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是善是惡?這是一個永恆的命題。而在一位央視名嘴——水均益身上,這個命題也在困擾著觀眾們。
他原本是央視最出色的主持人之一,更是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去戰地進行新聞報導。多年的打拼,使得他的業務能力獲得了全國觀眾的一致好評。
然而一場緋聞的引爆卻將他勾勒成為"現代陳世美",也正是這個人們以為的"陳世美"卻堅持贍養自己智力不健全的兄長,事實的真相到底如何?
央視"名嘴"的養成
1963年,水均益出生於甘肅蘭州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父親水天明曾任蘭州大學的外國語系教授,在外文研究與翻譯上造詣頗深。他的祖父水梓更是清代時期的書法家、教育家。水家一族,在蘭州當地可以說是有名的望族。
正因為家學淵源以及水均益的天資聰穎,從蘭州大學畢業後的水均益毫不意外地被分到了新華社工作。家庭優渥的他剛剛進入新華社的時候,經常主動申請去做最複雜、最艱難的工作,並沒有人們以為的那樣嬌生慣養。不僅如此,水均益還常常請命前往最危險的戰地去報導當地的真實狀況。
他的努力終究換來了結果。在新華社工作了九年的他,終於在1993年被調到中央電視臺進行工作。進入央視之後,水均益的工作發生了一些變化,從原本的記者轉變為主持人、製片人,聚光燈也逐漸聚攏在了他身上。
成為室內主持人之後,他仍然會去戰地進行報導,除此之外,他還經常代表國家對普京、比爾蓋茨等名人政要進行採訪,並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取得了很多大人物的青睞。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還曾多次獲得"金話筒"獎以及央視十佳主持人獎。從一個小小的記者再到央視的著名主持人,獲得多項榮譽,成為央視"名嘴",獲得全國觀眾的喜愛,一路走來,他的成就與他的努力、認真、愛崗敬業是分割不開的。
可正是這樣一個人,卻因為一場緋聞被人們稱為了"現代陳世美"。
拋棄妻子,另娶他人
一張水均益與一名年輕女子在機場餐廳親密進餐圖片刷爆網絡,一時間"負心漢"、"陳世美"等等稱呼也席捲而來,輿論直指水均益。
原來,水均益已經有了妻子,妻子王君並不是傳媒行業的從業者,兩人的相戀也是因一次丟東西的意外的邂逅,確定戀愛關係之後,兩人在1991年迅速結婚。婚後,兩人感情一直很好,並在結婚兩年之後,這個兩口之間變成了三口之家。
水均益常年工作繁忙,經常不著家,他也深感愧對妻子,每一次出差回來都會給妻子和女兒帶回精緻的禮物。在結婚紀念日,水均益還會提前安排好工作,為妻子準備浪漫的驚喜。
在外界看來,他們的感情一直很好,更可以說是當代家庭的模範。可是,在2007年,水均益與妻子王君離婚的消息被爆出。讓外界媒體抓破頭腦也想不出原因。
三年後,水均益與年輕女子在外親密聚餐的照片爆出,媒體紛紛猜測正是這個年輕女子導致了水均益的婚變。人們的視線也關注到了這個年輕女子——楊迪,原來她是體育頻道的記者,說起來算是水均益的同事。當人們發現楊迪居然比水均益小了13歲,直接就"著實"了水均益的出軌拋妻的"罪證"。
在離婚三年後,水均益不顧外界傳言在2010年與楊迪結婚了。這個時候,媒體再次收到"知情人"爆料,說水均益的前妻其實已經生病癱瘓在床。爆料一出,水均益"現代陳世美"的名號算是定下了。
對於這些在爭議,水均益從來沒有過辯解,而他的前妻一方也沒有任何的發聲,一切都是外界的傳言。在與楊迪結婚之後,不論外界傳言如何,水均益與楊迪感情依舊很好,並在結婚後有了一對龍鳳胎。
兄友弟恭,贍養兄長
基於以上,人們對於水均益的印象可想而知,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正是這樣一個被外界認為無情無義的男子,卻贍養著自己智力不健全的兄長多年,從不言累。
水均益出生書香世家,正是這樣的出身,使得他們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受到局勢動蕩的影響,一時間,他們家走到哪裡都會被指指點點。更有甚者,上門來恐嚇、辱罵,當時水均益的哥哥年僅九歲,在他人的迫害下,被嚇得整個人從原來的聰明伶俐變得說不出句完整話,智力發育更是因此沒有跟上來。
從此以後,水均益的兄長生活成了問題,只能一直依靠父母的照料。後來水均益的兄長更是患了癲癇,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
水均益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在小時候受到全家人的喜愛,智力不健全的兄長也是對他愛護有加。在動亂解決之後,家庭雖然回到了從前的生活環境,但自己的兄長卻不會再像從前一樣了,水均益的父母也是一直擔心水均益兄長日後的生活。
2004,父親去世,母親年事已高,贍養母親與兄長的責任落到了水均益與幾個兄弟姐妹身上。原本按照商量好的,兄弟姐妹之間輪流照顧,可這一次,從小就備受寵愛的水均益想要照顧好的是全家人。
在所有的兄弟姐妹之間,水均益的經濟狀況是最好的,正因如此,水均益擔起了照顧兄長與母親的責任。在空閒的時候,水均益會親自照顧母親與兄長,當他出差了,水均益則會找一個可靠的保姆照顧他們的起居。
如今,水均益的兄長已經72歲了,水均益自己也是快六十歲了,即使如此,他也從來沒有說過不再贍養自己的兄長。
水均益究竟是善是惡?或者直接用"善"、"惡"來評價一個人是過於簡單了,人是一個複雜的動物。更何況我們如何能夠保證,我們知道的就是真相呢?
真相有三個,局外人認為的真相、局內人的真相以及客觀上存在的真相。我們不過都是局外人,離最客觀的真相其實是最為遙遠的,但是,我們往往會在不知情況的條件下,對人以最大的惡意進行評價。
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或者換上另外一種說法,我們願意以最大的善意來揣測世間的所有人,也許會失望,但永遠不會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