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學 攝 影
這是一個影友作品的展示空間;一個影友相互切磋技藝的空間;
一個影友實踐藝術創作的空間;一個作品賞析點評的空間;
總之,這是一個我們交流學習攝影藝術的家園。
這期,大江老師繼續以漫步的形式,再次帶我們來到了《農貿市場》。下篇秉承上篇,繼續以時間為序展開,接著介紹了沿途邂逅的人、物和情景,以及所產生的情緒波動、思想湧動、聯想波瀾。同時配以文字,或介紹、或言情,對攝影的表現形式作了新的嘗試。讓我們跟隨大江老師的步伐,一起對我們身邊的生活進行觀察和思考,感受生活、感受人生……《邂逅機緣》
採風有感–––江汀
日本人喜歡「出會い」這句「言葉」。譯成中文,詞義與「邂逅」相近。人來到世上,就不斷的以各種形式與各色「人物」、各色「事物」邂逅。對此,佛家稱之為「緣」。邂逅,看似在無意和意外之間,卻悄然影響著自己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自己生活的界域。而攝影,無論對於我和喜愛攝影的人們來說,無疑正是這種「出會い」和「邂逅」的最佳中介。持機漫步,雖然心有所期,然而,誰也無法預測出下一秒鐘自己會遇到什麼人、碰到什麼物、發生什麼事。一切都在冥冥之中,「運命」之中,「機緣」之中……提到「機緣」,對於攝影而言,確實具有神秘而可遇不可求的意義。其實,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藝術創作中都存在著「機緣巧合」的觸發點,猶如按下快門的瞬間……「機緣」的「邂逅」,往往與地緣的時空緊密相連。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中,我們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帶來不同的驚訝與喜悅,不同的感觸與情緒,不同的思考與靈感,觸發生命的意識與人生的省悟……而攝影,是不是與這種「機緣」、這種「緣分」、這種「命運」的「邂逅」最佳途徑呢……2019.11.09 於東京
文案除署名外,均為大江原創
下篇|
上篇請點擊: 大江攝影作品欣賞(67期)
攝影
是一種機遇
是一種緣分
是一種運命
的
邂逅
……
而這邊的小老弟,一身鋥明瓦亮的合體皮夾克,再配上一頂皮禮帽,果然靚麗而精神。二郎腿一翹,自信悠閒,穩坐馬扎之上,一眼望去哪裡是什麼小老闆,分明就是藝術大咖,足足的範兒。
輕輕地對他點頭示意,邊靠近、邊端起相機。出乎意料,他不僅不躲,反而露出笑容作出配合之狀。這舉動讓我大喜過望,更加得寸進尺,靠近再靠近,拍成如此的特寫,自然、精細,讓人喜不自禁……
不料這位「模特兒」看後,大加讚賞,更翹起粗壯有力的大姆哥,徑直對準鏡頭擺起了得意的」Poise」…
面對突如其來的讚揚,不禁沾沾自喜,升起「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上碧霄」的豪情。
而恰在此時,一隻銀燕劃空而過,在湛藍的天幕上留下一道雪白的痕跡,入目入心……
抬頭仰望之際,一輛電動摩的驟然停在了眼前。年輕女子駕車,青年男子坐後,是夫妻,還是情侶?是購物者,還是小老闆?對此,不得而知。但我們同是這個空間的過客這一事實,毫無疑義。我注意這個男子已經很久,在我的目光所觸之時,他一直保持著這一姿態,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是讀書、還是遊戲,這問題對他、對我似乎並不重要。因為我更關注的是,由他這種狀態反映出的這個農貿市場的一種心態、一種氛圍、一種風貌。與前些年促銷的喧囂、迫切與躁動的情緒相比,顯示出一種穩健及趨於理性的平和……
一陣清香,襲人而來。哦,原來是今年剛剛下來的玉米被烤的又焦又嫩,在陽光下金光燦燦,並散發出誘人的芳香。
一雙粗壯有力的女性之手忙個不停,經過一個夏季驕陽的日曬月灼,皮膚黝黑髮亮,就像烤熟的玉米棒子…
好在,如今烤玉米也與時俱進,實現了機械化,操作起來既乾淨、又省力;既安全、又快捷,還免除了煤煙與炭火的煙燻火燎,以及對資源的浪費、周圍生態環境的汙染。
看,這位眉開眼笑的老大姐,原來是位機械專家。她對這臺烤玉米的機械給出的肯定評價,讓這位烤玉米的大姐也不禁心花怒放、笑逐顏開……
再往前行,轉過街角,邂逅了這位大姐。雖然銀髮飄然,卻精神矍鑠,神態自若、目光柔和。相比之下,這位年輕女性的目光就犀利而敏銳的多了。儘管還是秋天,就已經用厚重的棉衣、大大的口罩將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可謂是戒備重重……
看,這位大叔就顯得從容、寬厚、自在多了,他一邊操作著機器,一邊用笑臉送迎著來往的顧客……
太陽漸漸高起,集市上人來車往。
舉起相機,觀望取景框,忽然想到,如果在這同一空間中沒有了來往的人群,時間的流動則會停止吧……
這讓我想起「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哲學命題。而這情景是不是也說明了「人不可能兩次步入同一個時空」呢?
那麼,攝影作為「瞬間」的忠實紀錄者,是不是就有可能讓人再次踏入同一河流、步入同一時空呢?
那麼,「決定性瞬間」與「非決定性瞬間」的區別和意義何在呢?而我畫面中的她們、他們、和它們,既真實地生活在生活之中,同時,也栩栩如生的活在我的作品之中,扮演著社會的角色,時代的角色,歷史的角色……
傳遞著這個時代所特有的,生活的情趣、
我,手持相機,行走在路上,與各種「人物」與「事物」不期而遇,這既是一種機緣巧合,
亦是一種運命的安排,自然的造化。
我,通過我的眼睛,通過我的鏡頭,當然,也通過我作品中的「人」、「物」、「風景」,
讓自己更緊密地靠近生活、
更真實地體驗生活、
更細緻地認識生活、
更深切地融入生活、了解生活。
市場漫步,不僅讓我看到「到處都有生活」,更讓我感受到「到處都有生活」。人們常說:生活是一本教科書。而我認為,生活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同時,更是引發思想火花的導火索。這,不禁使我想起學生時代臨摹過的一幅名畫《到處都有生活》,並想起車爾尼雪夫斯基關於「美即生活」的論述。此時此刻,觸景生情,讓我對生活、對人生又有了新的認識……文案除署名外,均為大江原創
「美即生活」。
「任何事物,我們在那裡面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凡是顯示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俄羅斯著名作家、藝術評論家 車爾尼雪夫斯基
《到處是生活》 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油畫家 雅羅申科
******* *******
文案除署名外,均為大江原創
如果你也對攝影感興趣,願意與他人交流互動,那就請進入「攝影與後期交流群」,和大家一起相互切磋。請加群主微信號:Z1590139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