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圈子裡,很多人都在彰顯自己,但老烏不會,他心裡有一片遼闊的草原,表現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曾與烏爾善合作過《畫皮2》和《鬼吹燈之尋龍訣》的演員陳坤這樣形容他。
/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陳貝蕾 編輯|蕭三匝
採訪中,烏爾善的笑聲爽朗,帶有蒙古人的粗獷。
從影 11 年,只拍攝過4 部電影,烏爾善並不高產。在喧囂的電影圈,烏爾善是少有的能夠潛心創作的人。
雖不高產,但他的從影之路是個傳奇:從600萬的小成本電影《刀見笑》,到過億投入的《畫皮2》,到2.5個億大製作的《鬼吹燈之尋龍訣》,再到耗時9年、資方投資30個億的超大製作《封神三部曲》,一級一個大跳,創下了影視界的記錄。
像烏爾善這樣,不僅得到資本認可,又能得到觀眾信任的導演,屈指可數。
「這個圈子裡,很多人都在彰顯自己,但老烏不會,他心裡有一片遼闊的草原,表現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曾與烏爾善合作過《畫皮2》和《鬼吹燈之尋龍訣》的演員陳坤這樣形容他。
拍完《畫皮2》,與烏爾善分別的時候,陳坤流了淚,他心中有隱約不舍,他還想和「老烏」合作,他希望烏爾善能給他一個更具魅力的角色。
於是,《鬼吹燈之尋龍訣》這部電影拍攝時,烏爾善就找到陳坤,把男主角胡八一這個角色給了他。「劇本成色特別好了,烏爾善還不滿意。」
陳坤害怕自己駕馭不了胡八一的角色,烏爾善就告訴他:「我會匹配最好的演員給你。」他為陳坤選擇了兩個搭檔,舒淇和黃渤,他認為,這樣的對戲會刺激出陳坤的好勝心。
在陳坤眼裡,「老烏」是個很誠懇和坦白的人,他能夠將電影工業和電影藝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陳坤用一句話表達「老烏」的魅力:「他會讓人不由自主地靠近。」
作為東方類型電影的堅持者,烏爾善只用四部電影,就實現了從青澀到成熟的轉變,如今,他不僅得到演員、觀眾和資本的信任,還能夠專注嘗試自己真正喜歡的類型電影,對他來說,這種狀態正是巔峰。
「老烏會給所有人描繪一個遠方,他能讓你每時每刻都保有期待。」陳坤說。
「醜」的美學
烏爾善長相粗糙,卻是先鋒藝術家出道。
畢業後,烏爾善做了多年廣告導演,成為那批年輕廣告導演中最頂尖的一個。與成龍合作廣告片後,正式進入影視圈。
他執著於電影美學,但他的美是一種「醜」的美學。烏爾善的第一部院線電影《刀見笑》,就具備了相當風格化的視覺體驗。畫面有質感,但「髒」得十分精緻。
這部影片讓名不見經傳的烏爾善在華語電影圈中受到關注,他的電影風格:濃色塗抹,視覺特徵強烈,將電影的藝術追求和美學造詣提上一個高度。
影片《刀見笑》的獨特風格,來源於烏爾善廣告導演的嫻熟和多年來對藝術的學習和痴迷。在個人創作上,他喜歡裝置藝術、行為藝術、錄像藝術等,甚至去做實驗音樂專輯。他的裝置藝術代表作《太空遊牧計劃》就曾在英國、義大利、德國等國家展出。
葉錦添——《封神三部曲》的藝術指導,在最初看到《刀見笑》時感到眼前一亮:「用醜的美學來做美,在中國幾乎沒有。」
事實上,烏爾善對於《刀見笑》的要求很明確,就是用小成本做出顛覆性的作品。成本的局限使他產生了風格的魔幻,他沒有退路。除了形成個人風格化,他同時也完成了武俠類型電影上的一次探索,正是這部影片,讓烏爾善獲得了第49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
也正是這部影片,讓製作成本過億的《畫皮2》片方將導演定為烏爾善。
作為只拍過一部商業片的新導演,從600萬小成本的《刀見笑》,到過億大片的《畫皮2》,烏爾善實現了自己的第一級跳躍,這一跳,也創造了新人導演躍升速度的記錄。
