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中,我們談的是白雲山(白雲金絲;Tanichthysalbonubes)的身世,但是白雲山其實不只一種,而這次我們要談的是其它種類的白雲山…」
自從白雲山在 1932 年被描述後,魚類學家和水族愛好者們始終認為鄧魚屬是單種屬(monotypic),也就是該屬中只由一個物種所組成;然而自從 2001 年兩個新的鄧魚屬魚種被描述後,便推翻了這個假設。
爭鬥中的七彩白雲山雄魚,由德國輸入的野生個體
分布在越南的白雲山
Freyhof和Herder 於2001年描述了Tanichthysmicagemmae(中文品名為七彩白雲山,又稱越南玫瑰燈)這個新種,該種的樣本採集自越南中部一條位於東河市正北部的濱海河(Ben Hai River)一條細小支流。在牠們被發表的同年,新加坡出口商就已經有庫存並開始將牠們銷往世界各地了。附帶一提的是,許多人誤以為市面上以「錫蘭紅尾燈」為名販賣的白雲山是「七彩白雲山」,但市面上多數的「錫蘭紅尾燈」實魚其實是上集內文中所提到的「香港型白雲山(T.albonubes Hong Kong)」,也就是傳統型的大帆白雲山才是。(其實筆者認為「錫蘭」紅尾燈這個名稱也很詭異,因為「錫蘭」是「斯裡蘭卡」的舊稱,和越南或中國完全扯不上關係)
七彩白雲山雌魚,腹部較為臃腫,魚鰭也較短小
這種來自中越的同屬魚種具有成為優秀小型觀賞魚的驚人潛力,牠們所散發出來的美妙體色,比起白雲山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乍看之下和白雲山的體型和色彩分布有些相似,不過其體軸側帶下方卻緊鄰著一條顯著的藏青色條紋,於吻端、臀鰭和尾鰭間具有更加鮮明的紅色色調,背鰭鰭緣同樣鑲著類似白雲山的白色邊框。另外,七彩白雲山的背鰭和臀鰭鰭面更加寬闊,成熟雄魚在誇示狀態下,兩鰭會呈現相對應的梯型形狀,令人嘆為觀止!
另外,於同年發現的第三個鄧魚屬魚種為Tanichthysthacbaensis Nguyen& Ngo, 2001(塔婆鄧氏魚;Topaz Minnow)。從其種名 thacbaensis 可以得知牠們最早採集自越南北部的塔婆湖(Thac Ba Lake),即越南安沛省(Yen Bai province)齊河(Chay River)一處水壩所形成的水庫。不過,這種越南產的鄧魚僅發表於越南當地的淡水魚介紹刊物中,其分類描述及活體圖片外人難以獲知,因此一般人對此魚的長相仍然一頭霧水,更遑論引進水族貿易市場了。
許多人誤以為市面上以「錫蘭紅尾燈」為名販賣的白雲山是「七彩白雲山」,但多數的「錫蘭紅尾燈」實魚其實是圖中的「香港型白雲山(Tanichthys albonubes HongKong)」,也就是傳統型的大帆白雲山
尚未科學描述的新種
無獨有偶地,在2011年時,新加坡出口商的報價單上出現了一隻鄧魚屬的未定名種-Tanichthys sp. Vietnam,輸入後發現其成體形態和同樣產於越南的七彩白雲山類似,具有寬長的背鰭和臀鰭,不過體色卻明顯呈現檸檬黃色,因此英文俗稱 Lemon White Cloud,而中文自然被取名為檸檬白雲山,其產地被發現來自中越的峴港(Da Nang)。
2011年輸入的檸檬白雲山雄魚,偏黃的體色和其它種類截然不同
檸檬白雲山雄魚的鰭型和七彩白雲山較為相似,背鰭和臀鰭呈現對稱的梯型,十分美麗
檸檬白雲山雌魚,體色僅淡黃色,無紅色色彩分布
由於塔婆鄧氏魚的身世成謎,因此有許多魚友將檸檬白雲山和塔婆鄧氏魚聯想在一起,認為兩者可能是一樣的物種。由於兩者的模式產地一個在北越、一個在中越,兩地相差甚遠,加上缺乏塔婆鄧氏魚的詳細資料,因此目前仍無法斷定牠們是否為同一物種。
