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尼古拉斯·凱奇大叔,常看電影的人們並不陌生,《戰爭之王》、《預見下一秒》、《居家男人》等影片令人印象深刻。
銀幕上的凱奇大叔常以桀驁不馴的腔調遊戲著人生,其略帶幽默感的演技讓人過目難忘,成為眾多影迷推崇的偶像。
《火柴人》是其早期出演的作品,2003年上映,一直保持著不錯的口碑。
電影故事情節並不複雜,卻時刻充滿了驚奇。
觀眾先是驚訝主人公一系列的不良生活習慣,有嚴重的潔癖,有嚴重的妄想症,整日以藥渡日,卻做著騙子的勾當。
騙著老人、善良人,堅守自己的行騙原則, 成為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直到傳說中的「女兒」突然降臨生活,才發現自己原來也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好人「,不時教導著「女兒」不能謀不義之財。
當女兒初次行騙上手時,堅持讓女兒把錢還給受害人,以尋求心靈的安寧。
說白了,從事自己的行當,那叫謀生,卻不允許「女兒」和自己一樣,以避免「法官的兒子是法官,賊的兒子永遠是賊」的生存悖論。
然而,電影還是追求戲劇人生的。
原來,「女兒」也是他人行騙的一環!
原來,簡單並不安全!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場以自己主導的騙局,卻因自己的受騙而終結,這才是生活的本意,害人者終被害。
做人還應有原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有些人從《火柴人》中看到了一些防騙技巧,比如說對不知根底的「好心人」要有防範心理,對上門的推銷員、還有天上掉下的彩票等」好事「,還需三思而後行。
不貪小利是勝人一籌的強大生存利器。
有些人也看到了人性弱點。不管有多麼強大的天賦與才華,誰都會有牽掛人心、顯露真情的一面。比如說主人公的贖罪情結,當「女兒」尋父時,放棄一切心理戒備,最終人財兩空。
遊戲人生,人生也會遊戲自己。
當主人公金盆洗手,回歸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時,心靜如水。當再次遇到讓自己重啟人生的「女兒」時,不再冤家路窄,冤冤相報,世界依然還是那麼美好。
一聲」爸爸「,叫得讓人感慨萬千。
經歷才是財富,只有經歷過才會有更深刻的感知。
人生苦短,卻不可能經歷所有。
而電影卻能寄託更多人的情結,不管時代風雲如何變遷,電影中的人生故事又何嘗不是芸芸眾生的你我寫照呢?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