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可立即關注臺灣電影
前陣子臺灣故宮南院開館,成龍送了12生肖獸首仿品。隨即有兩個神經病跑去潑漆,寫下「文化統戰」四個字。
不要以為臺灣人民都贊成這舉動。泥馬是腦殘還是有被迫害妄想症???灣哥建議你有本事別用中文了!
灣哥實在不想再浪費文字在這兩人身上,心中卻默默浮現另一個臺灣人―李乾朗教授。
不囉唆,先上圖。
紫禁城角樓
山東曲阜孔廟奎文閣
福建華安二宜樓
厲害吧?
李乾朗,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副教授。大學時期,就開始默默以自費方式調查老建築,四處拍照、寫生。
◎年輕的李乾朗(左)與畫家席德進
畫著畫著,畫了40年,從年輕畫到老。
畫了40年,其中20年李乾朗在大陸走南闖北。
每一張圖,都是李乾朗在老建築一待好幾天,忍著酷熱寒冷,爬上爬下,畫了N張草圖,讀了許多文獻古書後的成果。
以下是他無數草圖中的一小部分:
(圖片出自李幹朗著作《巨匠神工》)
每張素描旁,都密密麻麻寫下他的筆記或感言。字裡行間,能感受到他對老建築真是好有愛。
古建築就好像住在遠方的長輩,想獲得第一手資料,就非得下功夫專程登門拜訪不可。
紀錄時,他爬上屋頂,掀開瓦片,爬進去看梁柱結構…為了精準呈現細節,隨身都帶著量尺。他訪問一個又一個老建築師傅。很多即將消失的工藝,就被他的圖畫保存了下來。
◎由繪畫「拆解」的五臺山延慶寺大殿
他筆下的臺灣老建築,也是那麼細緻,那麼美。
鐵道部社廳
臺灣土地銀行舊總行
中山堂
臺北故事館
鳳山東門
臺灣「監察院」
大稻埕歷史街區
其中也不乏藝術感十足的作品。
臺灣博物館
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一幢幢老建築被拆。他成為捍衛老建築第一人。80到90年代,臺灣「文建會」陸續維護林家花園、臺灣博物館、赤崁樓、安平古堡、迪化街…等重要古蹟,也與李乾朗關係密切。
古蹟是所有古今的人的共有,就連你的子孫都有權為它發聲,怎麼可因交通不便這麼膚淺的理由,而把它拆了?
古蹟就是無字的歷史課本,曾歷經戰亂、災害還能保留至今,怎麼能不尊敬?
李教授以「永遠的古蹟志工」自居。出了好幾本書的他,默默在各地演講,希望更多人透過他的作品了解古建築之美,進而願意保護文化,以自己的文化為傲。
兩個白痴花兩分鐘對文物潑油漆,李乾朗教授卻花了一輩子,一筆一畫紀錄下大陸、臺灣建築之美。孰是孰非,高下立見。
最後再來欣賞李老師的絕美作品。
福建寧德樓下村民居
長陵祾恩殿
北京天壇祈年殿
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
福建泉州開元寺
湖北武當山南巖宮
蘇州盤門
蘇州拙政園
福建永安安貞堡
老祖宗的古建築是人與自然的呼應,理解它們是一種幸福。
我不希望到我們這裡中斷,我希望我們繼承,繼承是我們的福分。
我沒有辜負老建築,我是它們的代言人。
推薦閱讀
他是臺灣梵谷,卻有最苦逼的一生
這男人承諾了一隻鳥,花了半輩子拍一部片
故宮南院開館!南北故宮大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