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瑩的越女劍法傳承自阿青,但並不是原本阿青的那套劍法,只不過是當年看到阿青劍法領悟出的一點點而已,威力自然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在《越女劍》中阿青的劍法是學自一隻白猿,她每日裡牧羊,便有一頭白猿跑來和阿青打鬥,久而久之阿青就從中領悟出了這套劍法。
範蠡見到阿青使出的劍法厲害,於是便請求她去訓練越過的士兵。
阿青本身並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她也是在和白猿打鬥中領悟出來的劍法,也並只知道如何來培訓士兵,所以只能按照她當初學會的土方法——對戰。
阿青和八十名武士們交手了四天,真正見識了阿青劍法的厲害,雖然武士們沒有學會一招完整的劍法,但在交手的過程中還是有了一些感悟,哪怕這些感悟只是一絲一毫,也造就了越國武士無敵劍法的傳說。
這些當初和阿青交過手的武士們把當初那些從對戰中領悟出的感受又傳給了身邊的人,一傳十十傳百,就這樣阿青的劍法流傳了下來。
當初和阿青對戰的八十名武士,每個人的領悟都是不同的,完全不能和阿青原汁原味的劍法相提並論,更別說在以後的流傳過程中也會不斷的發生變化。
等到這套劍法到韓小瑩手中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差不多千年的時間,能否保留那八十名武士領悟出的原版就已經不錯了,更別說阿青那套劍法。
韓小瑩和阿青的劍法在威力上肯定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差別太大的。
就算是同一套劍法,使用者本身的功力不同,所發揮出來的威力也是有很大差別的。韓小瑩武功差,資質也很平常,越女劍法在她手上難以發揮出最大的潛力。
這樣的例子在金庸的書中比比皆是,喬峰在聚賢莊用太祖長拳對付一群人,照樣打的他們落花流水。
太祖長拳只不過是一套最普通的入門武功,可以說但凡是個江湖人,幾乎都會使用這套武功。
但喬峰本身的武功厲害,這套最普通的武功在他手裡也能代替出巨大的威力。
你讓包不同和風波惡使用太祖長拳和喬峰使用太祖長拳去試試?
同一套武功在不同的人手裡使用出來威力是不同的,使用者本身的武功越好,自然使用這套武功就越厲害。
江南七怪在射鵰中是什麼水平我想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幾乎在書裡面能叫出名字稍微有幾次出場機會的人,都要比他們高點。
江南七怪的武功已經夠低了,韓小瑩還是江南七怪中武功最低的。
可想而知,就算是一套再高明的劍法在她手上也代替不了多大的威力。
其實韓小瑩的這套劍法本身並沒有那麼不堪,郭靖離開大漠之後的武功進步非常神速,別說韓小瑩,就是江南水怪中武功最好的柯鎮惡也要差郭靖差得遠,但是郭靖回過頭來評價這套劍法卻還是陳贊不已。
要知道當初在大漠跟著江南七怪學武的時候,韓小瑩也曾教他越女劍法,郭靖怎麼學都學不會,還惹的韓小瑩生了好久的氣。
以上是從作品內容來說明兩人劍法的差距,我再說一點書外的原因。
越女劍的原型並不是金庸的原創,這個故事由來已久,金庸只不過是以越過處女的傳說加工成阿青的形象。
有沒有可能是金庸在《越女劍》和《射鵰英雄傳》兩部作品中互相借鑑了這個名字呢?
我認為是有可能。
《射鵰》的成書時間還要比《越女劍》早。
書名是《越女劍》,但實際上在書中並沒有說明阿青的這套劍法就叫做越女劍,實際上就連阿青自己也不知道這套劍法叫做什麼名字。
阿青自己也並沒有傳人。
我分析很可能是金庸先創作《射鵰》的時候,在塑造韓小瑩這個人物的時候,根據《吳越春秋》中趙處女的印象來設計的,到後來準備這阿青這個人物的時候,就直借用了越女劍這個名字。
這樣的例子也不是沒有,比如《射鵰》中黃藥師有一門絕技叫做彈指神通,《俠客行》中謝煙客的武功也叫彈指神通,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們兩人的彈指神通有任何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