2010年,烏爾善與《畫皮2》監製陳國富第一次碰面,交流了一稿的分場大綱。回家後,烏爾善寫了五頁紙的論文,用來分析前作《畫皮》的成功原因以及《畫皮2》的創作方向。
「讓女人愛看,讓愛女人的人也愛看」成了《畫皮2》的定位,2012年6月28日,《畫皮2》在中國內地公映,影片開創了華語電影的「東方新魔幻」風潮,在當年收穫了 7.26 億的票房好成績,刷新了十二項華語電影票房紀錄。
烏爾善擅長的美學設計在影片中堪稱一流,但觀眾對於故事情節的評價莫衷一是。如果說《刀見笑》是證明了他的美學造詣,那麼《畫皮2》則是挖掘出了他的商業潛質。
新的嘗試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在冰上行走,走過去是你的命,落水也很正常,但是你要儘量走過去。」烏爾善用「如履薄冰」形容自己的心態。
《尋龍訣》的出現,使得盜墓題材愛好者看到了新的可能。這部電影,只是劇本創作,就花費了兩年時間。四十歲才開始拍攝第三部院線電影的烏爾善,似乎什麼時候都不慌不忙,專注地打磨作品。
「崇拜文化,崇拜自然,崇拜生命,崇拜英雄,我希望作品裡也有這種傾向。」
這一奇幻冒險類型,業內沒有人嘗試過,為了快速學習,烏爾善做了拉片學習的工作,並寫了一篇名為《<尋龍訣>與類型電影創作實踐》的論文,總結了奪寶冒險類電影的敘事規則。
北京文化副總裁杜揚表示,烏爾善最大的優點,就是能非常快速地變成某個新領域的專家。
幾番琢磨後,《尋龍訣》採取了簡單立意和單線敘事的方式,這使得故事的可看性和視覺的可感性得以兼顧。一直以來,烏爾善都被看作視覺系導演,在這部影片中,烏爾善講故事的能力也得到了認可。
電影上映後,好評傾軋陸川導演的盜墓電影《九層妖塔》,場景布設、美學造詣、故事延展上,烏爾善都高出一籌。「為什麼其他導演都拍不好盜墓電影,而烏爾善可以?」這個問題成了媒體和公眾那段時期最大的疑問。
「藝文不貴,徒消工夫」,烏爾善用八個字回答。公眾對烏爾善最大的信任之處,在於時間,烏爾善是肯花時間去保證影片質量的。
《尋龍決》的項目做了三年半,劇本寫了兩年。按照編劇張家魯的說法是,他寫了400多稿,內存超過了他之前所有,達到了事業巔峰。
《尋龍決》在開機前準備時間是10個月,但拍攝只用了4個半月,準備比拍攝的時間長一倍的時間。「這有什麼好處呢?好萊塢的這種以視效為主的電影,基本會在成本方面前期的拍攝和後期的視效基本會佔一半一半,或者佔到1/3。但是,我們其實只佔了1/5的製作成本。」烏爾善說。
10個月的準備中,烏爾善團隊畫了200多張的概念設計圖紙,將製作要求描述和傳遞得相當準確,節省了製作成本,完成了技術上的一個高挑戰。
同時,烏爾善也強調,要花時間犯錯誤,電影藝術的提升不會是一蹴而就。
三年之中,烏爾善嘗試了很多錯誤,從劇本到視覺效果,都在不斷試錯。其中,電影裡的一個重要視覺效果,是男主角胡八一受了輻射之後,進入幻覺,眼前出現了地獄的景象。然而這個效果從開機前兩個月到電影特效拍攝完,都沒有設計出讓烏爾善滿意的方案。
烏爾善突然想到,現場拍攝3D時,接線員經常將左右眼接反。「每一次我看監視器,他接反的時候我眼睛就會疼一下,這個感覺就被我用在了電影裡。這會給眼睛形成一種難受的神經性的反應。這是錯誤帶來的創意,之前在其他電影裡我是從來沒有見過的。」
2D電影中,表現幻覺的方式基本是用模糊、失去焦點和重影等,但左右眼接反這個錯誤帶來的,是意外產生的夢幻效果。
最終,《尋龍訣》以16億高票房收官,成為了目前烏爾善商業和藝術相結合最為成功的一部作品。
十年磨一劍
「我給自己的定位很清楚,中國還沒有做過的類型電影,我都要去嘗試下。」烏爾善有野心。
烏爾善與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相識,是在2009年的一個大雪天。宋歌通過朋友想認識烏爾善,於是來到烏爾善正在拍攝的河北易縣探班。拍攝現場非常冷,井被雪壓塌了,烏爾善心情有些惆悵,見到宋歌后,兩人一起去吃涮羊肉。
