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飄逸是李白 象奇痕淺稱詩仙 第二節 求仕之路

2021-02-19 日日晴說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杜甫

開元十七年(729年)的八月五日是唐玄宗四十歲的生日,這在當時是一件大事,倒不是因為四十歲生日對他來說只有一次,而是明皇把每年的八月五日定為千秋節,要求天下諸州休假三日以供宴樂,可以說是非常奢侈。不僅如此,還任用宇文融管理全國的財富,實行強制稅法,瘋狂斂財,用於供應朝廷的奢侈之用。李白是什麼人,是一個以散金濟世的大俠自居的人,自然是不能容忍這些浪費國家財富的行為,他想要改變現狀,改變世界,於是又開始了幹謁活動,多次謁見本州的裴長史,但也不知道是招人嫉恨還是什麼原因,被別人誹謗的李白即使多次上書陳情,也沒有被接納。無奈之下,他踏上前往長安的路途,直接謁見宰相張說。雖然宰相沒幫李白求個一官半職,但是宰相之子卻願意與李白相交,這位宰相之子張垍名如其人,垍的意思是堅硬的厚土,差不多也就是厚道的意思,張垍可以說是非常厚道,為朋友別說兩肋插刀,插斧子也願意,在政治上對李白多有幫助。張垍本人又是玄宗的駙馬,出入玉真公主的別館當然是很自然的事情,李白便索性在終南山的玉真公主別館暫住,希望能得到張垍更多的幫助,只不過當時並沒有如願。之後的李白可以說是窮困潦倒,甚至因為不得志而一度自暴自棄,淪落市井,開始與其他市井淪落之人交往,直到放縱一年後才離開長安,在洛陽一帶隱居。隱居期間,李白住在朋友家,不用交房租水電,又結識了元演、崔成甫等好友,一直玩樂到秋冬季節,才返回安陸的家中。這期間,李白用三首《行路難》書寫了自己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後的感慨,也反映了他既不願同流合汙又不想獨善其身的矛盾。

行路難作為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可李白的行路之難卻在悲憤中寫出了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整首詩雖受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李白將政治對人才的壓抑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還表現了積極自信的品質,自然是技高一籌。

直到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李白才真正覺得自己走運了一次,自己的胸中所學終於有了施展的機會。這年年初,唐玄宗親自為《道德經》做了批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更何況皇上明令要求天下士庶家藏一冊,士庶在當時指身份特低的役人與庶民,他們識不識字都不好說,也必須做到人手一冊,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二戰前的德國,希特勒臭名昭著的巨作《我的奮鬥》也曾擺上每一個日耳曼家庭的壁爐,這位第三帝國的元首雖然沒有太多的工資,但光靠出版費就賺了個盆滿缽滿。唐玄宗作為萬歲萬歲萬萬歲的皇上,肯定不需要什麼出版費,但是那畢竟是千年前生產力相對低下的唐朝,我們透過這個事件足以看出這個時代的富庶,因為當時的中國有786萬餘戶,數百萬冊書籍的出版印刷那絕對是一個大工程,唐玄宗不僅做了,還覺得理所應當,有錢真的是可以為所欲為。只是給大傢伙發書也就罷了,朝廷還要求每年貢舉時也要加試一門《老子》策,這對於十五歲就接受道家思想的李白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於是,一度心灰意冷的李白又開始了自己求仕的漫漫人生路。

「穹崇明堂,倚天開兮」,李白用舉世無雙的辭藻來讚譽明堂的宏大壯麗,「四門啟兮萬國來,考休徵兮進賢才。儼若皇居而作固,窮千祀兮悠哉」更是寫盡了開元盛世的雄偉氣象,此時,即使是毫無政治敏感的人也能明白作者的政治理想,更何況,李白寫就這篇《明堂賦》之後也沒忘記署名,寫下「臣白美頌」的籤字才獻至玄宗手上。他寫這篇頌賦,自然是為了謀求官位,實現自己濟世濟民的遠大抱負,這也符合他「以大道匡君」的自我追求。有些人會覺得李白投機取巧,實際上李白因為某些家庭原因不允許他通過正常科舉入仕,也只好投機獻賦,希望能夠憑藉才氣一步登天。

