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深圳養狗的人越來越多
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在路上遛狗
遛狗的人多了
偶爾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
▼
近日,深圳龍華區一小區居民陳女士報料稱,此前她家狗咬傷一名小女孩,最近小女孩的家長來到她家搶奪小狗,並將其摔死,自己的父母也在過程中受傷。
該家長回應稱,是因前往理論時被咬傷才做出摔狗的舉動。
【南都N視頻】文字:南都記者 焦明梁;視頻剪輯、編輯:黃銘濤
到底怎麼回事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
據陳女士介紹
此前其父母遛狗時
狗狗在電梯裡咬傷了一個女孩
公共視頻顯示
事發時女孩曾主動撫摸犬只
據8月30日電梯內的公共視頻顯示,陳女士父母帶狗進入電梯後,兩個小女孩也一同進入,其中一個女孩上前主動撫摸陳女士母親抱著的小狗,此時由陳女士父親用繩牽著的另一隻小狗出現向女孩衝撞的動作,但被其父親拉開,後續女孩多次撫摸小狗。
出電梯時,另一隻小狗再次衝向女孩並疑似發生接觸,女孩出電梯後捂住小腿,後電梯門關閉、陳女士父母乘電梯繼續上樓。
陳女士稱,9月1日晚,被她家小狗咬傷的孩子的家長張先生(化名),來到她家宣稱要確認小狗的健康狀況。在她父親打開門後,對方衝進門內搶走小狗、在走廊上將其摔了三下,隨後小狗被送到寵物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她還表示,過程中她的父母分別因被張先生夫婦衝撞和拉扯也有不同程度受傷。
9月3日,記者聯繫到當事家長張先生,他表示自己是因為先被狗咬傷才做出摔狗的舉動。
據他介紹——
此前自己的孩子被咬傷後,雙方曾於8月31日在社區工作站調解下就賠償和後續處理達成一致,但他對第二天上午陳女士發來的一段消息感到不滿、因此提出重新商談解決方案:「她叫我們應該再加強家庭教育之類的。」
張先生稱,當晚他前往陳女士家中理論時,被那隻狗咬傷了大拇指和中指,「我生氣之下就把狗拖在地上摔了幾下」。
對於陳女士指出的衝入家門、搶奪狗並將其摔死的說法,張先生予以了否認。
張先生向記者出示了8月30日晚孩子在醫院的門診病歷,其中顯示初步診斷結果為「狗咬傷(Ⅲ級暴露)」。
龍平社區工作站法律顧問秦女士
向南都記者介紹
在此前調解中
雙方對孩子被咬傷一事「都沒有異議」
並籤字確認了調解協議
👇
陳女士支付張先生女兒醫療費等費用共計5000元,同時在後續15日內通過微信視頻方式持續向張先生告知犬只的健康狀況。
但9月1日上午,孩子家長電話告知工作站雙方再次出現了分歧。秦女士告訴記者,當時孩子家長提出「希望能走法律程序解決此事」。
陳女士向記者提供了9月1日上午發給張先生的文字內容,其中提到——
「未滿七周歲的孩子還是很需要有監護人陪同身邊照顧,儘可能避免一切的意外發生,不竟她們年紀都是小,而且好好教導小朋友,如何正當地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因為監控中看到你女兒進電梯不到10秒就主動觸碰我另一隻小狗,由於狗只自身防範意識很強,感到同伴受到傷害時也會存在一定警惕性」。
南都記者從龍華警方了解到,涉事犬只死亡,另因雙方均有受傷,現已對雙方傷情進行了鑑定,目前該事件仍在調查中。
養狗狗的多了
關於狗狗的矛盾、糾紛也越來越多
下面這些,大家都要認真看啊
針對養犬只的人
大家一定要做到以下這些
一、依法養犬。
依法辦理飼養犬只的相關手續,不飼養大型犬、烈性犬,出門為犬只佩戴犬牌。不遺棄、虐待犬只,不組織或參與鬥犬。
二、文明養犬。
不帶犬進入社會公共場所和人員密集場所,管理照顧好愛犬,攜犬外出時遇到老人小孩孕婦,請自覺避讓,加強犬只訓練,培養愛犬出門隨行保持安靜的好習慣,防止愛犬亂叫、傷人、夜晚狂叫擾民現象發生。
三、衛生養犬。
外出遛犬時,隨身備好小鏟子(或硬皮紙)和塑膠袋,隨時清理犬的糞便,並妥善處置保持周邊環境的清潔衛生。
四、健康養犬。
按照犬類防疫的有關規定做好狂犬病等疫病的預防措施,定期為愛犬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其他疫苗。關愛犬的健康,定期為愛犬進行健康檢查,防止人畜共患傳染疾病的發生。
五、安全養犬。
請將愛犬圈養或鏈束,外出遛犬時請為愛犬帶上犬鏈、嘴套等,避免傷人、打鬥、走失等意外,不帶犬進入公園、公共綠地、商場、學校、醫院、餐飲服務等公共場所和人員密集場所。不攜犬乘坐除計程車以外的公共運輸工具,乘坐計程車時,應徵得駕駛員同意。
孩子不懂得保護自己
在與小動物交往時,很難有所防禦
所以如果家長不注意引導
很可能讓孩子受襲擊
那麼家長要如何教會孩子
與小動物互動的正確方式呢?
▼
❶ 禁止孩子做出傷害寵物的行為
☞ 不用力拽小動物的耳朵;
☞ 不強按小動物的頭;
☞ 不要拽動物的尾巴;
☞ 不能抓動物的皮毛;
☞ 不用棍子或其他物品追打。
❷ 為孩子正確的示範如何和寵物做遊戲
家長可以教給孩子一些訓練寵物的指令:坐、等,逐漸讓寵物了解寶寶也是家庭的一員。
同時,給予的寵物的鼓勵可以是輕柔的撫摸、食物獎勵、玩具獎勵,讓孩子從中學會如何正確與小動物互動。
家長們需注意
年齡過小的寶寶不要和貓狗單獨相處
需要有成年人在場看護
資料圖:遛狗的人
❸ 警惕:寵物這時候不能碰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寵物在吃飯、睡覺、抱著玩具的時候,不要打攪它們,它們護食、護覺、護玩具,可能會出現自衛行為。
另外,應讓孩子了解寵物的身體語言,不要讓孩子接近已經掀起嘴唇、露出牙齒、背毛豎起、大叫或後退著的寵物。
❹小區裡的貓貓狗狗不要隨意逗
很多孩子在社區裡或馬路邊看到別人牽著狗,或者看到可愛的貓咪,都會很想上前摸兩下、逗兩下,但汪星人和喵星人也是需要保持安全距離的。
尤其是路邊的流浪貓或流浪狗
更是千萬不要去招惹
🏃🏃🏃
*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給我們留言哦*
👀
採寫:南都見習記者 焦明梁
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