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紅豆
《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一次公演後個人喜愛度排名公布:
萬茜觀眾喜愛度排名第一,這似乎一點也不意外,畢竟茜茜子那麼招人喜歡!
可是最後一名竟然是張含韻?這的確有那麼一絲絲的恍惚了。
當時一曲改編的《大碗寬面》爆紅後,網友都炸了:「太A了,太爆了!」
特別是張含韻在裡面的戲腔絕對是點睛之筆,這一段花腔讓張含韻脫穎而出,也讓她重新被無數的人看見。
這樣說吧,如果當時不是因為《大碗寬面》贏了,她在第一期公演後就是要面臨被淘汰了!
16年前,她是那個唱《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奶氣女孩:「雖然我還在象牙塔,我多麼想一夜長大,親愛的爸爸媽,別叫我小傻瓜,雖然我很聽話,不代表我沒有想法」。
16年後,她是誰呢?她會是誰呢?
01.她好像一下子從雲端摔落到泥濘中,被整個世界拋棄了。
張愛玲曾經有這樣幾句話:出名要趁早。
張含韻不僅出名早,而且出道即巔峰,讓同齡人望塵莫及。
2004年,全民選秀節目《超級女聲》橫空出世,年僅14歲的張含韻憑藉著甜美的臉蛋和歌聲一路過關斬將,一舉拿下全國季軍。
在比賽後順利代言蒙牛優酸乳:
張含韻出了自己的第一張專輯《我很張含韻》,以80萬張的成績拿下了當年的銷量冠軍。
可是鮮花和掌聲沒有像想像中如約而至,取而代之的是莫須有的髒水和黑料。
先是有人匿名稱是她的同學,爆料她在上學期間私生活不檢點,是四川某高中的「校妓」。
同時,她被惡意PS裸照,甚至在上節目時,被主持人舉著假裸照問「這是你嗎?」
張含韻眼裡噙著淚水,很肯定的否認說:「不是我」。
一開始苦笑,後面忍不住委屈,說我不要看了,眼淚吧嗒吧嗒滴地掉。
總之,這些關於張含韻的「緋聞」一夜之間都被傳得神乎其神。
15歲出道,16歲走紅,17歲街知巷聞,然後的人生就被一波波網絡暴力徹底埋進塵埃。
張含韻說:「我盡力說話不帶稚氣,讓他們覺得我是個大人,這樣他們能少欺負我一點。」
是的,欺負。
在這個孩子的眼裡,這些赤裸裸的惡意造謠,只是欺負而已。
2009年,張含韻因和公司解約,一下子沒有了任何曝光。沒有團隊,沒有工作機會的她,一沉寂就是五年。
她好像一下子從雲端摔落到泥濘中,被整個世界拋棄了。
02.從泥濘中爬起,伴隨著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
在張含韻最落魄的時候,劉德華建議她去當演員。
劉德華說:「現在歌手情況也不是很好,要是你有天賦,也可以去嘗試下演戲」,劉德華的話就像陰霾中的一點亮光,幫助她從桎梏裡逃脫出來。
2011年,她作為插班生到中戲求學。四年的中戲學習經歷,讓張含韻體會到了真正的青春和肆意妄為的學生生活。她沉浸成各種角色,在戲海浮沉打磨。
畢業後,還是劉德華力邀她出演電影《初戀未滿》,她是內心叛逆外表很乖的班花。
她是《蘭陵王妃》中說哭就哭,眼角那一滴淚決絕動人的蘭陵王妃;
還有那一段精彩絕倫的孔雀舞也令人難忘。
她還是《知否》中在家庭婚姻中受盡委屈隱忍大度的淑蘭…
拍戲的時候她從來沒說過一句辛苦,在拍《蘭陵王妃》的時候,遇上大雪封山,氣溫零下10幾度的天氣,她也能直接把頭埋在水裡,就是為了讓畫面拍出來真實好看。
她還說:既然自己出演了女主,那麼就要比別人做更多更苦的事。
這是張含韻對演員這個行業的尊敬和對自己職業的負責。
張含韻沒有在哪一個角色中一炮而紅,她慢慢地滲透,想要潤物細無聲般用演技、用角色告訴大家:我,張含韻,回來了。
可是,回來的路依然是坎坷的。
有時候和影視公司定好了角色,但是還沒有到劇組就被拒絕,她想要撕下歌手標籤,卻又一直撕不掉。
當時《扶搖》女二起初定的是張含韻,合同都籤了,妝也試了,結果臨時被換。
即使已經經歷了那些次的無辜傷害,她依然忍不住在微博上回應:
放棄嗎?
怎麼可能,就算「撕」標籤的時候很痛,也要狠狠地撕。
就像潘瑋柏的那首歌唱的:「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
只要心存大志,依舊可以重新登頂,做自己的英雄。
03.成熟並且優秀的她,涅磐了
一步一步走回來張含韻似乎真的退卻了年少時的青澀,不再害怕,不再羞澀,因為她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踏踏實實走出來的。
在配音節目《聲臨其境》中,張含韻演繹了迪士尼的《冰雪奇緣》中三個不同年齡段的公主安娜,每一段的歌曲都唱的活靈活現。
這一段純英文的配音,讓現在的觀眾大吃一驚。
然後,她模仿馬冬梅。如果不看畫面,只聽聲音,你會覺得完全就是在放原版,毫不誇張地說簡直神還原馬麗的東北話。
她第三段神還原《歡樂頌》的曲筱綃,也是開口跪,連何冰都被震驚到說從哪找的人太厲害了。
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和韓雪一起配音的《後媽茶話會》,簡直讓人雞皮疙瘩起了一地。
《後媽茶話會》是三個迪士尼公主後媽和兩個姐姐坐在一起吐槽公主們的一段戲,整首歌曲的歌詞非常緊湊,要求每個人的接唱幾乎無縫銜接,而張含韻和韓雪兩人,不僅在歌詞上完美無缺,就連形和聲音的模仿力都兼備。
發現了嗎?
當年那個酸酸甜甜的女生其實一直沒有離開,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消化著這個世界一切,無論是惡意還是善意,然後在不經意間隆重登場。
就像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的首場表演中,她就安靜地坐在那裡彈琴唱歌,可是懂她的人,分明可以感覺到她內心曾經有過一場海嘯。
不懂得人,或許也只是會恍惚一句:「咦,這不就是那個誰嗎?」
誰?
酸酸甜甜嗎?
蘭陵王妃嗎?
明蘭嗎?
還是和韓雪一起配《後媽茶話會》的誰?
不想被被標籤了,她就是張含韻。
可是,被認識真的重要嗎?
活血對於經歷了大風大浪後涅槃重生的張含韻來說,似乎也不那麼重要了。
不被喜歡,排名最後那又怎樣?
大不了一切重頭再來。
13年張含韻在微博上說:「如果說五年前我一直走在暖洋洋的陽光大道上的話,這五年我就一直在走冷冷的夜路。這夜路那麼長那麼黑,中間無數次我都在想,什麼時候才能看到一點點光啊?」
現在的她,不需要再去尋找、乞求那一絲絲微光了。
因為內心強大的她,就是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