一步登天畢竟是很難的,李白自己也知道,所以他退而求其次,準備兩步登天。於是,在玄宗狩獵期間,李白也「恰好」西遊,乘機再次為玄宗獻上《大獵賦》,借「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來稱讚本朝幅員遼闊,遠勝漢朝,巧的是,漢朝時期的司馬相如也是通過上呈賦作來博取漢武帝的歡心,得到了重用。李白的才氣自然不亞於司馬相如,更何況李白的賦作結尾處還不忘宣講道教的玄機,以此契合唐玄宗崇尚道教的心境。李白是聰明之人,做事情當然會有兩手準備,他一邊上呈賦作,一邊結交貴人,比如玉真公主,他不時向公主獻詩,「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祝願她得道成仙。雖然現在看來這樣的願望有些罵人的意味,但當時的玉真公主非常受用,因為她老人家一直在求仙修道,還親自創立了蓮道教,雖然她這個門派的成員可能只有她一個人,但公主畢竟是公主,她幫助李白一步步接近統治階級的上層,尤其是這一時期李白成功結識了賀知章,賀知章看了李白的詩作驚為天人,被他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採折服,稱他為謫仙人,他一定很愛李白,轉粉也只用了一分鐘而已。只不過,李白的粉絲數雖然成功加一,而且是高質量活躍粉,但自己的工作問題卻還是沒有解決。再次無奈之下,李白髮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又一次離開了長安。

三十七歲前後,李白移家東魯,在現在的山東曲阜跟孔子的後人做了鄰居,每日吟詩作賦泡酒吧,與韓準等人組成了一個叫「竹溪六逸」的組合,算是正式出道。從地圖上看,李白是從湖北一路向北,途徑中原後跨過了黃河進入山西,最終在山東落腳,這一路線跟韓信出夏陽攻打魏趙後東進齊國的路徑基本一致,同樣的路線讓韓信當上了假齊王,也讓李白等到了施展抱負的機會。

天寶元年(742年),李白經賀知章等人推薦,被召進宮,李白大喜,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意氣風發地去了京城,高高興興進了皇宮,唐玄宗見了李白也是大喜,降輦步迎,問李白世事時務,李白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一高興,就令李白供奉翰林,隨侍皇帝左右。要知道在玄宗朝時,翰林往往是皇帝的心腹,經常有人從翰林升為宰相的高位。更何況李白剛來的時候玄宗就「以七寶床賜食,御守調羹以飯之」,之後玄宗每有郊遊和宴請,都喊李白來賦詩紀實,將文字流傳後世,這是多麼大的榮耀,李白自己都覺得自己將來一定是王佐之才,想不當宰相都難。然而萬萬沒想到,李白最後並沒有當上宰相,而且由於他放浪形骸的個性得罪了人,遭受饞毀之後於天寶三載(744年)被賜金放還,懷著激憤的心情離開了長安。

雖然離開了長安,但此次離開與以往每次都不同,畢竟在長安的這幾年李白也算是風光無限,玄宗在宮中行樂,李白就作《宮中行樂詞》,還被賜了宮錦袍,玄宗和楊玉環觀賞牡丹,李白就作《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這些詩作都是當時寫就的。

清平調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這三首詩將木芍藥(也就是牡丹)和楊貴妃交互在一起描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詩筆揮灑自如,相互鉤帶。像玉山、瑤臺、月色這一色素淡的字眼襯映出來的花容人面,都是李白不露痕跡便將貴妃比作天女下凡的絕妙好詞。

不僅是寫詩,李白還在宮中終日縱酒,拉著賀知章一起縱酒,結「酒中人仙」之遊,皇上喊都不回頭,是真的不回頭,甚至不上朝,連起草詔書都是醉中揮筆,讓皇上的紅人高力士為自己脫靴,高力士是什麼人,那可是幫助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的千古賢宦第一人,官至驃騎大將軍的齊國公,李白大概就是因為得罪了這一級別的顯宦,才被人饞謗,遭玄宗疏遠。

