件書畫精品上拍。其中,陳少梅《二十四孝圖卷》1800萬元起拍,2600萬元落槌,加佣金最終以2990萬元成交,刷新其作品拍賣紀錄。(拍前估價:2500萬-3000萬元)
▲陳少梅《二十四孝圖卷》手卷 設色絹本 30×2088CM
1923年,14歲的陳少梅加入中國畫學研究會 , 成為北平畫壇盟主金城最小但最為得意的弟子。那時,金城就發現了他是個天才,曾言:「餘弟子累百數,少梅超詣絕群 , 必以過我。」▲2004年啟功先生在北京師範大學紅六樓家中觀看此二十四孝圖卷,並稱此為稀世奇品。附啟功先生鑑定照片
▲《二十四孝圖卷》之「鹿乳奉親」
根據陳少梅《二十四孝圖卷》末幀署年款「戊寅」(1938年),可知陳少梅先生創作此作時,尚不及而立之年(30歲);創作完成後,每幀畫作皆由畫主孫潤宇廣邀清末甲榜進士,對題以相應圖解,歷時一年,至己卯冬題畢,合裝成卷。卷後有孫氏自述此卷原委一幀,拖尾另有五家題跋。
「二十四孝」題材,文本部分成書於元代,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集》,其編錄作者有郭居敬、郭守正、郭居業三說,所錄故事,上啟上古舜帝,下至北宋朱壽昌、黃庭堅,以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的行孝之事,勸人向善,為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二十四孝圖》作為《二十四孝》的繪本部分,應濫觴於文本完成後不久,但歷代名畫家作《二十四孝圖》者極少,如今較為常見的,有王素、任伯年、李霞等人繪本印行,而陳少梅所繪,目前已知有二,即未滿30歲時創作的《二十四孝圖卷》(本作)與42歲時創作的《二十四孝圖冊》。比較二者畫作本體,可謂各有千秋——後者為紙本,人物較大,設色豔麗,陳設複雜;本作為絹本,人物較小,敷色淡雅,陳設簡寂,布局舒朗,筆法、章法之中,都流露出明顯的有意上溯宋畫的創作動機。
陳少梅的這套作品,更注重營造畫面的氛圍和情境,對這一題材加以詩意化的理解和意象化的裁構,用清靈舒暢的筆墨,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個古代生活圖景。人物神情的刻畫,細膩自然而鮮明,恰當地表現出他們的不同身份、性格和心理活動。畫家尤其善於處理人物的背景和環境,讓主體與自然和諧相處,村舍、田間、山野、竹林、庭院……及春榮秋殘四時不同之景各展其情,使其情節性、故事性含蓄在時空的境域之中,因而將大眾化的禮俗成分大大淡化,將文人學士所崇尚的雅趣成分有效地突出來,縮短了作品與觀者之間「說教」而產生的心理距離。在筆墨的構成上,畫石橫劈縱斫,筆調勁峭而不恣縱,謹嚴精整之中透出雋秀和靈逸,從中可以看出宋代院體和明代浙派的淵源。
除了畫作本體的獨到與精妙,本卷的引首、對題及跋尾,匯聚晚清甲榜進士二十八人,甚是壯觀。仔細研讀文字,我們亦能從中有所發掘。
▲《二十四孝圖卷》之「滌親溺器」
首先,在諸多陳少梅的年譜年表中,皆記有1938年末,繪《二十四孝圖》一事,卻多將上款人記作「蔥園」。展讀本卷,一目了然,上款赫然為「荵園」,蓋因早前出版、印刷、網絡尚未昌明,圖版翻拍不夠清晰所致,積非成是。
而關於上款人「荵園」為何許人,在本卷最末一段跋尾中,原藏家陳東陽先生考據其為題跋者孫潤宇之父(原文為「原受畫者荵園之子孫潤宇」),亦有欠妥之處,或許是由於遍查「荵園」其人無果所致。「荵園」於本作中地位尤其重要,又與「孫潤宇」聯繫千絲萬縷,然不易考證,本文則先由「孫潤宇」其人其事著力,探尋二者關係。
▲《二十四孝圖卷》之「棄官尋母」
孫潤宇(1879-1960),字子涵,江蘇吳縣人,律師、畫家,清末曾中舉,後留學日本學習法律,學成歸國後,輾轉京津,供以公職。1930年,湖社畫會在天津舉辦畫展,引起強烈的社會公眾反響。面對津門士人、學子的滿腔熱情,湖社決定在天津成立「分社」,以陳少梅、惠孝同為首的畫會主幹,前往天津主持分社工作,1931年分社正式成立。孫潤宇與嚴開智、王良生等在津人士,便是在此過程中積極奔走的「津門士人」,為湖社天津分社的成立與前期運轉,有積極作用。陳少梅、孫潤宇二人訂交,或也正在此時。
由卷尾孫潤宇題跋之中可知,本卷是孫潤宇為父親準備的壽禮。孫潤宇1879年生人,於1938至1939年間,年將六十,依此推斷,荵園或即孫潤宇。遍查「荵園」與「孫潤宇」的關係,2015年秋上海中福拍賣的一件薛所蘊的書法作品,題籤為「明薛行屋司業法書,己卯冬孫潤宇題」,並鈐有「荵園所藏」一印,可為第二層證據。
陳少梅本件《二十四孝圖卷》,畫成至今,已歷八十寒暑,幾經易手。雖然較早年由家屬釋出的經過,由於當事人多已不在世,不易考證,只知是被北京和平畫店收購,但在之後的流轉過程,極其清晰。
上世紀60年代,本作由和平畫店轉讓於大連文物商店。至80年代中期,大連文物商店需要整理庫存、篩選作品,但由於自身業務能力不足,大連文物商店向天津文物商店求援。彼時,天津方面派出書畫專家張守敬、業務員毓震峰等,支援大連。他們在出發之前,就聽說過這件世間罕見的陳少梅精品正深藏於大連,但尚不確定是否在大連文物商店。在之後整理作品的過程中,他們驚喜地發現了這件作品。經過一番整理,天津的專家和業務完成了大連方面的囑託,將藏品一一歸類整理,建檔備案。大連文物商店認為天津專家和同事們對自身幫助良多,便請天津方面提出一些要求,以為報答,而天津文物只提了一個要求,便是陳少梅的這件《二十四孝圖卷》。最終經過協商,天津文物商店以8000元的價格,將本作請回故土天津,並以鎮店之寶的姿態,在庫房中度過了二十春秋。
直至2003年底,天津市博物館改造,天津市政府希望天津文物商店捐資1000萬元以支持博物館建設,此作遂出庫赴拍,進入公眾視野。2004年初,本作在天津文物拍賣以60萬元起拍,在競價至200多萬時,有買家直接報價500萬,最後的買受人在深思許久後,加價10萬,最終以加佣金561萬元的價格成交,創造當時陳少梅成交紀錄、天津藝術品拍賣成交紀錄等多項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