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Julian Opie/LifeWear
自從日本雜誌界傳奇人物木下孝浩離開《POPEYE》加入快時尚巨頭迅銷集團後,《LifeWear》品牌雜誌便成為不少人心中對於 UNIQLO 的一個新期待。繼去年 9 月份的創刊號後,《LifeWear》在最近迎來了以「Livable Cities」為主題的第二期新作。在過去半年中,木下孝浩帶領雜誌團隊深入思考城市、人們與服飾之間的關係,並帶領讀者前往東京、京都、上海、哥本哈根、洛杉磯、紐約、哈瓦那及夏威夷等多個城市,再次探討了「LifeWear」一詞的含義,此外更攜手全球著名生活雜誌《Monocle》打造了一份「東京指南」。
Julian Opie 創作於 2017 年的作品《Airport》
CREDIT: Julian Opie/LifeWear
本期雜誌封面的插畫由英國藝術家 Julian Opie 創作,他於東倫敦的工作室外拍攝了數位路人,通過標誌性的個人藝術風格將照片重新處理並拼貼在一副畫面中,其所呈現出的熙熙攘攘城市人群亦與本期主題完美呼應。在第二期《LifeWear》雜誌正式登陸全國各大 UNIQLO 門店之前,不妨跟隨 HYPEBEAST 率先一覽其中的精彩特輯:
CREDIT:Seishi Shirakawa/LifeWear
編輯團隊邀請了 7 位擁有截然不同背景、身分和年齡的東京居民來分享他們在東京的生活。其中,作家 W. David Marx 著有《Ametora: How Japan Saved American Style》一書,他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男性時尚的變遷。Marx 現已在東京居住 17 年,他於去年完工的新住宅由建築師 Tamotsu Teshima 設計,錯層式的布局呈現出一種有機的三維感。
CREDIT:Seishi Shirakawa/LifeWear
於東京土生土長的 Hyo Kuwabara 受到父母親的影響從 10 歲便學習衝浪,在不能去往海邊的日子裡,他開始接觸滑板,最終成為他的一項新愛好。Hyo 最喜歡的滑板影片是《Photosynthesis》,他希望未來能夠跟隨 Jason Dill 的腳步,和朋友們一起開一家滑板公司,分享他的世界觀。
CREDIT:Seishi Shirakawa/LifeWear
模特 Courtney 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她的父親是美國人,母親的日本人。熱愛唱片、雜誌及膠片攝影的她常常沉浸在涉谷美術館 16 搜尋各種資料,並效仿 Dawn Kim 在《The New York Testament》的做法,將自己的攝影作品製作成拼貼畫。Courtney 表示東京這座城市讓她隨時都有新的觀點和想法,她希望利用在這裡獲得的知識和經驗,並藉由音樂和藝術來表達自己。
CREDIT:Seishi Shirakawa/LifeWear
此外,參與這次特輯的還包括來自巴黎的項目經理 Klara Blanc、從赫爾辛基遷來東京的舞蹈家 Nina Hyvärinen、出生於喀麥隆雅溫得的初中生 Arnold J. Ndzengue 以及在東京辦事處擔任產品經理的英國人 Alana Burton,他們各自分享了在東京生活的經歷,當然少不了的還有生活中與 UNIQLO 的緊密聯繫。
Livable City: Copenhagen
宜居之城: 哥本哈根
CREDIT:Marten Bjork/Unslpah
作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向來把舒適性放在首位,同時也不斷推動著各種可持續生活的新方式。但究竟是什麼成就了這座宜居之城呢?本期雜誌就從衣食住行入手,通過「當地美食」、「釀酒廠」、「舒適酒店」、「橋梁和流動性」及「城市規劃」五個方面,向大家一一分析。
開在屋頂農場的有機餐廳 Gro Spiseri
CREDIT: Kazufumi Shimoyashiki/LifeWear
釀酒廠 Empirical Spirits
CREDIT: Kazufumi Shimoyashiki/LifeWear
酒店 Sanders
CREDIT: Kazufumi Shimoyashiki/LifeWear
這當中包括丹麥第一家開在屋頂農場的有機餐廳 Gro Spiseri、位於 Refshaleøen 一個舊造船廠中的釀酒廠 Empirical Spirits、由前丹麥皇家芭蕾舞團舞者 Alexander Kølpin 一手打造的 Sanders 酒店、被稱為「移動家具」同時象徵城市對於自行車友好性的 Biomega、哥本哈根人用於享受夏日時光的公共海洋泳池 Kastrup Søbad,以及將滑雪場和垃圾能源發電廠結為一體的 CopenHill(哥本山)。
