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菜:花花,戴著耳機聽哈呢
花花:聽矮大緊嘮嗑鴨
錘錘:原來花花是高曉松勒粉絲啊
花花:也談不上是粉絲吧,就是隔離在家的時候太無聊,就想著聽聽高曉松的文化節目,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嘛,現在發現午休、通勤時間聽聽也挺享受的
菜菜:難怪花花頭腦風暴的時候那麼給力,原來這麼會利用碎片時間,花花,你在哪兒聽的,我也想一起聽
花花:在蜻蜓FM,首頁上搜高曉松就能看到啦
錘錘:平時吃你們狗糧就算咯,這次你們居然還製造焦慮,能不能不要這麼努力,作為同事,我壓力很大勒
花花:哈哈,今年疫情影響下,職場競爭壓力只會更大,阿錘你也得加油鴨
菜菜:每天事情那麼多,利用碎片時間提升自己,可以說是職場人必修的功課了
錘錘:可是我沒有時間啊,而且網上音頻課程垃圾內容居多,分辨太費時間了
菜菜:
花花:我建了一個互相分享優質課程的群,信息篩選挺高效的,大家也可以互相監督學習,你加入唄
錘錘:哈哈,那我就勉為其難勒答應吧!有什麼職場乾貨推薦給我嗎
花花:群友反饋腦暴X空間的職場內容就不錯,在各大在線音頻APP或網站搜索「腦暴X空間」就能看到哦
錘錘:謝謝花花,我會好好聽勒!你們知道小米前幾天剛投資咯蜻蜓FM嗎?這合作我還是挺意外勒,不是花花提起,我早就忘咯蜻蜓FM,畢竟抖音太香咯
菜菜:記得大概是2015年的時候,網絡電臺還是很火的,後來就沒音了,不知道這合作意味著什麼
腦暴君:
36氪獲悉,蜻蜓FM創始人張強在內部信中宣布,蜻蜓FM已獲得小米戰略投資,並表示「雙方將建立更加緊密的戰略協同關係,共同探索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時代的智能音頻生態」。
花花:也就是說以後我們可能在小米的智能設備上聽到更多蜻蜓的節目嘍
錘錘:現在智能音箱真勒火,不僅年輕人喜歡,中年人也喜歡,EMM...這次回家我就發現我老爸入手咯一臺小愛音箱
菜菜:哇~那不是說,蜻蜓有可能通過小愛同學再一次火爆起來
花花:不僅是小愛同學哦,蜻蜓從2019年1月就開始建設全場景生態,簡單說就是用蜻蜓的內容,串起智能音箱、網際網路電視、OTT電視盒子、智能家居這樣一系列硬體產品,打造一個隨時隨地、用任何智能設備都可以收聽音頻節目的全場景生態網
錘錘:這個商業構想聽起來挺好勒,不知道目前大眾接受度怎麼樣
腦暴君:
截至2019年11月,蜻蜓FM全場景生態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3億,全年增長近30%,智能設備單日收聽總時長達2500萬小時,接入智能設備9000萬臺,合作夥伴600家。其中合作方包括小米小愛音箱、天貓精靈、百度小度等智能音箱;海信、TCL、海爾、美的等智能家居產品;蘋果、華為、三星等可穿戴設備。在同類產品中,蜻蜓FM在各大平臺的收聽率、播放率、播放時長指標上均為第一。
菜菜:難怪資本又重新看好蜻蜓了
花花:蜻蜓可算是搶先抓住了風口一回,想當年,蜻蜓也是行業老大,結果喜馬拉雅抓住了內容付費的風口,成為了新的行業第一,荔枝也抓住了音頻直播的風口,成為行業第二
錘錘:哦喲,太慘咯吧
菜菜:哈哈,我記得蜻蜓和喜馬拉雅當時走的都是PGC(專業生產內容)路線,2015年,知識付費的風口還沒起,蜻蜓還在計劃花5億打造百萬主播,喜馬拉雅卻把注壓在了知名自媒體人身上,並快速籤了很多獨家版權
花花:2016年是知識付費元年,喜馬拉雅前期積攢的IP優勢巨大,但更讓蜻蜓難過的還是,喜馬拉雅後來出其不意地舉辦了首屆知識付費節——「123知識狂歡節」,優質的內容加上聲勢浩大的促銷,蜻蜓是雪上加霜啊
腦暴君:
2016年12月4日,喜馬拉雅FM舉辦首屆「123知識狂歡節」,當天的銷售額達到5088萬元,相當於淘寶「雙十一」第一年銷售額;第二年,為期3天的知識狂歡節內容消費總額達到1.96億元。
錘錘:難怪,蜻蜓起家最早,路線和喜馬拉雅也差不多,最終卻只能做第三
菜菜:應該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內容少就變成了蜻蜓的負面標籤吧,雖然後面蜻蜓也引進了高曉松、張召忠、梁宏達、蔣勳等大咖
花花:再後來就是,喜馬拉雅鼓勵UGC(用戶生成內容),而蜻蜓繼續堅持只做PGC+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蜻蜓的內容對比顯得更少,兩者的用戶數量也繼續拉開差距
錘錘:雖然但是,堅持做專業內容也挺好勒,用戶不會刷著刷著就刷到帶顏色勒內容,然後也避免一些個人用戶上傳無版權內容,打版權官司
菜菜:也是,我覺得蜻蜓最大的問題還是盈利問題,蜻蜓的營收主要還是靠內容付費,版權費太貴了,據說蜻蜓平均每年要向高曉松支付數千萬購買內容,並承擔數千萬推廣費用,但是賣課的收益卻只有內容成本的不到1/4
花花:其實仔細想想,通過智能設備的滲透,用戶數得到大量增長也有可能,然後當內容分發到了更大規模用戶的手中,盈利問題也能得到改善。蜻蜓能不能藉助AIoT的風口「飛越喜馬拉雅」,還是值得期待的鴨~
腦暴君:
讓人欣慰的是,在線音頻第三個風口——AIoT來到時,錯過前面兩個風口的蜻蜓FM終於了搶先了一回,未來蜻蜓FM能否藉此得到新的爆發增長呢,我們從其2019年的成績單上能看到一些希望。但與此同時,蜻蜓FM也需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在布局全場景生態的同時,也要繼續提高自身內容生產能力,降低對買版權的依賴,早日擺脫「內容少」的標籤。
本文部分圖片、內容及數據來自第三方網絡新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