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地區是遠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據考古證實,舊石器時代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就有人類存在。舊、新石器過渡的代表—細石器文化的賦存和發現,進一步證明古居延地區是東、西石器文化的連接點。新石器、青銅、鐵器時代,歷代北方遊牧民族在賀蘭山、曼德拉山、龍首山等處刻制了數以萬計的古代巖畫,成為研究古代遊牧民族早期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和經濟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和珍貴的文化遺產。
1、風味肉食手扒肉
風味肉食手扒肉手扒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餐食,也是他們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
2、阿左旗奶豆腐
阿左旗奶豆腐奶豆腐,蒙古語稱「胡乳達」,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見的奶食品。
3、阿左旗酥油
酥油,古人稱其為「醍醐」。元代把醍醐列入御膳用的「北八珍」之一,視為美食之珍品。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在品嘗過醍醐之後,即興賦詩《大支寺贊公房》一首,贊曰:「醍醐長發性,飲食過扶衰」。
4、黃燜羊羔肉
選用阿拉善灘羊羔肉,剁成小方塊,輔以少量醬油、調料等,再放蛋黃、粉面、優粉,抓拌後過油,炸成金黃色,扣在碗內,放入肉湯,加醬油、蔥段、花椒、大料,上籠蒸20分鐘左右取出,倒扣在湯盤內,將湯濾到鍋裡,加入味精,澆在羊羔肉上,再放點木耳菠菜葉等即可上席。
5、扒駝掌
駝掌軟爛,色澤紅潤,光潔明亮,醇香適口。
6、蒙古炒米
蒙古語稱炒米為「呼日森布達」,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
沒有寫到的美食,請大家寫在留言區,以便大家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