熱愛以自行車方式出行的哥本哈根人
CREDIT: Kazufumi Shimoyashiki/LifeWear
公共海洋泳池 Kastrup Søbad
CREDIT: Kazufumi Shimoyashiki/LifeWear
哥本山 CopenHill
CREDIT: Kazufumi Shimoyashiki/LifeWear
《LifeWear》最後還邀來六位不同行業的哥本哈根現居者,他們都在所熱愛的出遊、運動和工作之間尋得平衡點,而可攜式的衣服自然也成為首選。
為了迎接東京奧運會的到來,《LifeWear》特別寫手全球著名生活雜誌《Monocle》製作了一份東京城市指南,無論你是否已到過東京,這份指南都能為你帶來新的出行靈感。
咖啡館 Koffee Mameya @ 原宿
CREDIT: Kohei Take, Sayuki Inoue/LifeWear
拉麵館 Kyoraku @ 銀座
CREDIT: Kohei Take, Sayuki Inoue/LifeWear
該指南主要從 UNIQLO 分別位於原宿、銀座、御徒町與淺草及新宿的門店所在周圍區域展開導覽,從國立代代木競技場到咖啡館 Koffee Mameya、拉麵店 Kyoraku 到 Ginza Maison Hermès 旗艦店、日本最古老的遊樂園之一淺草 Hanayashiki 到 Hender Scheme 所開設的門店 Sukima Kappabashi,再到「城市綠肺」新宿御苑和 BEAMS JAPAN,吃喝玩樂可謂一應俱全。
Sukima Kappabashi @ 淺草
CREDIT: Kohei Take, Sayuki Inoue/LifeWear
BEAMS Japan @ 新宿
CREDIT: Kohei Take, Sayuki Inoue/LifeWear
在過去 20 年間到訪過東京 150 多次的《Monocle》主編 Tyler Brûlé 已把新宿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並表示這塊區域是與他聯結時間最長、最讓他享受的一個生活區。而對於 Hender Scheme 創始人柏崎亮(Ryo Kashiwazak)來說,充滿溫暖的社區聯結正是淺草的魅力所在,「無論過去一年中遇到過什麼,這些人們總會帶著熱情穿上法被、抬起神轎迎接一個全新的開始。這些節日把我們聯結在一起,產生出一種強烈的團結感。我並非成長於此,領會不到個中精髓,但我覺得這種感覺非常具有人情味和美妙。」
CREDIT: Seishi Shirakawa/LifeWear
年僅 21 歲的 Ayumu 平野步夢正在逐漸成為單板滑雪及滑板運動領域的大師級人物。他在 14 歲時便憑藉出色的表現奪得 2013 年冬季極限運動會銀牌,成為該賽事歷史上最年輕的銀牌獲獎運動員,隨後還分別在 2014 年的索契冬奧會和 2018 年平昌冬奧會上獲得銀牌。去年,他在日本滑板運動錦標賽的男子公園項目中奪得冠軍,並已向即將到來的奧運會發起衝刺。
CREDIT:Seishi Shirakawa/LifeWear
平野步夢在 2018 年成為了 UNIQLO 全球品牌大使,雙方更推出過聯名滑雪服系列。在這次對話中,平野步夢解釋了他所擅長的兩項運動之間的不同之處、分享應對壓力的方式、奧運會對他的意義、在洛杉磯的生活以及喜歡的時尚風格等等。更於故鄉新潟縣村上市的一處滑板場內演繹了一組造型特輯。
CREDIT: Mitsuo Okamoto, Kosuke Ide/LifeWear
CREDIT: Aya Muto/LifeWear
除了以上精選單元外,本期《LifeWear》雜誌還包括 AMBUSH 設計師 YOON 與 HYPEBEAST 創辦人 Kevin Ma 所分享的日常必備、分別探討洛杉磯和古巴宜居性的遊記、於哈瓦那拍攝的 UNIQLO U 2020 春夏系列特輯、Jonathan Anderson 於京都談論 UNIQLO and JW ANDERSON 最新合作系列、以及四位來自上海的藝術家如何將 Basquiat 的藝術作品融入自己的風格等等。
CREDIT: Kazufumi Shimoyashiki/Lifewear
CREDIT: Mitsuo Okamoto/Lifewear
與創刊號相比,《LifeWear》第二期的可讀性和精彩度大大提高,先撇開它作為一本以賣貨為主要核心的品牌宣傳冊的事實,仔細品讀後,相信你也會有不小的收穫。目前,第二期《LifeWear》實體雜誌已登陸 UNIQLO 日本各大門店供免費取閱,電子版也已在官網陸續上線,據悉中文版將在 3 月份開始於國內門店發放,待到又可以重新開啟新旅程之時,不妨先到店領取一本好好感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