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一針一線縫製『溫暖愛輝』,一剪一裁守護手工技藝!

2020-12-20 澎湃新聞

匠人匠心▷一針一線縫製『溫暖愛輝』,一剪一裁守護手工技藝!

2020-12-1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輝寶 愛輝發布

手心生花

tian yi wu feng

在歲月之中用匠心磨礪刀剪

於裁縫之間以布匹丈量時光

『裁縫』這個詞

聽起來就頗具年代感

讓人們想起縫紉機噠噠噠的聲音

44歲的於蘋,雖然年齡不大,但也已經是一位「老裁縫」了。於大姐在黑河市區開了一家火爆成衣店,位於文化街上,店裡主要是量身定做羽絨服、羽絨褲,還有羽絨被子等。於大姐的手法非常麻利嫻熟,價格公道,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客人找她定製。

縫製一件衣服,有量體、畫圖、裁剪、縫紉等好幾個步驟。這些對於大姐而言,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噠噠噠……」於大姐手推動著布料,盡情享受著做衣服的過程。在這樣的「噠噠」聲中,連時光都變慢了。

一針一線

一絲一絨

裁心裁衣裁歲月

「我從十八九歲就開始做衣服,一直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說起自己的裁縫手藝,於大姐眼神裡透出驕傲。

民間有諺「荒年餓不死手藝人」,對一個裁縫來說,有門好手藝也就有了安身立命的資本,無論走到哪兒,憑這門手藝就能養家餬口。這番話也是於大姐母親告訴她的。

為何能堅持這麼久?於大姐笑著回答:「因為本身就愛好做衣服,而且作為裁縫還可以給身邊的人送去一份溫暖,自己心裡也是暖暖的。」

如今,服裝行業已發展成為高度機械化流水線作業,各類服飾五花八門,應有盡有,能像於大姐這樣一直堅持下去的「守藝人」已經越來越少。

或許和其他老行當一樣,「老裁縫」也可能會退出歷史舞臺。但做了二十多年的裁縫,這份感情難以割捨。於大姐說只要身體允許,她還是會堅持做下去,為大家送去更多溫暖。

量體裁衣二十載

擇一事,終一生

同樣的動作重複二十年

舉手投足間連接起來的

就是一個人的一生

這就是匠人之心

無聲的堅守

監製/瘋一樣的男子

視頻/關旭

原標題:《匠人匠心▷一針一線縫製『溫暖愛輝』,一剪一裁守護手工技藝!》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愛輝』高緯寒地水稻喜獲豐收!稻穗飄香、遍野金黃~
    『愛輝』高緯寒地水稻喜獲豐收!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輝寶 愛輝發布
  • 《一剪芳華》概念海報巧思齊聚 一針一線詮釋起伏人生
    5月18日,由愛奇藝、旭東影業出品的年代勵志劇《一剪芳華》正式開機。開機儀式上,《一剪芳華》發布了「繡色人生」概念海報,通過圍繞「行業、成長、人生」關鍵詞,以旗袍工藝為載體,聚焦時代發展與主人公的成長曆程,展現了傳統匠人們孜孜以求、九死不悔的大國工匠精神。
  • 一針一線「溫柔香」,是兒時的味道啊……
    近日,記者來到新鄭市新煙街道辦事處濱河帝城小區,見到了這位巧手製作香包的靳俊英,她正在一針一線縫製手中的香包,乾淨整潔的房間裡,整齊擺放著她精心縫製的香包。
  • 【溫暖洛邑】12月13日:見「季」行事,治癒冬日,是時候親手縫製一件...
    【溫暖洛邑】12月13日:見「季」行事,治癒冬日,是時候親手縫製一件棉襖了! 中國衣服柔軟自有風骨唐氏大袖衫手藝傳承人張曉老師,堅守中國傳統手工製衣技藝,以剪為筆,以布為墨,剪裁歷史,縫製時光,繪寫中國傳統服飾的綿延不息。
  • 【守藝中華】河南省香包技藝傳承人張豔:靈感針尖飛舞 縫製時代記憶
    而後來的一次經歷,讓張豔真正喜歡上了手工技藝。那是張豔十多歲的時候,張豔的母親去給當地兒童福利院的小朋友們做棉衣棉褲,由於工作量太大一直做到天黑也沒有完工,為了讓孩子們能早點穿上御冬的棉服,張豔母親就把東西帶回到家裡,想連夜趕製出來。看到母親眼睛都熬紅了,還在不停地縫製,張豔也睡不著了,就和母親一起在深夜裡加班加點趕製新衣。
  • 上海臺北---雙HAN雙城故事 『手作之美、貴在用心』
    『手作』從來不是一個話題,但手作卻是真真實實的產生在彼此之間。我們可以親手透過觸碰感受到他們真實的存在。恆高的設計大多都限量發售少量生產,因此都擁有自身的限量編號。因為再多的廣告文宣、其實沒有辦法踏實的說明這兩個年輕人、對於手工創作的愛跟堅持。一個來自上海、一個設計在臺北;各自擁有一個名為『HAN』的手工設計創作品牌。兩種不同的風格、兩個對於美的詮釋,而哪個是你更喜歡的? 他們並沒有年產千萬的生產值,但每一個對象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著。擁有愛跟風格的作品,實用與裝飾並進、溫暖與剛強同步。
  • 共生鏈SCE守護傳世匠人技藝,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現輝煌_驅動中國