四種白雲山的雄魚對照圖
水質需求
這幾種白雲山都是相當理想的小型觀賞魚,牠們對水質環境並沒有太多要求,pH 值為 6.0-8.0 即可,硬度可以達到 140 dH。但如同大部分溪流魚類一樣,牠們不喜歡水中不斷累積的含氮廢物,因此仍需定期換水,只是在水溫環境的適應上會出現一些差別。
水溫
分布在中國南方和越南北部的白雲山並非標準的「熱帶」魚。在自然界中,牠們生活在 5-25 ℃的水溫範圍,所以自然也可以飼養在大部分地區的室外魚池;人工養殖的話,牠們可以忍受 28 ℃的高溫,但長時間的高溫環境會縮短其壽命,而且較容易引發疾病。因此可以的話,應儘量讓牠們生活在低溫狀態,會生活得更自在一些;如此一來,牠們的壽命便可以長達 3 年。至於棲息於熱帶地區的七彩白雲山和塔婆鄧氏魚(如果日後出現在水族市場的話),適合的水溫範圍為 24-27 ℃之間,但可以忍受 15 ℃的低溫,因此建議在冬季時可為牠們準備控溫設備,以維持水溫的恆定。
餵食
這些魚種飼養很容易,牠們很樂於接受各種不論是人工乾燥飼料或是豐年蝦、紅蟲、水蚤等活餌,只要體積大小可以符合其嘴型即可。牠們是個性較敏感的小型魚,所以最好一次飼養六隻以上可以降低其戒心,而且放養在水草造景缸中會更加賞心悅目。
混養對象
牠們屬於中上水層的魚類,混養時請儘量避免選擇會佔據同樣水域的魚種,例如斑馬魚。小丑燈(Boraras)和三角燈(Trigonostigma)之類的小型波魚是白雲山的最佳拍檔;亞洲的小型無須魮,如三間小丑燈(Puntiusgelius)和櫻桃燈(P. titteya)也不錯;另外體型嬌小的雲南鰍類(Yunnanilus)和多紀鰍類(Yasuhikotakia)也是合適的魚種。雖然產地相差很遠,但非洲的小型鯉科魚如非洲精靈燈(Barboidesgracitis)、加彭火焰鯽(Enteromiusjae)和夢幻小丑燈(E.hulstaerti)也是不錯的混養種類。除了小型鯉魚之外,其它體型較小的迷鰓魚如草莓麗麗、叩叩魚、二線鬥魚或巧克力飛船等魚種也很適合。短鯛當然也可以,只是要避免體型過大或過於兇悍的種類,如龍紋短鯛。
不管哪一種白雲山都很容易飼育,而且牠們不挑食,幾乎各種小型餌料都能接受
繁殖
如果想要繁殖白雲山,最好將牠們以 6–8 只的數量飼養在一個單獨的水族箱中。水族箱不需要很大,20 公升水量的缸就足夠,加上一組海綿氣動過濾器即可。缸子裡可以種植水草或鋪滿墨絲。在不受其它魚種打擾的情況下,成熟雄魚會開始對肥胖的雌魚展開求偶的動作,雄魚跟雄魚之間也會展開魚鰭互相競爭,以取得雌魚的青睞。
牠們算是非常多產的魚類,抱卵的雌魚幾乎每兩三天就會產卵一次,通常會在清晨出現第一道曙光時開始進行求偶繁殖,雌魚會在卵產於水草叢間。但是不像其它魚類,親魚的食卵性並不強,即使不特別將種魚撈出或將魚卵移出,你也很有機會在缸中看見自然出生的魚苗。
如果缸中水草夠多、生態系統穩定,剛孵化的魚苗可以缸中的微生物為食,直到長得夠大時再投餵豐年蝦苗或粉末狀的人工飼料餵食即可。當幼魚逐漸長大時,需要將牠們移出以避免原缸的魚只密度過高,影響到親魚之後的繁殖。
誇示中的七彩白雲山年輕雄魚,已經綻放出美麗的體色
參考文獻
§ Ifish微信公眾號:什麼?中國也有原生寶蓮燈?
§ Paul V. Loiselle, Ph.D.(2013). Genus Tanichthys-White Clouds, Meteor Minnows, and Sparkling Gems.American AMAZONAS, 2(4), 50-58.
往期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