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案例中,BBC團隊了解到一個16歲的女孩,名叫法圖。法圖從西非的幾內亞被販賣到科威特做了六個月的家政工人。
每10戶科威特家庭中就有9戶有家政工人——他們從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去往海灣地區,希望掙到足夠的錢來養家。然而,BBC阿拉伯新聞的一項調查發現,在谷歌和蘋果提供的應用程式上存在在線奴隸市場,比如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就是其中之一。這個調查揭開了海灣地區的網絡黑市的秘密,科威特當局表示,他們已經正式傳喚了幾個社交媒體帳號的所有者,相關人員已被要求撤下他們的廣告。他們還被迫籤署了一項法律承諾,承諾不再參加這項活動。那麼,這個在線奴隸市場究竟是怎麼樣的?
魔鬼在人間
BBC阿拉伯新聞的一項秘密調查發現,家政人員在一個蓬勃發展的黑市上被非法買賣。其中一些交易是在Instagram上進行的,在該平臺上,帖子通過算法提升的標籤進行推廣,銷售通過私人談判。
BBC臥底團隊假扮一對剛到科威特的夫婦,採訪了57名應用程式用戶,並走訪了十幾名試圖通過一款名為4Sale的流行商品應用程式向他們兜售家政服務的人。允許用戶根據種族篩選傭人,不同種族標價不同。在與賣家交談時,臥底團隊經常聽到種族主義語言。
在海灣地區的大多數地方,家政工人是由中介機構帶進該國的,然後在政府正式註冊。潛在的僱主向中介機構支付費用,成為家政工人的正式擔保人。根據所謂的「卡法拉」制度,家政工人不能辭職,也不能在沒有她的擔保人許可的情況下離開這個國家。
幾乎所有的賣家都主張沒收這些女性的護照,把她們關在家裡,不給她們任何休假的機會,幾乎不給她們打電話。接受採訪的app用戶表現得好像自己是這些女性的「主人」,拒絕給予她們其他基本人權,比如給她們「一天或一分鐘或一秒鐘」的假期。標榜自己是警察的賣家想體現自己的「善良」,他說:「相信我,她人很好,她笑起來很好看,即使你只讓她睡到凌晨5點,她也不會抱怨。」
他告訴BBC團隊家政工人是如何被當作商品使用的。「你會發現有人以600 KD(14000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一個女傭,然後以1000 KD(23100元人民幣)的價格賣掉她。」他說。包括4Sale和Instagram在內的應用程式使僱主能夠將家政工人賣給其他僱主,從而獲得利潤。這繞過了這些中介機構,創造了一個不受監管的黑市,使婦女更容易受到虐待和剝削。
這種網上奴隸市場不僅僅發生在科威特。在沙烏地阿拉伯,調查發現數百名女性在另一款熱門商品應用Haraj上被賣。
在一個案例中,BBC團隊了解到一個16歲的女孩,名叫法圖。法圖從西非的幾內亞被販賣到科威特做了六個月的家政工人。
後來,法圖被科威特當局發現,並被帶到政府為家政工人開設的收容所。兩天後,她因為未成年被遣返回幾內亞。她告訴BBC她在科威特的九個月裡在3個家庭工作的經歷:「他們過去常常對我大喊大叫,叫我動物。這讓我很傷心,但我無能為力。」現在她回到了科納克裡的學校,BBC在那裡採訪了她。「我太高興了。」她說,「即使是現在,說到這個,我還是很開心。現在我的生活好多了,我感覺我好像從奴隸制中回來了。」
相關機構作出回應,非法行為仍在繼續
報導發布後,科威特公共部門立即響應,科威特公共人力部門負責人穆巴拉克(Mubarak Al-Azimi)表示,他們正在調查法圖的事件,一名也出現在報告中的警官正在接受當局的調查。他說,逮捕和賠償受害者是這次行動的可能結果。
負責法圖案件的美國國際律師金伯利•莫特利(Kimberley Motley)表示:「我認為,應用程式開發商肯定應該為法圖提供賠償。莫特利還呼籲對那些參與向科威特販賣法圖的人提起刑事訴訟。
聯合國當代奴隸制問題特別報告員烏爾米拉•博奧拉(Urmila Bhoola)表示:「他們正在做的是推動一個在線奴隸市場。」「如果谷歌、蘋果、Facebook或任何其他公司都在託管這樣的應用,他們必須承擔責任。」
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Facebook表示已經禁止了其中一個標籤。Facebook的一位發言人補充道:「我們將繼續與執法部門、專家組織和業界合作,防止這種行為在我們的平臺上發生。」
谷歌和蘋果表示,他們正在與應用程式開發商合作,以防止非法活動。這些非法銷售明顯違反了美國科技公司對應用程式開發者和用戶的規定。
然而,BBC發現,在Instagram上還有許多相關的應用程式仍然很活躍,4Sale和Haraj應用程式也依然可以購買,因為它們的主要業務是銷售合法商品和服務。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