    共生鏈SCE一直致力於保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讓更多人可以看見社會、城市過去燦爛的文化遺存。一、守護匠人的軌跡 讓更多技藝傳世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發布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一文顯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也就是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活動的產物。並且承載力人類的技藝與工藝,並且在長時間裡一直被延用。
  • 【溫暖愛輝】老手藝,守初心▷二十年「刀光剪影」,磨出匠心人生~
    【溫暖愛輝】老手藝,守初心▷二十年「刀光剪影」,磨出匠心人生~ 2020-12-12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4位新老手藝人說:和我赴一場匠人之約
    我們一次性找來了福州城內9位獨具匠心的傳統技藝大師以及15位滿身才氣的新晉設計師邀你邂逅一場屬於手藝人的匠人時光草木深是對草木染這種傳統手藝的追尋者(草木染,一項古老的技藝,即從漫山遍野的草木中提取天然染料,染成自己所需要的布製品),傳統與現代設計融合者。一沁一染, 一針一線,從細節處知不同。
  • 「巧手巾幗 匠心傳承」,這場手工皮具製作活動,可讓大家笑開了花
    「巧手巾幗 匠心傳承」,這場手工皮具製作活動,可讓大家笑開了花 2020-10-17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月新番『從零開始的魔法書』PV 網絡小說『Clione的燈光』改編動畫-日刊和邪晚間版
    明天要去萌果醬去參加『戰艦少女R』的主題餐廳的活動,現在這種ACG主題×餐廳的形式也是越來越流行了。輕小說改四月新番『從零開始的魔法書』公布最新PV輕小說改動畫『從零開始的魔法書』將從今年4月10日起播出,近日官方公開了本作的PV第二彈。這部動畫是由虎走翔的同名輕小說改編,小說由電擊文庫髮型,動畫由WHITE FOX公司負責製作。
  • 《一剪芳華》家國之情,傳承之願,一針一線,成就一世芳華!
    《一剪芳華》由張昊唯、蓋玥希、洪堯、趙圓媛、楊祺如、陳佩斯、張晨光、劉佩奇、劉敏等新生代青年演員和黃金老戲骨們一起主演的年代勵志劇!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陸遠之寧死不為日本人做旗袍,踐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亂世風雲中他努力將自己的技藝發揚光大,終成一段華服傳奇。
  • 最合自己心意的配飾,當然是手工縫製的,刺繡如意流蘇配飾製作
    繡好繡片的小夥伴,可以將繡片從繡棚上取下來,按照繡圖輪廓剪下繡片,留1釐米左右的餘布。再在空白的繡布上,再拓印一個繡圖的輪廓,並同樣裁剪下來,兩塊布料的餘布部分,都要打上1釐米寬的豁口,然後放在一邊備用。準備三條30釐米長的絲帶(顏色請隨意,小桃知道自己做的顏色像假髮了,嗚嗚嗚),想要短流蘇的小夥伴,可以自行縮短長度。
  • 『LA VITA 原來這是重獲新生——高雄』
    』以期給各位帶來真正的文化感動『LA VITA · 高雄』 臺灣電影《練習曲》裡有一句臺詞:「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做了」。『LA VITA · 駁二藝術特區』LA VITA遇到這樣的純手工就走不動了,心心相惜。叮叮噹噹的聲音,你盯著師傅的一舉一動,動作細碎又忽輕忽重,一切都在他心中,扎紮實實。和LA VITA的一針一線一樣,和LA VITA楚陶一抔土細細磨一樣,這樣的安心。
  • 生活妙招:不用一針一線,快速用手工製作出芭蕾舞短裙,查看教程
    無論您是有抱負的芭蕾舞演員,還是一個普通的舞者,或是一個短裙控,都可以來學學這個生活小妙招,不用一針一線,也不用縫紉機,快速用手工就能製作且不用縫製的舞臺服裝。由於您不必縫製,只需在腰間系一條長緞帶即可。選擇至少1.5毫米厚,沒有內部支撐並且顏色與薄紗匹配的一種。將其纏繞在您想要穿芭蕾舞短裙的腰部,並在切割前再留出0.5m的餘量。3.將薄紗切成條:將薄紗攤開在平坦的表面上,並切成數十條長條,寬5-10釐米。要使裙子更柔軟,更豐滿,請使用寬條紋。要創建體積較小且外觀更複雜的芭蕾舞短裙,請使用細條織物。
  • ⎣徵案⎤墨者行——訪學、手工與匠人
    源於對古法手工技藝的痴心、對現代人「無用」主義的感慨、加之近幾年的各地尋訪,創始人劉懿瑩提出發起了效法先秦諸子中唯一崇尚技藝的墨子精神,求學於匠人、人人動手體驗傳統技藝的文化項目-墨者行,現有手工技藝分享沙龍、墨課堂手工課和訪學等內容
  • 央視《探索·發現》欄目講述河津手工匠人故事
    10月2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探索·發現》欄目播出《匠人·匠心》第38集,講述了河津市3位手工匠人的故事,包括根雕匠人範高相、磚雕手藝人呂仁義和琉璃匠人呂諺榮。該紀錄片通過講故事的手法,用意境深遠的畫面和樸實動人的文字,呈現出民間手工匠人對古老技藝的堅守與傳承。一段在普通人看來不過是「枯枝爛根」的根材,被樊村鎮西衛村根雕匠人範高相從深山老林中找到,經過皂化、晾曬、削切輪廓、精雕、著色上漆等一系列程序後,變成了栩栩如生的中國龍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