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金秀融媒 金秀融媒
「有些人從山裡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裡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禮上,這段告慰她的頒獎詞刻在無數人心中,她將青春付給了她的扶貧事業,她將生命獻給了她的扶貧長徵。她是駐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冒雨驅車從百色返回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在返回的途中,不幸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年輕的生命定格在30歲。
▲網絡圖片
2020年8月23日,由國家電影局主抓,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精心策劃組織拍攝的影片《秀美人生》,在廣西南寧舉行首映禮。
9月22日,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的電影《秀美人生》在我縣秀河數字電影院首映。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我縣組織各單位代表到場觀看影片,感受黃文秀同志捨身忘我,用生命詮釋共產黨員初心使命的感人故事。通過《秀美人生》學習黃文秀同志的優秀事跡,並把觀看《秀美人生》作為「榜樣的力量」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的重要內容,與鞏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增強「四力」教育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影片的教育、引導和激勵作用。
▲《秀美人生》劇照(一)
▲《秀美人生》劇照(二)
▲《秀美人生》觀影席觀眾認真觀影
在影片中,從帶著兩個孫子的銀匠班老頭不願搬出危房到黃大貴和桂芳的情感糾葛,從村民不掛果的砂糖橘到隨時坍塌的木橋……這些扶貧重任都負到黃文秀的肩上。扶貧工作可以讓我們看到人間煙火,人生百態,一個一個故事讓人噓唏不已,甚至潸然淚下。沒有人願意窮,但總有人正在飽受著「窮」病的折磨。黃文秀立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當橘子結果了,草藥出售了,桂芳和黃大貴終成眷屬了,木棧變石橋了,黃文秀離開了……但是黃文秀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的扶貧精神,會鐫刻在廣大扶貧工作者的心中。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現場觀眾的觀影感受:
▲森林公安局副局長李科
「今天作為普通黨員幹部,我局組織觀看了影片《秀美人生》,黃文秀是脫貧攻堅站崗上湧現出來的時代楷模,是新時代青年的優秀代表,也是現場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身邊的榜樣。當前我們正處於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時代的發展呼喚擔當的力量,只有不怕難、不怕苦,不怕泥水沾滿褲腿,不怕腳下布滿荊棘,才能做好基層工作。我們必須以促進基層發展為己任,提高本領,埋頭苦幹,敢為人先,身體力行的擔起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森林公安局副局長李科表示。
▲森林公安局民警田雲
「這部影片非常形象地給我們再現黃文秀 在扶貧期間工作和生活的一些片段。使我們備受鼓舞,在今後的扶貧工作中,我們要繼續發揚黃文秀的精神,努力踐行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和責任。」森林公安局民警田雲談起自己的觀影感受。
▲中國人民銀行金秀縣支行綜合辦公室副主任劉君茹
「作為一名基層央行青年黨員幹部,在前段時間的主題教育學習期間,我們學習了黃文秀的先進事跡,學習她紮根基層無私奉獻的精神,所以現在我非常期待《秀美人生》這部電影的上映,讓我們能夠進一步學黃文秀精神。」中國人民銀行金秀縣支行綜合辦公室副主任劉君茹說。
▲中國人民銀行金秀縣支行國庫股副股長梁曉蕾
「通過前段時間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活動,我們從中學習了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黃文秀同志用美好的青春,詮釋共產黨初心和使命,詮釋一名年輕幹部擔當和責任,是我們廣大黨員學習的榜樣。」中國人民銀行金秀縣支行會計國庫股副股長梁曉蕾表示。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縣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論述為引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來賓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我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全縣大部分處於高寒山區,生存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滯後,這些是金秀脫貧攻堅面臨的最直接的困難和問題。
金秀瑤族自治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村40個,在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908戶41303人,2015年底貧困發生率23.97%。2016年以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縣委、縣政府攻堅克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向貧困「硬骨頭」發起總攻。2016—2019年全縣累計實現減貧32290人,39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0.39%,2019年4月獲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為廣西首批脫貧摘帽的自治縣之一,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這樣的數字背後,是每一個深深紮根在扶貧第一線的扶貧工作者努力的青春,這些奮戰扶貧一線的扶貧工作者,正是黃文秀精神的真實實踐寫照。
願每一雙走過扶貧長徵路的腳步,都如願邁入全面脫貧奔小康的未來。
來源: 廖雨晨、翁娟、陶振英(實習)
原標題:《沿著她的足跡走好新時代長徵路——電影《秀美人生》在我縣廣大黨員幹部中引發熱烈反響》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