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香港,最紅的電影明星,除了李小龍,就是來自生活最底層的他

2021-02-23 DJ雅清

點擊上方關注 「老電影的那些事兒」

說起70年代的香港電影,在各位的記憶中,最難忘的明星是誰?

我想百分之九十的朋友,都會回答:李小龍。

是的,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李小龍的電影,可以說像一股颶風,給香港影壇帶來了巨大震撼。

1971年,李小龍主演的首部電影《唐山大兄》在香港一上映,就收穫了300多萬的票房收入。將排在第二位的電影《拳擊》(170萬票房收入)遠遠甩在了後面。

1972年,李小龍有兩部電影分別排在票房排行榜的第一和第二位,那就是《猛龍過江》和《精武門》。

而到了1973年,李小龍主演的最後一部電影《龍爭虎鬥》在香港獲得了330多萬的收入。但在這年的7月,這位世界武打巨星就不幸殞命了,令所有觀眾為之唏噓。

可是在李小龍之後,又有另外一位明星迅速崛起,撐起了香港電影的半壁江山。

這位明星,在廣大觀眾的心中,他沒有李小龍那麼帥氣那麼功夫好,但他卻十分搞笑接地氣。所以很快,他就成為繼李小龍之後,70年代的香港影壇最紅的電影明星。連帶著他的兄弟,也迅速成名。

他,就是許冠文。而他的兄弟,名叫許冠傑。

現在很多觀眾都已經忘記許冠文這個名字了。

但在老一輩香港市民的記憶裡,他卻是比古天樂更具影響力的存在。他當年在香港影壇的號召力,絲毫不遜色如今的星爺周星馳。

1942年,許冠文出生於廣東番禺。大學讀的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他的下面,還有幾個弟弟,分別是許冠武、許冠英和許冠傑。

許冠文並沒有出生在一個富貴之家,而是一個窮苦的家庭。那時候,他們一家人,住在連水電也沒有的鑽石山木屋區。

來自底層又不肯服輸的人,沒有太多選擇,為了有飯吃,他幾乎幹遍了所有能掙到錢的活計。

而這,恰好為他日後的電影創作,積累了大量素材。

許冠文在大學畢業之後,先是當過中學老師,然後不安現狀的他又從事過廣告方面的工作。時間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他涉足影視圈,和自己的弟弟許冠傑一起,成為了TVB《雙星報喜》的主持人。

通過《雙星報喜》這檔節目,許冠文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個「冷面笑匠」。

他的身上,有一種天然引人發笑的東西,哪怕他總是一張苦大仇深的嚴肅臉,也都能讓大家開心一樂。

1972年,導演李翰祥籌拍喜劇片《大軍閥》,就看中了許冠文身上特有的氣質,邀請他出演其中的男主角大軍閥。

許冠文因此剃了光頭,操著地方方言,扮演了一個十分滑稽搞笑的軍閥角色。結果電影一上映,就大受好評。票房收入300多萬,排在了李小龍的《猛龍過江》和《精武門》之後,位列第三。

這之後,李翰祥和許冠文一起,又拍了很多類似的電影,但影響力並沒有超過《大軍閥》。

不過,李翰祥的出現,卻為許冠文眼前的世界打開了一扇窗。他透過這扇窗戶,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來之路,那就是拍出屬於自己獨特風格的電影來。

1974年,許冠文創作了電影劇本《鬼馬雙星》。他最先找的是邵逸夫,但給邵逸夫提了一個條件,那就是電影上映後,所有票房收入要與邵氏進行分紅。這讓邵逸夫很吃驚。因為在這之前,並無這種先例。所以邵逸夫直接就拒絕了他。

遭到拒絕的許冠文,轉身就將劇本給了嘉禾,然後和嘉禾說好,許氏兄弟負責拍攝,嘉禾負責發行,所產生的利潤,雙方按比例分紅。

結果,《鬼馬雙星》上映後,票房突破600萬,竟然比李小龍的電影票房收入還要高,比邵氏當年出品的電影更是多高出三倍還不止。

許冠文和嘉禾當然都笑了,而邵逸夫也只好假裝看不見。

《鬼馬雙星》為什麼那麼受歡迎呢?除了許冠文認真的創作態度之外,我覺得他的電影,充分展現了香港本土特色,並且把香港市民「愛拼才會贏」的心理把握得很到位。

他在電影中加入了許多只有香港市民才聽得懂的俗語,而這種貼近生活的語言使香港市民有了一種心照不宣的參與感。所以大家都自覺地去捧他的場。

另外他把香港底層民眾苦苦打拼一心想尋找翻身機會的狀況,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許冠文一下就紅了,而且成了最紅的電影明星。包括他的弟弟許冠傑、許冠英也都紅了。緊接著他又乘勝追擊,聯合自己的兄弟拍出了《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等,並且連續好幾年,票房收入都穩居榜首。

