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我們知道林殊是為了自己林家和七萬熾焰軍的血海深仇,而蒙摯,景琰是他自始至終的盟友,霓凰是他的未婚妻,自不必說,他們是一個牢不可破聯盟,可是整部劇中最大的受益者卻是寧王。寧王是惠妃的兒子,因身患殘疾而不受待見,又因為和皇后同時產子,而金陵瘟疫爆發時,皇后的兒子未能存活,惠妃的兒子卻活了下來,於是皇后處處針對惠妃,也處處為難惠妃。
而景琰的母親靜嬪更是地位很低,僅僅是個嬪位,又與赤焰案有牽連,加上景琰的脾氣和秉性在宮中很是艱難,於是惠妃和靜嬪抱團,相互取暖。寧王本來就有殘疾,又無大志,自是不受梁帝的待見,更是不可能有什麼成績。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處境,只想是能夠求個平安而已。可是時來運轉,當梅長蘇為靖王謀皇位時,靖王的地位在步步高升,靜嬪的位份也逐漸提升。
而惠妃和寧王也在此過程中間接得到了很多的好處。最後晉王登基,而寧王卻做了一世富貴王爺。對於惠妃來說,她膽小,怕事,不爭不搶,只求平安,雖屢受打擊,卻為了兒子拼命的活著。她只想能夠安穩的活著,讓皇后少找一點自己的麻煩,就平安大吉了。她甚至從來沒有想過怎樣去改變這樣的境況。
可是時移事易,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有為難皇后的機會,也有揚眉吐氣的時候,也能夠自己做一回自己。這些都是因為自己和靜嬪境遇相同時,彼此照顧,本也只是想著有一個說話的人,卻不想最後自己卻成了人生最大的受益者,而開始囂張跋扈的皇后和越貴妃最後都不如自己。
所以說站隊很重要,選擇很重要。惠妃在受皇后迫害時,沒有為了改變自己的處境,選擇炙手可熱的越貴妃,而是兩不相靠的和靜嬪自己抱團,這也是一種人生智慧。如果當時惠妃選擇站隊到越貴妃那一邊,當時可能會有改變,但是卻受制於人,以越貴妃的為人,她也討不到太多的好處,同時還要為越貴妃賣命。所以,她兩不相靠是很明智的,自己和靜妃抱團,也只是受點委屈,反而遠離朝堂的紛爭,也為以後保存了實力。
因為她的這種低眉順眼,讓皇后和越貴妃對她也就慢慢的放鬆了警惕,她和寧王不可能成為奪嫡的障礙,於是皇后和越貴妃也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找她的麻煩,只是偶然心情不好時拿她出出氣罷了。但是皇后和越貴妃卻鬥得如火如荼,每人都想著對方去死,整天的勾心鬥角到反而讓惠妃和靜嬪有時間休養生息。
可沒有想到最後的結果卻是靜嬪的兒子做了皇帝,她什麼也沒有做,就得到了別人費盡心思也得不到的富貴和權力。所以說,站隊很重要,跟對了人有時候比自己奮鬥的結果更為讓人驚嘆!低谷時不放棄,高峰時不囂張!人生也就圓滿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請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討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