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胖兵發現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兒。
對岸的蔡英文在上周三視察臺軍「漢光39號」演習,觀摩了預備役炮兵的操作訓練,並發推點讚。
本來這個操作沒啥毛病,但部分臺媒在報導時祭出臺式誇張手法,硬生生把正常訓練變成驚天大揭秘了。
揭秘了啥東西?各位自己看吧↓
▲超狂秘密武器——105榴彈炮(圖源:環球網)
妥妥的標題黨啊!
我要是沒看錯,這個「超狂秘密武器」是二戰時期的老裝備,怎麼到他們嘴裡就成秘密武器了?
圖中為一門老舊的105毫米榴彈炮(圖源:環球網)
不過仔細想來……到這也不能怪他們,如今臺軍的裝備序列的確存在普遍的「老齡化」現象,一型裝備用上好幾十年,都淘汰了還不退役也並不稀奇。
小兵兵簡單扒了扒,發現臺軍就是座博物館,而且那些古董級裝備保養得非常到位。
F-5戰鬥機
空軍是臺軍中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軍種,整體裝備水平遠強於陸軍和海軍,算是臺軍中的「一等人」,其主力的F-16、幻影2000雖然是較老的早期版本,但好歹也是四代機。
不過臺空軍的裝備序列中,仍有一些老舊裝備在役,比如F-5戰鬥機。
這型戰機源於美國諾斯洛普公司在1955年展開的一項設計方案,目標是以T-38教練機為原型,設計一種低成本、易養護的輕型戰機。
由於性能有限,美軍並未將其作為主力戰機使用,僅少量裝備給假想敵中隊,用於在訓練中模擬蘇聯的米格-21。
臺空軍是通過五角大樓的海外軍售與援助計劃,在1965年獲得了115架F-5A,由此開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使用和升級。
時至今日,世界上所有老舊的F-5A/B和部分E/F都已退役封存,只有駐紮在臺東志航空軍基地的第七聯隊仍在使用。
雖說現在臺空軍計劃在F-16V開始交付後,逐步淘汰剩餘的F-5,但在此之前,這些已經服役55年之久的戰機,可能還要再飛個5-8年左右。
當然只能進行訓練,無法執行作戰任務,不過把他們逼急了沒準兒真能被開出來。
基隆級驅逐艦
臺軍目前只剩下4艘在役的驅逐艦,也就是被視作「鎮島之寶」的基隆級驅逐艦(臺媒習慣稱其為紀德艦,小兵兵喜歡叫其F4)。
這4艘船原本是美國為親美的伊朗帝國(巴列維王朝)建造的居魯士級驅逐艦,結果這大客戶在1979年的民族革命中玩完了,美軍只好自己用。
1982年,居魯士級改名為基德級入列美國海軍,短短服役19年後便退役封存,因為伯克級開始下餃子了,這玩意兒確實多餘。
2000年,臺灣在多次求購伯克級失敗後,將目光投向了這4艘基德級,美國一看收垃圾的主動上門,欣然批准了軍購合同,以7.32億美元的價格將這4艘艦打包賣給臺灣,於2005、2006年分兩批完成交付,並改名「基隆級」。
時至今日,灣灣的最強主力艦仍然是這4艘服役又退役、退役又服役的舊船,首次服役距今已38年。
但這艘老爺艦,臺軍手中保養得各項性能依然完好,甚至部分位置還有升級改裝的空間……
嘖嘖嘖,這保養手法,小兵兵佩服(印度學著點)。
濟陽級護衛艦
90年代初,臺灣以租借的名義從美國買來8艘二手的諾克斯級護衛艦。
與前面的基德級一樣,這批專職反潛的諾克斯,僅在美國海軍服役了2年就草草退役,以濟陽級為名再次服役時,平均艦齡已經超過20歲。
▲基隆港內的鳳陽號(FFG-933)和宜陽號(FFG-939)
截至今年,這批老濟陽的艦齡已接近50歲,雷達等設備老舊不堪,動力系統故障頻發。
但臺軍依然沒有放棄她,他們能用替換零部件的方法,仍勉強維持著這個「老兵」的生命。
海獅級潛艇
仍在服役的這兩艘海獅級(海獅號、海豹號)潛艇,原為美國在二戰時期建造的茄比級潛艇,1945年正式服役,1973年退役並移交給臺灣,以作訓練之用。
海獅級不僅是全球範圍內最古老的潛艇,還是唯一一型參加過二戰卻仍在服役的古董,整個役期跨度達75年之久!保持著最「長壽」潛艇的歷史紀錄。
由於年代實在太過古老,這倆老黑魚幾乎是以吉祥物般的姿態躺在港口裡刷存在感,美其名曰是得益於「優秀潛艦士官的保養與維護」,實則無艇可用,無法退役。
MIM-72近程防空飛彈車
MIM-72「檞樹」是一種基於AIM-9D格鬥彈發展而來的地空飛彈,它使用M730裝甲運輸車作為地盤,1969年進入美國陸軍服役,海灣戰爭後逐漸退役。
臺灣在1987年購入這型防空系統,使用至今已沒有實際防空能力可言,在現代戰機的防區外打擊能力面前,區區幾公裡的有效射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M60A3「巴頓」 & CM-11「勇虎」坦克
1994-1996年,臺灣以2.23億美元的價格,分兩批從美國購買160輛及300輛退役的二手M60A3TTS坦克、備用零件與培訓服務,這些被美國兵調侃為「魚礁坦克」的老東西用到現在也幾十年了。
與這批巴頓紅塵作伴的CM-11「勇虎」要年輕一些,從1988年開始量產,服役至今不過30出頭,以坦克的生命曲線來看只能算剛剛步入中年,但性能比M60A3還差。
直接蓋在M60A3車體上混搭出來的
在前幾量原型車送去美國測試時
美國人曾贊其為「最強的M60」
按理說坦克這玩意兒屬於耐用裝備,只要養護到位,用上個大幾十年是沒問題的。
然而臺軍坦克卻經常跑脫履帶、掉負重輪、半路拋錨,甚至發生過因剎車失靈,而翻進河裡至官兵死亡的惡性事故,因此最近幾年臺陸軍的坦克都沒有進行系統的野外訓練,只能開到海灘上鋪成一排,打打炮給自己壯膽罷了。
▲2016年,臺陸軍564旅的「勇虎」坦克
剎車失靈翻入河中,造成3死1傷的慘劇
M41D「鬥牛犬」輕型坦克
這東西小兵兵可是看上眼了!誕生於1951年的韓戰時期,真正進入博物館裡的老傢伙!
