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產動漫領域中,《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動漫作品所取得的成績無疑是十分優秀的。但是,對於外國友人而言,對於這部動漫作品的笑點和燃點卻是很不理解的。
近年來,隨著我國動漫領域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國產動漫作品走向了國際動漫市場。但是,
在去年9月份就登陸了北美院線,獲得的票房約有370萬美元,這個成績在中國電影在北美票房史上的第二名,僅次於《流浪地球》(588萬美元),可相對比於同樣是動畫的《龍珠超:布羅利》(3000萬美元)差距就尤為巨大。
就播出效果而言,外國友人們對於國產動漫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的,很多優秀的國產動漫在國外並沒能夠獲得良好的評價。
其實在北美院線大多也都是華人觀看,引進方以為是語言不通導致,所以英文配音版1月31日登陸北美院線,可效果依然一般。這主要是由於中西方文化差異所造成的,外國對於《哪吒之魔童降世》有著諸多不解。
第一個問題就比較尖銳,外國友人們竟然不知道哪吒是男是女?從哪吒的髮型角度來講,很多的外國友人認為哪吒是一個女孩子。這就充分地體現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了,在我國的古代,男子蓄髮也是很正常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第二個個問題是:"哪吒有六條胳膊嗎?"。其實,在我國的神話傳說與神話小說中,哪吒豈止是有六條胳膊啊!八臂哪吒聽過沒?多虧了電影中刪除了三頭的設定,不然他們會更加詫異的;
第三個問題是:"哪吒為啥長這麼快?",在故事中,哪吒一開始明明是一個三歲的小孩子,怎麼在決戰中就突然變大了呢?這只能說他們對我國的神話體系太不熟悉了;
第四個問題:"故事的主題是命運的哲學嗎?"。其實這個問題問的還是比較不錯的,電影的主題的確是和"命運"緊密相連。
外國友人提出的問題充分地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於哪吒這個人物,在中國這邊幾乎是家喻戶曉,不需要任何解釋大家都懂,但對於外國人來說就比較難以理解,而且還涉及到很多中國風格的文化差異。
可能有人會舉例《花木蘭》這部以中國元素為主題的作品,但因為它是迪士尼的製作的,其故事價值觀全都是美式的,準確的來說這是一部披著中國外衣的美國故事。
不過也不需要沮喪,中國電影的首要任務是討好中國觀眾,如果老想著要去討好老外收割全球票房那就適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