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作品大家都不陌生,《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經典作品曾被改編成影視劇,陪伴許多人度過了青春歲月。金庸筆下曾寫過不少痴男怨女,有相愛而不能在一起的,也有苦戀相思成疾的,甚至還有像李莫愁那樣得不到就要滅他滿門的。而最固執、最唯美、最悲情的暗戀,當屬《白馬嘯西風》的女主人公李文秀了。
一、兩小無猜的懵懂初戀
李文秀本身就是一個頗具悲劇色彩的人物,父母雙亡,離鄉背井,孤苦伶仃,還遭遇民族歧視,真是太難了。
李文秀八歲時,她的父母攜帶高昌迷宮的地圖來到大漠,卻慘遭歹徒殺害。李文秀僥倖存活了下來,因為天鈴鳥結識了哈薩克族男孩蘇普,他們一起牧羊,一起聽草原上的情歌,兩小無猜。
一次,李文秀和蘇普在雪地裡遇到了一頭惡狼,蘇普拼盡全力勇鬥惡狼,保護了李文秀,甚至還將狼皮送給了李文秀。在哈薩克習俗裡,每一個男青年最寶貴東西就是自己第一次的獵物,通常是拿去送給他心愛的姑娘,以表示情意。可是李文秀不敢接下這份貴重的禮物,因為蘇普的父親蘇魯克仇視漢人,蘇普的母親、哥哥就是被漢人強盜殺死的。想到蘇普在家中遭到父親的謾罵毒打,出於對心上人的保護,李文秀偷偷將蘇普贈給她的狼皮放在了哈薩克族女孩阿曼的帳篷外。李文秀的無奈之舉讓蘇普和阿曼走到了一起,她也從此避開蘇普,不再相見。
不得不說,李文秀的這段初戀是失敗的。當然,那時候她年紀還小,還不懂什麼是愛情,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與面對,但她對蘇普多少是有好感的,而她當時的微小之力卻不足以保護蘇普。但從李文秀的做法來看,她又是聰明的,她知道怎樣能夠幫蘇普化解危機。可事後蘇普上門找她,想詢問她前因後果,她卻選擇了避而不見,寧願以淚洗面,也沒有道出心聲。逃避是導致她愛情悲劇的一大原因。
二、重逢的試探與成全
隨著時間流逝,當年的殺狼男孩蘇普成長為翩翩少年,阿曼也成為族中的曼妙女郎,默默暗戀蘇普的李文秀只能遠遠地關注著心上人。
「她沒一天忘記過這個兒時的遊伴,常常望到他和阿曼並騎出遊,有時,也聽到他倆互相對答,唱著情致纏綿的歌兒。這些歌中的含意,李文秀小時候並不懂得,這時候卻嫌懂得太多了。」
李文秀心中還是存有一絲希望的,希望蘇普還記得自己,惦念自己。她也曾有念頭:「學好了武功,我能把蘇普搶回來。」但她只能偷偷地想,藏在心底。
她有機會表露心聲嗎?有的,可是她並沒有這麼做。
機緣巧合,李文秀和蘇普再次相遇了,她剛好穿著一身男裝,便選擇了隱瞞身份,還騙他說:「你說的那個漢人姑娘,我倒也識得。她早死了好幾年啦!」。
看到即便在歹徒面前,蘇普還替自己辯護,李文秀心中激動萬分:「他沒忘了我,沒忘了我!他還是對我很好。」但她也清楚的知道,蘇普心中早已有了心愛的人。於是,她又再次錯過了向愛人表白的機會。
在危險關頭,李文秀出手抵禦歹徒,成全了蘇普和阿曼的愛情。
李文秀嘆了口氣,將索圈從阿曼頸中取了出來,說道:「蘇普喜歡你,我……我不會讓他傷心的。你是蘇普的人!」說著輕輕將阿曼一推,讓她偎倚在蘇普的懷裡。蘇普和阿曼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齊聲問道:「真的麼?」李文秀苦笑道:「自然是真的。」蘇普和阿曼分別抓住了她一隻手,不住搖晃,道:「多謝你,多謝你!」他們狂喜之下,全沒發覺自己的手臂上多了幾滴眼淚,是從李文秀眼中落下來的淚水。