臺灣從1958年開始接收美國援(清)助(理)的M41A3坦克,巔峰時保有700餘輛,當年可是臺陸軍「主力」的裝甲力量。
後來臺軍曾對部分M41A3進行自主改良升級,包括換裝本土生產的主炮、柴油引擎、彈道計算機、夜視設備和側裙板,這批改裝過的鬥牛犬稱為M41D。
現代化改裝後的M41啊!真想近距離感受一下……
不過現在絕大部分年過六旬的M41都已退役,只剩下金防部的烈嶼守備大隊坦克連,還裝備有17輛原裝M41A3和50輛M41D。
他們今年2月還拿出來秀了秀,自認可以「嚇阻」大陸。
M1式240毫米榴彈炮
這東西可是灣灣的大寶貝,軍中俗稱「兩四洞」,只要一說這三個字就知道是鼎鼎大名的M1。
M1於1940年完成原型設計,1943年量產,最大射程23公裡,是二戰期間美軍射程最遠、口徑最大的陸軍火炮。
8·23金門炮戰後,美國以「轟雷計劃」為噱頭,向臺灣輸送了多門M1火炮,部署在金門、馬祖的加強碉堡內,藉以威懾大陸。
由於尺寸和威力都很大,臺媒習慣用「鎮島巨炮」來形容它,不過再怎麼說這也是二戰的老物件了,和解放軍的遠火、巡航飛彈相比,只能用原始兩個字形容。
用了62年還不退役,頒個臺灣炮王(什麼王?)的終身榮譽獎是沒問題了。
M59加農炮
M59經常被廣大網友搞混,因為它名字太多了,僅舊稱就有M1/M2/M2A2等,基本和每一種同期的美軍火炮都重名,後來乾脆統一稱作M59。
而在民間,它有一個非常形象還不會混淆的綽號——長腳湯姆。
▲「長腳湯姆」的綽號可能來源於長長的支腿
老湯姆的發展源頭可追溯至1920年,經過18年的漫長研(扯)制(皮)、改進後,終於在1938年定型,1941年量產後便迅速投入戰爭。
70年代,臺灣引進該炮並服役至今,金防部、馬防部及混編炮營均有裝備。
可惜就算使用了火箭增程技術,他才能把炮彈送出18公裡,真正變成了「大炮仗」。
重頭戲!!!M101A1牽引式榴彈炮
到了揭曉重頭戲的時候了!小兵兵莫名得激動!
下面這東西就是被臺媒稱作「超狂秘密武器」的「究極祖傳超古董火炮」——M101A1牽引式榴彈炮。
該炮生產於1941年,盟軍曾在二戰期間大量使用,李雲龍口中「跟TND打雷似的」就是這種火炮,只不過當時還叫M2。
心裡痒痒 貓抓似的」——李雲龍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就在用這款火炮,到臺灣後依然在使用。
1979年,臺灣在獲得美國石島兵工廠提供的圖紙後開始自行生產,稱作63甲式105毫米榴彈炮,後改稱T63榴彈炮。
直到今天,臺軍二線部隊和離島炮營,還在使用這種已問世79年的爺爺級裝備,論年代它比那兩艘「海獅」潛艇還老,是臺軍裝備序列中最為古老的武器。
▲「漢光39」號演習中操作M101A1的臺軍預備役炮兵
注意他們身上背著淘換至二線的T65K2型步槍
然而就是這種老掉牙的裝備,臺媒竟然還能能舔著臉用「超狂」、「秘密武器」來形容,胖兵我竟找不到合適的詞彙來評價這種阿Q精神……
平時收藏古玩的朋友一定知道這句話:「舊器如新必是寶」,臺灣這保養古董的手藝確實令人嘆為觀止,種類如此繁多、年代如此久遠的裝備不僅建在,關鍵是還!能!用!
▲大家可能想不到,臺軍前幾年才將M1911除役
最古老的桂冠差點屬於它
美國人曾嘲諷大陸的051驅逐艦是「保存最完整的古董」。
可現在來看他們是錯的,無論生產年代還是服役時間,咱可都比不上臺灣的「軍隊博物館」。
這要是能實地參觀,然後摸上一把……
我好了,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