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6歲女教師墜亡事件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其生前長期遭受丈夫的家暴,終於這一天,她用跳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還有無盡的家暴。
除了義憤難平,小圈心裡更希望
我們更懂得保護自己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家暴0容忍
上一秒是親密愛人,下一秒是地獄魔鬼。
家庭暴力,你會看到什麼?
門關起來,絕望的哭泣、求饒,憤怒的拳頭,失去理智的猙獰表情,撕扯著頭髮無法掙脫的雙手,夾雜著孩子們無助地哭喊聲,滿地狼藉.
1)自卑的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
2)自我優越感強的人:自我意識很強,經常表現出蔑視或自負的狀態,總感覺自己比別人強。
3)報復心理的人
4)個性偏執的人:很記仇;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
5)易激惹的人:即使遇到輕微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況,也容易產生一些劇烈的情感反應。
6)病態人格
7)酗酒和吸毒:有酗酒和吸毒的惡習。
1)低自尊的人
2)依賴感強的人
3)缺乏社會支持的人
4)懦弱的人
5)缺乏安全感的人
6)關於家庭文化傳統
1)錯誤:家暴是偶然事件,寫了保證書,應該沒有下次了。
事實:不管是否為偶然性事件,受害者應該意識到家暴事實已經發生,對對方的情緒、行為多加注意,及時採取行動以保護自己。畢竟,你也不知道第二次家暴會不會發生。
2)錯誤:家暴只是包括了毆打。
事實:除了身體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冷暴力以及經濟控制也是家暴的一種。
3)錯誤:家庭暴力只會產生在社會底層、受教育程度低,或者是特定宗教信仰的群體。
事實:家暴有可能發生在任何家庭中,家暴跟家庭關係、施暴者、受害者的因素都有關係。
1)錯誤:都是因為受害者做了錯事,導致施暴者情緒爆發。
事實:某個行為或事件的對錯,不應該單憑一方主觀看法判斷,用暴力手段處理問題是不被允許的。
2)錯誤:受害者的精神或心理方面常常會有問題。
事實:其實是長期的焦慮、恐懼、緊張造成極度的無助、敏感、依賴等心理症狀的表現,產生了社會適應不良的行為反應。
3)錯誤:受害者為什麼不選擇一走了之呢?
事實:很多人會對受害者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想法
但其實一方面中國許多受害者仍是抱持著相對保守的家庭觀念,害怕被人指指點點。
第二是因為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
最噁心的是,很多時候受害者想要離開,但施虐者卻揚言對其(以及家人)不利。
4)錯誤:為了孩子,「忍一忍就過去了」。
事實:目睹父母之間的暴力,會給孩子造成巨大創傷,有調查顯示,幼年經歷過家暴的孩子,長大後暴力傾向也會比其他人高。所以,這樣一個表面完整內裡土崩瓦解的家,孩子是另一個受害者。
5)錯誤:受害者的教育水平很低。
事實:受害者的教育程度從小學到博士都有,受害者和教育水平沒有必然聯繫。
1)錯誤:施暴者往往有精神問題。
事實:若家人有精神問題,應該交由專業機構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這並不能是暴力解決問題的藉口。若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處在無法控制自己的狀態下,應該由醫療或法務機構及時介入幹預。
2)錯誤:施虐者對所有的人,都有暴力傾向或暴力行為。
事實:許多施虐者的暴力行為僅限於家庭範圍內。在其他的社交場合或工作環境中,他們可能看起來非常溫文爾雅,言行舉止有分寸。
3)錯誤:施虐者一般是是生活上的失敗者,才會有暴力行為。