李文秀是善良的,因為她不忍心看到自己心愛的人難過。雖然她後來也幾次試探過蘇普,但幼年的約定、信物對蘇普來說不過是兒戲,李文秀倘若再堅持下去,換來的也是傷心罷了。她既做不到橫刀奪愛,也做不到狠心殺掉自己的情敵。
三、倔強堅守得不到的愛情
在《白馬嘯西風》的故事裡,「得不到的愛情」被詮釋得淋漓盡致。除了李文秀以外,還有兩人也沒得到自己的愛情。但是,他們選擇了「得不到的就毀滅」。
一個是「呂梁三傑」之一的史仲俊,他是李文秀媽媽上官虹的師兄,他愛上了上官虹,可上官虹卻愛著白馬李三,於是史仲俊邀來幫手殺死李三,而上官虹則與史仲俊同歸於盡。
另一個是李文秀的師父華輝。華輝本名瓦耳拉齊,曾熾熱地喜歡過阿曼的母親雅麗仙,但因為雅麗仙沒有嫁給他,他便毒害了雅麗仙。李文秀的想法卻與師父華輝截然相反:
李文秀輕輕的道:「師父,你得不到心愛的人,就將她殺死。我得不到心愛的人,卻不忍心讓他給人殺了。」
就是這樣一個善良又固執的女孩子,熱忱又倔強地愛著自己的心上人。在她身上,我們能看到她心中的愁腸百結,她想愛、想追求、想傾訴,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手,選擇了離開,讓摯愛的人過得更好。
包羅萬象的《可蘭經》上也沒有答案: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什麼法子?
金庸在創作《白馬嘯西風》時,特地與以往小說風格不同,寫得比較唯美。故事的結尾,李文秀孤身一人離開大漠。小說的最後一段讀來讓人熱淚盈眶:
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在《白馬嘯西風》這部作品裡,如果說金鈴鳥能讓人聯想起童年初戀的甜蜜滋味,那麼,白馬則給人一種孤獨感。白馬是父母留給李文秀的唯一夥伴,也見證了她的成長,小說寫李文秀騎著白馬回中原,仿佛能夠讓我們看到她在風中落寞的身影,讓人無限感傷。
面對愛情,李文秀是固執而又倔強的。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至善至美和對愛情的堅守。或許,我們身邊都有一個李文秀,她深深地摯愛著自己的心上人,卻由於種種原因無法跟他廝守。也許,我們的青春期裡也曾像李文秀那樣,痴痴地暗戀過一個人,但最後選擇了放手,成全了對方的幸福,我們則奔向下一段愛情旅途。
《白馬嘯西風》的結尾讓人浮想聯翩,如果李文秀回到了中原故鄉,是否會遇到下一個打動她內心的人呢?她是否能夠對蘇普釋懷呢?還是會繼續固執地堅守這份不可能的愛情呢?
四、面對得不到的愛情,這樣堅守值得嗎?
20歲前讀這部小說,只覺得李文秀實在是太專情了,愛情不就應該這樣純粹嗎?
30歲再讀這部小說,只覺得李文秀太不值得了,可憐又可惜,何苦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傷心。
我的一位老師曾這樣總結愛情:愛情是人類情感中最為極致的情感。它最易產生,最難獲得,最難維持,最易失去,最難挽回,最難忘懷。在李文秀身上,我們看到了她懵懂的愛情剛剛萌芽便失去了,難以獲得,又難以忘懷。
在金庸筆下,與李文秀經歷相似的「傻姑娘」還有很多,比如《神鵰俠侶》裡的程英、陸無雙、郭襄,《天龍八部》裡的鐘靈,《笑傲江湖》的儀琳,還有《飛狐外傳》裡豁出性命保護心上人的程靈素。她們都是心地善良的好姑娘,為了愛放手,卻被這得不到的愛情傷得很深很深。
而現實生活中,我想還有很多姑娘像金庸小說裡的李文秀那樣,還在為愛痴狂。我只希望,姑娘們面對不屬於自己的愛情,都能儘早「斷、舍、離」,奔向下一站幸福,你一定會遇到你的王子。