有人說,70年代初期的香港電影屬於李小龍,而70年代中期和後期的香港電影,屬於許冠文。這話不無道理。

在這些電影中,我個人印象最深的是《半斤八兩》。我覺得在這部電影中,許冠文將那種「許氏」幽默發揮到了極致。

《半斤八兩》可以說是延續了《鬼馬雙星》的總體風格,同樣表現的是在社會底層打拼的小人物對未來的憧憬和渴望。不過這部電影的笑點更加密集,大家都愛看他「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窘態,以及他總是弄巧成拙的無奈樣。

許冠文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位私家偵探,很摳門但又特別喜歡充老大。自以為很聰明卻又常讓自己陷入很尷尬的境地。他的弟弟許冠傑扮演英俊的下屬總是被老闆壓迫,但最後又總能夠反敗為勝。還有他的另外一個弟弟許冠英,則扮演了一個牆頭草似的人物,夾在許冠文和許冠傑之間,起到令人意外的喜劇效果。

《半斤八兩》中還有一個驚喜,那就是女神趙雅芝,在其中扮演了女主角。

有人說許冠文的電影太俗,只是迎合觀眾胃口而已。

但我覺得這有什麼不好呢?一部電影能夠得到觀眾捧場,已經說明它所具備的市場價值。在許冠文的電影中,的確有非常市井的一面(這也是他的電影受歡迎的最大原因),但他仍然沒忘記勵志和教化功能,比如告訴大家,一個人如果貪得無厭,就總是沒有好下場。

話說香港的許多明星,其實都是從底層一步一步打拼出來的,許冠文等幾位兄弟,也是一樣。

他們一直都很努力,同時,知道機會的重要性。

1981年,香港首次舉辦金像獎頒獎禮,而影帝獲得者是誰呢?他就是許冠文,憑藉在《摩登保鏢》中的精彩表演,而拿下首座獎盃。

時間進入80年代之後,許氏兄弟各自單飛,但到了90年代又重新組合在一起,拍出了《新半斤八兩》、《花田喜事》、《水滸笑傳》等電影,給我們留下非常難忘的記憶。

2016年,許冠文74歲,但寶刀未老,仍然出現在電影《一路順風》中,並有出色表現。

如今再提許冠文,可能很多年輕人,已忘記他。但他在上世紀的香港影壇所創造的電影,卻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過太多歡笑。

他相貌平平,但卻是香港金像獎提名最多的演員之一,他氣質儒雅,卻又能在電影中展現最濃鬱的市井氣。作為一位在大雅和大俗之間自由轉換的大師,他為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若問周星馳之前,香港最優秀的喜劇電影人是誰,我的回答一定是許冠文。

只是,現在還有哪些朋友記得許冠文呢?他所扮演的那些角色,哪一個給您印象最深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朋友進行互動吧。我是小清,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會。

本文系老電影的那些事兒原創作品,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

請大家將本公眾號推薦給更多好夥計和好朋友

- 雅清往期好文 -

難忘香港老電影《三笑》歌好聽 演員美 而她扮男生比葉童更俊俏

他是比孫道臨更早成名的英俊小生,一生低調不張揚,如今孫女也成明星

他是80年代實力男明星,搭檔陳燁張瑜走紅,妻子比龔雪還漂亮,如今成胖大叔認不出

李連杰最難忘記的7位恩人,除了《少林寺》導演,還有默默無聞的她!

她童星出身,因87版《紅樓夢》走紅,卻為何曾痛不欲生?如今很堅強!