《尋龍訣》這部電影,正是由宋歌和杜揚發起,這是他們第一次合作,那時,宋歌還是萬達影視的總經理。
到了《封神三部曲》,烏爾善和宋歌一拍即合。這部斥資30個億的大製作電影的開始非常簡單,烏爾善說自己想拍《封神三部曲》,宋歌說:「好啊,需要多少錢,多長時間?」
作為56億票房、現象級電影《戰狼2》的發行方,北京文化的掌舵者宋歌一向被認為是非常具有戰略眼光和魄力的投資人。在《封神三部曲》中,這種魄力似乎發揮到了極致。
2012年,《封神三部曲》被提上議程,預算沒有具體的估計,在做的過程中,投資數額才一步步細化和明確。「當時只是感覺到這個電影會很貴,但貴到什麼程度,沒有更多去想。」烏爾善說。
烏爾善喜歡的電影元素包括奇幻、動作和歷史,《封神三部曲》滿足了他的所有期待。「《封神演義》是中國最著名的幻想小說,另一個是《西遊記》,但西遊記做得太多了。」《封神演義》是本土文化題材,反映道教的神話世界和商周的歷史變革,烏爾善希望能夠通過一個好故事,一部史詩級電影,反映中國的傳統文化樣貌,而不是簡單地將中國元素串聯。
與電影《長城》不同,《封神三部曲》由中國人創作,引入美國《指環王》的製作人做指導。而《長城》實際上是由好萊塢主導,張藝謀的創作比較受限,且故事的內核比較薄弱。
《封神演義》的原著故事是有著100回的章回體小說,人物眾多,人物關係複雜,人仙妖所有元素交織在一起。因此,重新解讀《封神演義》,並不是件易事。經過多番實地考察和研磨,烏爾善決定用古希臘戲劇三部曲的經典敘事手法來解構這個故事。
2013年,宋歌就給了烏爾善4000萬去開發劇本,劇本這一環節,烏爾善就下了足夠多的功夫,由於難度極大,四年過去,這個三部連拍的電影也才打磨了一部劇本。
男女主角的選擇上,烏爾善採用全國海選的方式,而非啟用流量明星。在烏爾善看來,適合比人氣更重要。「主角的素質、形象要符合角色的需要。他們需要具備一定的訓練基礎,配合角色的專業技能,要能夠接受武術舞蹈等的專業培訓。更重要的是,他們應該把自己看做一個演員,而不是明星,做好演員為塑造角色該做的努力。」
烏爾善甚至對男女主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花很多時間去做培訓排練,全部精力用於拍攝任務,不能抱有很快成名的想法,不能參加時尚party一類活動。
從劇本、演員到製作團隊、藝術追求,這樣的嚴格管控,在業界都是極少見的。採訪中,烏爾善也表示壓力很大,《封神三部曲》的項目是影視界有史以來難度最大的一個項目。他預計從啟動到面世,會打磨9年,這符合烏爾善的一貫節奏,但也依然成了影視界耗時最長的一個電影項目。
「封神是要做成國際化的電影。首先價值觀會是全球的,電影語言是全球的,這需要很好的角度、很精準的衡量,才能去打全球市場,不是只靠口號,而是靠人和人之間的各種情感和普世價值觀。」宋歌說。
「永遠都有容易的路,就是往回走,我們不想往回走,要往前走。」
面對從業以來的最大挑戰,烏爾善清楚,《封神三部曲》這一備受關注的題材一旦失敗,他將成為眾矢之的。面對這樣的壓力,他還是用了那四個字「如履薄冰」。如今,烏爾善已經不再接受關於《封神三部曲》的採訪,他不願意一直暴露在鎂光燈下,而更願意去做一個厚積薄發的潛行者。
或許就像陳坤所說:「老烏能夠很平靜,這是他走下去的重要力量。」
值班編輯:張弘一
審校:陳睿雅
2017(第十六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將於12月9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VIP席位有限,先到先得,點擊圖片即可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