事實:在家暴事件中,很多施虐者從事高收入或受人尊敬的職業,例如醫生、律師、政治家等,表面光鮮體面,甚至施虐者在外界面前,對受害者表現得善意體貼。
1.需要明白的是,這時候你最好的衛盾不是驚慌無措、尖叫互毆,而是冷靜。
2. 不要直接頂撞與刺激施暴者,緩解施暴者的情緒,避免遭到施暴者進一步的報復;
3、頭、頸、胸腹等重要部位需要多加保護;
3. 如有機會,躲到屋子裡的安全地方或逃出屋子,向鄰居、朋友、親人等求助,必要時撥打 110 報警;
4. 事後可以將那些傷痕及淤青拍攝下來,作為證據;另外需要在24小時內到醫院去驗傷和治療,保留證據;
5. 向居委會、街道辦事處、派出所、婦聯求助;(具體聯繫方式見文末)
6. 情節嚴重的,可要求相關部門為自己提供人身保護以避免遭受施暴者的繼續傷害。遭到家暴情況應勇敢地站起來, 藉助各種合法途徑, 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1.摒棄不合理的傳統觀念
「被家暴是我的命」,「家庭暴力是家務事」,「家醜不能外揚」等傳統觀念像一條惡臭的枷鎖捆綁著很多女性。唯有掙脫,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2. 提升自尊、樹立信心,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價值
被家暴的女性選擇沉默,往往與低自尊有關,認為自己沒有資格反抗,這無形中增長了施暴者的家暴行為。
3. 經濟獨立,降低依賴性,爭取自己的權利
受虐的女性常常過度依賴丈夫,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缺少社會支持,甚至精神也不是獨立的,把自己的生存機會依託給丈夫,而非自己。
4. 嘗試溝通、澄清問題
當遭遇家暴後,施暴者可能會自責、內疚,保證不會有下一次。
但家暴行為的背後,並不是無緣無故就發生的,為了儘量避免家暴的再次發生,我們需要做的可能是雙方的溝通與澄清。
5.珍視自己,打破沉默、公開事實,才能獲得幫助
珍愛自己,需要認識到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個體,而不是可以任人輕視的對象。
1.看見淤青、傷痕
肢體衝突是最為常見的家暴形式,一般受害者的身上會出現一些莫名的淤青,而且會對淤青的解釋閃爍其詞。
2. 衣著不適與行動不便
炎熱的夏天也堅持穿長袖或高領衣服,可能是為了遮住傷痕;
行為有別於正常,被詢問時看起來非常緊張、恐懼、意圖含糊帶過 。
3. 伴侶有酗酒習慣
如果知道,或者受害者無意中提及其伴侶有酗酒的習慣時,可以問一些細節,醉酒後會一般會怎麼樣等,多觀察受害者的神情及行為表現。
4. 與朋友、家人的聯繫變少,伴侶的控制欲很強
朋友或家人可能會無意中向你吐槽,被限制社會交往,限制自己的經濟時,需要注意。
施暴者會把女性當成是其私有物品,有了這些控制之後,家暴行為的發生概率變得更高。
5. 變得自卑、敏感
慢慢發現受害者的性格變得怯弱,唯唯諾諾,不敢發表自己的想法,容易受到驚嚇,眉宇間愁雲滿布。
應該花多一些時間和精力陪伴受害者,獲取多一些信息,察覺是否有被家暴的可能性,從受害者角度出發,協助其勇敢走出現狀。
1. 心理援助熱線/網絡援助
自 2010 年以來,全國婦聯在 12338 婦女維權熱線開通了心理諮詢服務功能。
12338 的在線接聽時間是周一至周五 8:30~11:30 以及 14:30~17:30,也可在除此外的時間留下錄音,隨後會有專人回復。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聯)網址 —— http://www.women.org.cn/
組織:「幸福家庭成長小組」 以及 「受虐婦女支持小組」 等團體相繼湧現,以保密、尊重、互助為原則,鼓勵家暴受害女性積極參與,提供幫助。
·
2. 心理諮詢
對於遭受了家暴的女性,除了身體受傷,心靈也會有難以消除的傷痛,如果跟親朋好友傾訴一番後,依舊沒法調節情緒,甚至嚴重影響了生活、工作等,建議尋找心理諮詢。
家暴中的一切暴力行為都是不應該發生的,也是違反法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