相關焦點

  • 李小龍誕辰70周年 文雋:他影響了香港電影
    一生中拍過27部電影,9部電視劇,他的粉絲數以億計,美國人稱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他就是一代傳奇李小龍。   2010年11月27日是李小龍誕辰70周年紀念日,這個叫BruceLee的男人已經離開我們37年,但全球影迷對他的懷念從未停止。在這個時刻,兩部講述李小龍生平的電影《李小龍我的兄弟》與《截拳道》先後上映,用畫面向這位傳奇影人致敬。
  • 他曾捧紅李小龍、成龍,狙擊邵逸夫,成就香港電影黃金時代
    鄒文懷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曾經培養過李小龍、許冠文、洪金寶、成龍、吳宇森、徐克等著名電影人,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最紅的明星幾乎都合作過。鄒文懷獲得過第27屆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第五屆亞洲電影大獎終身成就獎、香港政府金紫荊星章 ,不管從哪方面講,他都是是香港影壇舉足輕重的人物。邵逸夫(左)和鄒文懷(右)。
  • 李小龍誕辰70周年 沿電影的路尋功夫的夢
    可李小龍英年早逝也讓香港功夫電影前進的腳步有所停滯,功夫電影一度陷入了低谷。但香港的電影人並沒有因此而灰心,經過幾年的努力,「後李小龍時代」的功夫片終於探索出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那就是功夫喜劇。  在「李小龍時代」,功夫片的主角多半是不苟言笑的悲劇英雄。李小龍死後,功夫明星們必須另闢蹊徑才能找到出路。
  • 香港武打電影裡面最能打的十個人,第一可以打贏李小龍,你信嗎?
    她們既是武術教練,又是電影演員,事實上,除了劉家良代表的南方武林外,香港的功夫明星幾乎都來自戲劇圈。一般說來,雖然那時候的功夫明星很多,但大部分都有一個共同點,出身也差不多,多是同門師兄弟。下一步,小編將對香港十位武打明星進行排名統計。排序很重要,僅供參考。
  • 70年代影壇大哥羅維:與李小龍交惡、逼走成龍,自己也跌落神壇
    羅維,70年代香港有名的大導演,本來手中有著兩張王牌:李小龍和成龍,奈何最後都與兩人決裂,自己也逐漸走下了神壇。70年代初期,李小龍在美國電影市場碰壁之後,選擇回香港來發展。當時,他的片酬還不是很高,以1.5萬拍攝了兩部電影,其中一部就是《唐山大兄》。《唐山大兄》開機後,原本的導演吳家驤與李小龍合不來,一氣之下走了。此時電影才拍到一半,怎麼辦呢?嘉禾只好找來羅維救場。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唐山大兄》上映,票房高達320萬,刷新了香港的票房記錄。
  • 他是李小龍、成龍兩位世界級巨星的伯樂-香港電影教父鄒文懷
    你可能不知道鄒文懷是誰,但你一定知道李小龍、成龍。而鄒文懷,就是發現並栽培他們的人。或者說是他們的伯樂。儘管香港電影風光不再,但它曾是大陸幾代人的集體記憶,也曾有過流金歲月。鄒文懷對香港電影貢獻巨大,被稱為香港電影的「新教父」,於1970年一手創辦嘉禾電影公司,創新變法,一改舊制,開創了獨立製片的先河。
  • 香港電影前十武打明星,李小龍只能排第三,圖一另有其人
    香港的武打片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大家好評,武打明星更是一批又一批的湧現出來,他們不僅演技出眾,而且還有紮實的武術功底。下面小編就來盤點下香港電影前十武打明星排名。排名不分先後,僅供參考哦。第10名:鄒兆龍成龍拍了一輩子戲,90多部電影在拍攝中重傷30多次,成龍演戲,是唯一一個不用替身的明星。他拍戲的冒險精神,他的不服輸,也只有成龍才能振興香港演藝事業的那段黃金時期,沒有成龍,相信香港電影不足以對世界影壇產生震撼。第6名:洪金寶
  • 沒PS的70、80、90年代,這是香港男人最帥的30年.
    鄭少秋詮釋了無數經典角色,香港評選的「百大香港經典電視角色」中,鄭少秋一人獨攬七個。現在談起鄭少秋,很多人給他的評價是「渣男'。即便他再男神,也改變不了他曾辜負、傷害了深愛著他的沈殿霞的事實。70年代,李小龍的出現,打破了之前動作片的虛假,一掃明星氣質的萎靡,讓西方人認識和學習了中國功夫。他給世界奉獻了精美的武術和不朽的電影,美國人讚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
  • 他拍了600多部電影,捧紅了李小龍、成龍等巨星,最後卻賤賣公司離場
    ,是香港電影歷史上從業最久的老闆。43歲之前,他為邵氏兄弟在香港影壇的崛起立下汗馬功勞;43歲之後,他自創嘉禾電影,前後拍攝了600多部電影,並捧紅了李小龍、洪金寶、成龍、張曼玉、陳可辛等一眾巨星級演員和導演。八九十年代,人們一提「香港電影」,首先想到的就是嘉禾。
  • 陳惠敏:與李小龍齊名,香港電影十大惡人之一,也曾是江湖之人
