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如果考研一戰失利,且是因為開始的比較晚、努力程度不夠、自控力差或考試時沒發揮會導致的失利,建議二戰。
尤其是初試成績與目標分數差距不大的,更要二戰,因為你不能帶著10分或20分差距的遺憾度過餘生。
但問題來了,如果二戰後,成績依然不理想,三戰考研,有必要嗎?
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我想說說自己的看法。先來看一個同學的提問,如下:
第一、評估一下數學的得分,如果單科和總分都能過去年你所在考區的國家線,你就應該積極準備複試,因為只要能過國家線,你至少有讀書的機會,可能是目標院校,也可能是調劑錄取到其他學校。
我個人的建議是:無論學校牛犇不牛犇,如果有改變的機會,就要抓住機會去改變自己。名校固然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名校時,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當然,如果你有強烈的名校情結,非名校的研究生不讀,就繼續考研或放棄讀非名校研究生的機會。
第二、如果評估結果發現,數學這個單科、其他單科或總分無法達到去年的國家線,個人建議你避開數學,選考一個不考數學的專業,但儘量還能用上自己之前已經複習的專業知識,哪怕相關或相近也行。
第三、至於是否要三戰,你提出這個問題時,已經有了自己比較傾向的答案,那就是:你想繼續考研,但又不想、不敢、也不願再去面對考研這一年要經歷的彷徨、挫折、痛苦與迷茫。
但話說回來了,如果放棄考研,今天你能得到的生活,是自己一直以來所期待或嚮往的嗎?
如果不是,說不定過幾年,你還得重新回到考研這條路上。
所以,再給自己一次機會,但不要有那麼大的心理壓力,因為考研是改變未來的選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選擇。
再試一次,全力以赴去拼一次。考上了,說明自己幸運,要更努力地讀研,改變未來的人生;如果沒考上,你也暫時先別想考研這件事了,先工作,等將來經濟條件好轉時,繼續考研,也是一個選擇。
當然,如果此刻,你的家庭條件窘迫,父母無法支撐你去完成三戰考研,建議你要先度過生存期,才去談理想,因為你總不能因為自己要考研就讓全家人跟著你受罪,甚至讓父母和自己大冬天還穿著漏腚的褲子吧?
我的建議寫完了,接下來看看微博網友的建議和評論吧。
昭餘遊子1996:我第一年考研成績已過國家線 未過一志願複試線,調劑未果,失利,第二年比第一年高出24分,依然未過一志願複試線,調劑仍無結果,失利,然後三戰,不是真的想考,只是想讓自己的付出有個結果
Leyla_Archanth:看個人選擇和條件是否支持,我三戰上岸,所以我覺得三戰很值!
本文來源:石雷鵬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