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娃娃們稱臺灣為灣灣,這稱呼好,我喜歡。
還有人叫灣灣為蛋蛋。此蛋蛋說,源自李敖先生曾經打過的一個比方。他說,臺灣是大陸的睪丸,被美國抓手裡,所以美國想怎麼拿捏就怎麼拿捏,讓大陸很難受(非原話,大意如此)。說睪丸,多少有點少兒不宜,不如用俚語裡的蛋蛋,這詞意可指多物,故男女老少鹹宜。
過去的太監,委實被人瞧不起,他們自己也瞧不起自已,故自卑地自稱"奴婢"、"老奴",奴與婢,都是女字旁的,且老了,可見沒了命根子,不僅性別變了,也老的無甚用了,以至於此次新冠肆虐之時,美利堅之大統領及西方的大佬們,藉機想清除一大票吃社保的老年人口。
臺灣還有一個別稱:寶島。這個名稱,幾乎成了臺灣的專屬稱謂,別處是斷不能用的。實際上,臺灣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稱謂,秦朝稱為「瀛洲」,三國稱為「夷洲」,隋朝稱為「流求」,到明朝時才稱為「臺灣」。十五世紀中葉,新航路發現,歐洲人視東方為出產香料及黃金的寶庫,乘桴浮海東來。四五百年前,葡萄牙人佔澳門,繼續航行,經過臺灣海峽時,望見臺灣翠綠如畫,雄偉瑰麗,便譽其為「福摩薩」,意即「美麗島」,後來,歐美各國均以此稱呼臺灣。荷蘭人佔據臺灣後,徑稱臺灣為「美麗島」。這名字,我們是避而不用的,因其含有殖民主義色彩。不過,發生於1979年12月10日,被當時國民黨當局稱之為「高雄暴力事件叛亂案」的那次事件,我們是認可並一直稱之為"美麗島事件"的。
那是個特例。官方乃至民間一貫的稱謂,則是"寶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整個中國,說到臺灣,人人皆曰是寶島;說到寶島,人人皆知是臺灣,絕對無人產生岐義與疑問。人人確信,臺灣就是寶島,寶島就是臺灣!
我也曾經這樣確信的!
2009年9月4日,我隨"合肥直飛臺北首航團"赴臺,在臺逗留一周。由於這個團的特殊性,臺接待方高度重視,生活安排很盡心,考察內容很豐富,包括與王金平會面交流,實地考察臺南統一企業,考察墾丁西門丁夜市,考察臺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園區經營管理,考察水裡百年蛇窯園區經營管理,考察日月潭景區經營規劃及快艇管理,還分別與南投市長、屏東市長座談,等等。但總體感覺,寶島臺灣,聽起來很豐滿,看起來很骨感。尤其是日本人長期殖民的印跡,深刻而鮮明,其縣級設置與日本近似,許多地名雷同,從南投市政府內設的課,到人們行九十度躹躬禮,再到臺北市北投溫泉風貌格調,幾乎如同在日本島上般的感覺……
綜上所述,臺灣既不是中國的"命根子",距那個愛稱"寶島"也有著豐滿與骨感間的差距,為麼這些年來,還那麼慣著它呢?一直就那麼慣著,哄著,寵著,結果呢?慣子不孝!不僅不孝,人家根本不認你這個宗!每年,中國大陸讓了很大的利,讓許多在臺行將垮掉破產的臺企,在大陸做大了,賺得盆滿缽滿;每年,臺灣銷往大陸的各種商品獲取了大量貿易順差;每年,大陸遊客赴臺旅遊,又給臺灣送去大把的銀子……
臺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說,保守估計,臺灣從大陸每年至少賺到800億美金。這個數目換算成人民幣是5600多億!臺灣拿到了這麼多大陸讓利讓出來的錢,它有感激之心嗎?根本沒有!它在不斷地去中國化,且越去越乾淨,越去越徹底!有關民調表明,現在,在臺灣,認同一個中國的人數,僅佔10%左右!不僅如此,臺當局早就著手以武拒統,美國方面表示,臺灣軍購美制武器裝備,30年來,連續位居世界前列。2019年,臺灣當局以3900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850億元,約合121億美元),對美提出戰機軍購。其備戰對抗大陸武統的目的,昭然若揭,和平統一還有希望嗎?
鑑於此,目前,大陸方面武統呼聲日熾。依目前態勢發展看,打,這一必選項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說,和統是上策,武統就是迫不得已的下策了。那麼,有沒有中策呢?有無必要實施中策呢?
我以為是有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這世上一切問題的本質,都可以歸結到經濟問題上,當然也包括臺灣問題。
噢,對了,還是回歸到灣灣這個稱呼上來吧。這稱呼好,含有調侃與輕蔑,不怎麼把它太當回事,比那個寶島或命根子的蛋蛋強多了,體現出了戰略上的蔑視!
對灣灣,就是不能再寵再哄再慣再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