    武俠片一直是中國電影最拿得出手的作品,曾經的中國武俠片在國際上大放異彩,中國武俠片就不得不提香港武俠片,而香港武俠片的黃金時代就是六七十年代的邵氏電影。曾經的邵氏電影是亞洲電影的一面旗幟,而邵氏出品的武俠片,可以與當時的美國西部片齊名,邵氏電影代表了中國六七十年代電影的最高水平。邵氏武俠片更是被觀眾所追捧。
  • 他被稱最接近李小龍的一代巨星,更是香港四小龍之一,如今何在?
    呂小龍,真名黃健龍,來自與香港毗鄰的澳門,原為功夫教頭,擅長洪拳。70年代初到香港邵氏電影公可做演員,參演邵氏早期影片,在選拔李小龍接班人的時候,他的形象和李小龍相似,又是他的崇拜者,被幸運選中。呂小龍被稱作史上最接近李小龍的一代巨星,真名叫黃健龍,武打影星,以模仿李小龍經典武打片真正出名,不過香港四小龍指的是李小龍、成龍、梁小龍、狄龍,他們是20世紀70年代香港武術演藝圈的代表,而呂小龍只是李小龍的後繼者。先後主演了《截拳鐵指鬥刀客》、《死亡魔塔》、《龍拳精武指》和《猛龍伏虎》等影片,其中《龍拳精武指》一片曾在國內正式公映。
  • 除了《英雄本色》,我最愛的十部80年代香港電影
    後來還是覺得老本行最有前途,就做了香港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當然他還有一個更出名的身份:趙雅芝的老公。牛叉閃閃的人生不需要解釋!話說桂治洪的不少作品,很多70、80後肯定在小錄像廳看過,三觀不正的典範。
  • 李小龍一生演過的四部半功夫電影:出現了10位香港「動作武星」
    李小龍的偉大不需要贅言,他是功夫電影明星,也是截拳道宗師,對於華語乃至世界功夫電影的啟示和發展都有著巨大的作用。李小龍三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出演電影,7歲後練習太極和中國拳法,8歲時就跟著父親一起拍片,算的是是名符其實的童星。五十年代,李小龍已經開始出演電影男主角了,同時也開始學習詠春,洪拳、少林拳等多種拳法。這為他日後創立截拳道以及拍動作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嘉禾公司創始人鄒文懷:香港電影黃金教父、全球化先驅,曾經栽培李小龍、成龍等明星
    紀錄片鄒文懷曾在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栽培過李小龍、成龍、許冠文、洪金寶等多位巨星,更推出過製作了《猛龍過江》、《精武門》、《警察故事》、《頭文字D》、《寶貝計劃》等多部經典電影作品,是香港電影圈舉足輕重的人物。2016年,成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時,第一個感謝的人就是鄒文懷。鄒文懷的父親曾擔任廣東中央銀行行長,是當年廣東財政金融界的著名人物。
  • 模仿李小龍最成功的十大明星排行榜揭謎
    臺灣功夫明星何宗道自幼學習武術,做過體育老師,後來轉入電影行,曾在香港和臺灣擔任特技演員。70年代初到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做演員。在選拔「李小龍第二」活動中,呂小龍因為形象與李小龍有些相似,功夫高強,又是他的崇拜者,於是被幸運選中。先後主演了《截拳鐵指鬥刀客》、《死亡魔塔》、《龍拳精武指》和《猛龍伏虎》等影片。電影《長城大決戰》是呂小龍與內地合拍的第一部影片,電影中他的打鬥乾淨利落,兇狠猛烈,且歌頌愛國主義精神,深受內地觀眾好評,該片成為1989年全國十大賣座電影之一。
  •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李小龍與家人合影的26張經典彩色照片
    李小龍(1940-1973)是香港和美國武術藝術家、演員、哲學家、電影製作人,也是武術截拳道的創始人。李小龍是粵劇明星李海泉的兒子。他被評論員、評論家、媒體和其他武術家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武術家之一,也是20世紀流行文化的象徵。
  • 大埔籍電影泰鬥鄒文懷去世,曾一手捧紅成龍、李小龍等明星!
    一手捧紅李小龍、成龍、許冠文及洪金寶的嘉禾公司老闆鄒文懷去世,享年91歲,他與邵逸夫並稱香港電影的泰山北鬥,影壇又痛失一代大佬
  • 扒扒李小龍電影《精武門》12位演員之生存現狀
    苗可秀是香港70年代最紅的打女之一,她既是李小龍的御用女主角,也是紅顏知己。 李小龍逝世後,苗可秀離開嘉禾加盟亞洲電視,除了演戲還主持電視節目,80年代中期,她淡出香港娛樂圈定居多倫多,期間偶爾返港演電影。
  • 邊個最神似?李小龍傳記劇集電影無限Loop
    邊個演李小龍最神似?
  • 娛圈揭秘:香港電影前十武打明星,李小龍只能排第三,圖一另有其人
    香港的武打片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大家好評,武打明星更是一批又一批的湧現出來,他們不僅演技出眾,而且還有紮實的武術功底。下面小編就來盤點下香港電影前十武打明星排名。排名不分先後,僅供參考哦。第10名:鄒兆龍成龍成龍可以說得上是第一位真正打入好萊塢的電影明星,也是在中國最有分量和號召力的演員,成龍也是第一位在好萊塢留下手印的中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