公眾號ID:日日晴說

點擊左側二維碼長按關注

點擊右側二維碼長按讚賞



相關焦點

  • 從詩仙到俠客,《李白之天火燎原》挖掘教科書之外的李白江湖
    《李白之天火燎原》講述了受舉薦入長安參加中秋節大典的李白,意外捲入一樁流匪製造的疑案中,拯救長安百姓的故事。重塑經典詩仙形象,挖掘教科書之外的李白江湖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李白是狂放不羈的「詩仙」,但在《李白之天火燎原》中,李白不僅僅是詩仙,夜晚時分還會化身蒙面俠客,在長安城內行俠仗義,拯救長安千萬百姓於水火之中。
  • 詩仙李白,原來是個道士
    李白之所以成為詩仙,根本因為他是個道士。「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九十六聖君,浮雲掛空名。」天帝居所白玉京、仙人、長生……這些道教名詞在詩中毫無違和感,整首詩字裡行間透著一股仙氣。詩的作者李白,字太白,正是一名道士。
  • 大唐李白丨「詩仙」李白的傳奇一生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盛唐時期赫赫有名的「詩仙」李白。他的自由浪漫主義情懷也深深影響了無數中華兒女。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 詩仙李白寫給情人的一首五言古詩,從相愛到分手,結局竟出乎意料
    詩仙李白的詩歌極具浪漫主義色彩,他完全打破了歷年來詩歌固有的限制,筆法多端,任意隨性,飄逸灑脫,總是以簡潔明快、飄逸瀟灑的語言表達出無限的情思,令人神往。二月十四日是情人節,很多痴男情女在這一天要充分表達愛意。
  •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的差別
    李白的詩清新飄逸,杜甫的詩厚重沉鬱。李白為詩仙,李白的詩,確產有一股仙氣,而杜甫為詩聖,杜甫的詩能映民間疾苦。李白與杜甫,語言風格就不一樣。人們常拿相似內容題材的李白《渡荊門送別》和杜甫《旅夜書懷》來比較:李白: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 「詩仙」李白
    ,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北京大學教授李志敏評價:「李白之詩呼吸宇宙,出乎道;杜甫之詩德參天地,源於儒,皆至天人合一境界,故能出神入化。「 《舊唐書》記載李白為山東人  ;《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
  • 自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詩仙李白,求官時卻是如此無節操
    這是《夢遊天姥吟留別》最後一句,詩作於李白出翰林之後,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返回家園。之後再度踏上漫遊的旅途。這首描繪夢中遊歷天姥山的詩,大約作於李白即將離開東魯南遊吳越之時。這裡所說的被權貴排擠,應該就是源於楊國忠研墨,高力士脫靴。  一日唐玄宗與李白同飲,讓李白為楊貴妃寫詩,李白醉酒,要求楊國忠為其研墨,高力士為其脫靴。
  • 李白為什麼叫詩仙?詩聖杜甫,詩鬼又是誰?竟然還有詩佛!詩神!
    說起稱號,隨口而出就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可你知道李白為什麼叫詩仙,杜甫為什麼叫詩聖嗎?李白稱之為詩仙,首先跟他的詩文有一定的聯繫,了解李白詩文的人都知道,李白的詩飄逸奔放,誇張手法隨處可見,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垂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換句話說,就是李白的詩已經脫離了地球引力,讀起來讓人飄飄欲仙。
  • 尋找李白|詩仙並不浪漫,因為身世,一生漂泊潦倒
    194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德國作家赫爾曼•黑塞,深受李白的影響,在其作品裡多次出現李白詩句。近代以來,李白的詩歌更是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不同的國家流傳。     他說:「過去習慣於從書本到書本,須知實地考察也是了解他的另一種方式,像李白一樣去漫遊,去他走過和寫過的地方,會對他有一種新的理解。」帶上林老的書《太白遊蹤探勝》,也帶上未得其解的問題,我決定重走李白之路。
  • 詩仙李白一生桀驁不馴才華橫溢,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詩意人生?
    文·段宏剛李白(701年——762年)是我國有史以來文學界最有代表性的曠世奇才,他之所以被冠以「詩仙」的美譽,是因為他的詩歌飄逸奇崛,奔放灑脫,大氣磅礴,字裡行間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烈火一樣的情感,他在詩歌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情懷和價值觀念跟芸芸眾生不大一樣,仿佛不食人間煙火,自有一股「仙氣」,
  • 首部《李白》電視劇,陳建斌演詩仙,張譯演詩聖,網友催播了十年
    該劇歷時4年籌備,耗資數千萬,是中國第一部深入刻畫唐代大詩人李白生平的電視劇作品。該劇圍繞李白的詩歌創作、事業以及家庭情感三條主線展開,以民間關於李白的傳說貫穿其中,藝術的再現了這位詩仙傳奇的一生。堪稱一部藝術精湛、思想精深、文化內涵豐富、有震撼力、大氣磅礴的精品力作。
  • 詩仙、詩聖、詩魔,詩人的「外號」都是誰起的?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大名,科教授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爛熟於心了。畢竟他們可能是語文課本裡,留下「全篇背誦」次數最多的詩人。 作為熱愛詩歌的好學生,科教授也是很早就知道了他們的「外號」,分別是詩仙、詩聖、詩魔。 不過科教授一直好奇,他們的這些「外號」都是誰給起的呢?
  • 【高清】經典黃梅戲電視劇《詩仙李白》唱段集-黃新德/周源源/楊俊
    黃梅戲電視劇《詩仙李白》主要描述了詩仙李白生命歷程的最後兩年,在展現詩仙李白晚年的意氣風貌的同時,也以一種回溯的眼光展現了李白不平凡的一生。
  • 《李白》積壓十年未播,陳建斌演繹肥詩仙,張譯版杜甫有課本範兒
    該劇歷時4年籌備,耗資數千萬,是中國第一部深入刻畫唐代大詩人李白生平的電視劇作品。該劇圍繞李白的詩歌創作、事業以及家庭情感三條主線展開,以民間關於李白的傳說貫穿其中,藝術的再現了這位詩仙傳奇的一生。陳建斌飾演詩仙李白我們從小背著李白的詩長大,通過他的詩歌,我們了解到這位浪漫詩人的為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狂傲;「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灑脫;「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歷史劇《李白》積壓十年未播,陳建斌演詩仙,配角張譯變百億影帝
    該劇歷時4年籌備,耗資數千萬,是中國第一部深入刻畫唐代大詩人李白生平的電視劇作品。該劇圍繞李白的詩歌創作、事業以及家庭情感三條主線展開,以民間關於李白的傳說貫穿其中,藝術的再現了這位詩仙傳奇的一生。堪稱一部藝術精湛、思想精深、文化內涵豐富、有震撼力、大氣磅礴的精品力作。
  • 李白「煙花三月下揚州」中的「煙花」何意?讀懂才知詩仙名不虛傳
    「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這是余光中先生對李白的評價。如果把唐詩比作一座高塔,那李白就是站在塔尖上的人。在很多人眼裡,李白寫詩其實並不講究,甚至有人說他的很多經典詩作都是在大醉後寫下的,所以他的詩雖然灑脫、飄逸,卻很難談得上字字珠璣。
  • 杜甫竟是李白的小迷弟?他們關係好到什麼程度?
    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二人在唐詩創作上,均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分別被冠以「詩仙」「詩聖」的名號。由於李白生性豪放,文採飄逸,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網紅詩人」,連唐玄宗都招他入宮寫詩,一時風頭無兩。杜甫也不例外,對李白的詩才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 李白在唐朝不是詩仙 真正的詩仙被皇帝所欣賞 是這位大詩人
    前幾天遇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李白是什麼時候被稱為詩仙的?前言如今在語文考試中,假如見到這首題:唐朝詩人被稱為詩仙的是哪一位?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填上李白。但是在唐朝的時候,大家會這樣回答嗎?四、唐朝皇帝承認的詩仙是白居易從上面幾個小故事可以看出,詩仙的稱呼,在唐朝(甚至宋朝),並不是李白的代名詞。在唐朝最有名的詩仙,其實是白居易。
  • 安陸首發李白歌曲《詩仙尋夢》
    「遙望悠悠的長安古都,也未曾仗劍策馬下揚州,只想朗月對影的夜晚,詩仙尋夢碧山遊……」11月8日,在2019』湖北安陸李白文化旅遊節上,安陸市青年歌手吳鵬演唱的李白主題單曲《詩仙尋夢》,感心動耳,盪氣迴腸。
  • 盛世長歌:李白行腳記
    關於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些許。也有一些李白的故事或者傳記,記錄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從他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唐王朝新時代的氣象。儘管關於李白的書已經很多。是不是還有必要重述李白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